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

时间:2024-05-15

黄如意 傅鉴乾 吴 晗 齐艳姝 孙瑞瑞

厦门市第五医院肿瘤内科,福建厦门 361101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于疾病发展期间,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疼痛,影响患者治疗心态的同时,使其对临床治疗产生抵触情绪,致使临床治疗工作不能有效地开展,危及患者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为此,在临床工作开展时需要注重患者疼痛治疗,对于患者病情发展以及治疗期间产生的疼痛症状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管理措施,借助药物、分散注意力、按摩等方式来降低患者所承受的疼痛,以免患者因癌性疼痛长期发展对患者造成严重的损伤, 致使患者丧失治疗信心,对应用的治疗干预措施产生排斥, 不仅达不到治疗目的,同时还会加速患者的死亡。 本研究通过对厦门市第五医院的45 例晚期恶性肿瘤癌性疼痛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常规治疗进行比较,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运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12月厦门市第五医院收治的90 例晚期恶性肿瘤癌性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常规组(45 例)和观察组(45 例)。 常规组中,男25 例,女20 例;年龄46~64岁,平均(55.65±4.32)岁;胃癌12 例,食管癌13 例,肝癌9 例,甲状腺癌11 例。 观察组中,男26 例,女19例;年龄44~65 岁,平均(55.87±4.29)岁;胃癌13 例,食管癌14 例,肝癌7 例,甲状腺癌11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20190569)。纳入标准:①患者各项指标符合实验标准;②患者临床资料完善;③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认知功能障碍,精神异常者;②传染性血液疾病、心肝肾功能异常等;③依从性差。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商品名:奥施康定,萌蒂(中国)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64597、1621331]治疗,口服用药,每间隔12 h 用药一次,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调整给药剂量,初始用药剂量为10 mg。

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以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包括:党参25 g、白芍25 g、龙骨20 g、苍术15 g、地黄15 g、威灵仙15 g、秦艽15 g、木瓜10 g、甘草10 g、桂枝6 g。有肿块者加莪术、三棱;少腹痛者加青皮、柴胡;胸肺疼痛者加枳实、薤白、瓜蒌。 用500 ml 水煎煮成400 ml 药液,分早晚各200 ml 服用。

两组患者均治疗3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癌性疼痛评分及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①癌性疼痛评分: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满分10 分,轻度疼痛:0~3 分;中度疼痛:4~6 分;重度疼痛:7~10 分,分数越高,疼痛越剧烈。 ②不良反应:分析两组患者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后患者恶心、呕吐、头晕、头痛、便秘、嗜睡、皮肤瘙痒以及口干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癌性疼痛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癌性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癌性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癌性疼痛评分的比较(分,±s)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比较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便秘。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比较(例)

3 讨论

癌性疼痛是绝大部分癌性疼痛患者病情发展期间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在此期间,随着病情持续加重,患者主观疼痛症状也在明显提升,会对患者带来一些潜在的生理以及心理损伤。在临床当中,针对疾病对患者带来的疼痛,要尽早展开治疗。 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癌性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两组患者癌性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发生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针对晚期恶性肿瘤癌性疼痛患者,西药治疗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消除患者产生的疼痛,抗炎、镇静效果显著,但是在长期应用期间产生的副作用较大,对患者中枢神经产生抑制,危害患者生命安全。 随着我国中医学的不断发展,在癌性疼痛治疗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认为癌性疼痛与七情内伤、饮食不调、气血亏虚、经络阻塞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实施治疗期间通过解除患者以上症状才能达到相应的治疗目的。 在中医结合治疗应用期间,加味芍药甘草汤的应用可有效解除患者产生的癌性疼痛,药方来源于张仲景的《伤寒论》,主要根据辨证论治加减治疗。 在加味芍药甘草汤的作用下,药物应用期间可对脏腑进行调理,发挥解毒祛瘀、通络化瘀的功效,在白芍、党参等君药作用下,具备养气活血、生津止渴、补中益气以及柔肝止痛的效用,苍术、地黄以及龙骨为臣药,可发挥清热凉血、镇静安神的效用,威灵仙、秦艽、木瓜、桂枝为佐药,可发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 诸药联合应用可有效发挥抗血瘀的效用,可有效延长致痛因子的敏感性,调整降钙素基因免疫反应活性,调节炎症因子水平,进而更好地发挥抗炎效用,降低患者产生的疼痛。 基于药物自身的特点,在临床应用期间,保证用药安全性,且长期应用不会对患者身体健康带来较大损伤,联合西药应用可进一步发挥镇痛效果,还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取得最佳的临床治疗效果。

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癌性疼痛的效果值得肯定,且在药物长期应用过程当中,有持续性、无成瘾性以及无耐药性的特点,针对轻、中度癌性疼痛的疗效较高,但针对重度癌性疼痛止痛疗效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因此在未来发展过程当中,要充分借助中药止痛的方法,发挥加味芍药甘草汤在癌性疼痛患者止痛治疗当中的作用。 在治疗期间,针对患者具体疼痛评分,从疼痛性质以及肿瘤位置出发,结合患者具体情况来选取科学的治疗方法, 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直至患者疼痛有效缓解。 在中西结合治疗的应用期间要根据药物的副作用对患者科学用药,将副作用控制在患者可接受的范围当中。基于癌性疼痛的特点,在治疗工作开展期间,还要加强癌性疼痛治疗以及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工作,在患者家属以及医护人员的全面配合下,保证止痛工作顺利开展。此外,为保证中西结合治疗的安全性,在用药期间,医护人员要转变治疗理念,提升对于癌性疼痛治疗的全面认知。给药期间结合患者个体化差异, 合理地采取止痛镇痛方法,合理调整加味芍药甘草汤的剂量,评估具体用药效果,进行后期用药方法合理调整。 给药期间,加强对患者以及家属的引导,提升其对中西结合用药治疗的全面认知,以此确保后期治疗工作稳定、有序开展,在给药期间还要结合药物自身的特点,建立健全医疗保险体系, 促使患者有能力保障自身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对晚期恶性肿瘤癌痛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度,效果显著。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