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动态血糖仪监测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时间:2024-05-15

孟爱玲

兖矿集团新里程总医院内分泌科,山东济宁 273500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内分泌代谢综合征疾病,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 如不及时控制血糖, 可导致足、眼、肾等部位产生病变,对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临床主要通过药物治疗,配合饮食、运动,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血糖水平。但糖尿病病情复杂,血糖控制难度较大,加之患者年龄较大,易出现用药依从性欠佳等情况,进一步造成血糖波动,增大血糖控制难度,因此病情管理期间还需通过了解血糖变化情况,针对性地调整诊疗计划,从而更好地稳定血糖水平。传统血糖分析仪仅可获知患者当下血糖水平,动态血糖仪是一种血糖监测工具,通过实时监测患者血糖水平,反映血糖变化情况,为医护人员调整用药、饮食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具有针对性强、效果佳等优势。本研究将动态血糖仪监测用于糖尿病患者中,旨在观察对患者血糖水平、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6月于兖矿集团新里程总医院就诊的88 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 例。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伦理编号2018S0125)。观察组中,男26 例,女18 例;年龄52~77 岁,平均(66.07±3.42)岁;病程2~13年,平均(8.26±2.11)年;体重57.33~76.40 kg,平均(65.82±3.61)kg;文化程度:小学3 例,初中6 例,高中5 例,大专16 例,本科及以上14 例。对照组中,男25 例,女19 例;年龄54~78 岁,平均(65.83±3.51)岁;病程3~15年,平均(8.66±2.75)年;体重58.19~77.38 kg,平均(66.21±3.84)kg;文化程度:小学4 例,初中5 例,高中7 例,大专17 例,本科及以上11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诊断标准;②认知、行为正常;③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伴有传染、感染性疾病;②凝血功能障碍;③合并糖尿病足等并发症;④肝、肾等重要器官损伤。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初次门诊就诊时向患者普及糖尿病健康知识、开具药单后嘱咐其遵医嘱用药,并讲解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一旦出现异常,立即回门诊就诊。做好心理疏导,强调遵医嘱用药,配合健康饮食与运动可稳定控制血糖水平。

对照组采取常规血糖监测。初次就诊时血糖分析仪检测血糖水平,之后每次就诊时检查1 次,根据结果调整诊疗方案,同时再次讲解疾病有关知识。

观察组动态血糖仪监测血糖。患者初次就诊时使用艾科EZIII 型血糖仪(杭州艾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监测患者血糖,首先向患者讲解仪器使用方式,要求其居家是每日固定时间检测血糖水平, 并记录血糖值, 每周固定时间微信或到门诊将血糖值反馈至医生,医生根据血糖变化情况调整诊疗方案。

两组均持续干预3 个月后观察效果。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血糖水平:干预前及干预3 个月后使用血糖检测仪测定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②生活质量:干预前及干预3 个月后向患者发放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WHOQOL-BREF), 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个领域评价,各领域100 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好。③自我管理能力:干预前后使用自我管理能力测定量表 (self-care ability determination scale,ESCA)评价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概念(8 条目,32 分)、健康认知(17 条目,68 分)、自我责任感(6 条目,24 分)、自我护理技能(12 条目,48 分)4个领域评估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采用5 级评分法(0~4 分)评估,分数和自护能力呈正相关。④护理满意度:干预后向患者发放患者满意度量表(client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CSQ-8),总计8 题,应用Liket 4 级评分法(1~4),评分范围8~24 分,分为非常满意(>24 分)、满意(17~24 分)、一般满意(9~16 分)、不满意(≤8 分)。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水平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水平的比较(mmol/L,±s)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WHOQOLBREF 量表中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比较(分,±s)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ESCA量表中自我概念、健康认知、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 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的比较(分,±s)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

3 讨论

糖尿病发病原因复杂,临床治疗难度较大,患者需通过长期服药以稳定血糖水平,血糖值则是用药指导等关键指标。血糖监测是获取血糖值的主要手段,监测结果有利于评估糖代谢紊乱情况,并能够反映治疗效果,指导患者用药。传统血糖监测在患者门诊就诊时使用血糖分析仪测定其血糖数值,但其无法提供连续性血糖波动指标,且受到检测次数限制,较难为患者药物治疗提供准确指导,不利于血糖控制。

动态血糖仪操作方便,不受监测次数限制,其可弥补传统血糖监测手段的弊端,并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患者各个时间段的血糖水平, 较好地指导患者用药,从而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本研究中,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动态血糖仪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减轻疾病对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改善其身心健康水平,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张之英等研究显示, 动态血糖检测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本研究结果具有相似性。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综合诊疗方案中组成部分,亦是管理手段之一,其可有效监控患者病情变化与用药效果,有助于及时调整诊疗方案,同时帮助医护人员确定运动、饮食及药物治疗的有效性,进而控制病情发展,降低血糖水平,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疾病信心。传统血糖监测为间断时间点监测,缺乏连续性,动态血糖监测具有较强的连续性,且能够发现不易察觉的夜间血糖过高或过低的血糖波动,从而方便医护人员诊疗方案,增强血糖控制效果。医护人员根据动态血糖仪监测结果调整患者饮食, 可协助其制定出更加符合自身需求的饮食计划,避免饮食不当造成血糖波动,更好地稳定血糖水平,有效维持患者身心健康,改善生活质量。动态血糖仪还可较好地指导患者何时运动、 如何运动,对于偏肥胖患者而言,使用动态血糖监测仪监测血糖水平后进行运动锻炼,能够改善全天血糖水平,使得患者对血糖控制效果满意。此外,患者通过血糖仪也能随时了解血糖变化,掌握自身病情,积极通过运动锻炼及控制饮食来控制血糖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得以提升,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改善。

综上所述,动态血糖仪可帮助医护人员充分了解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化情况, 根据结果灵活调整用药、饮食与运动方案,更加符合患者病情需求,从而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日常生活,提升其护理满意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