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流相关性感染风险评估工具

时间:2024-05-15

黄华勇 罗 勤 胡雅静 罗伍春 廖 力▲

1.南华大学护理学院,湖南衡阳 421001;2.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湖南衡阳 421001

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定义,中心静脉导管指的是具有导管内腔的血管内导管,其导管尖端部位于腔静脉的深静脉导管[1]。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在危重患者的救治过程中普遍使用[2],导管血源性相关性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是深静脉置管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影响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的重要因素,也是造成患者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的主要原因[3-4]。国内的一项前瞻性研究[5]显示,CRBSI 发生率为2.60‰,使用率为44.12%。国外研究[6-7]显示,CRBSI 发生率如阿根廷为8.7/千导管日,印度为17.04/千导管日。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entral 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LABSI)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8],而当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探究CRBSI 的危险因素[9-10],同时也有相关研究采用集束化方案以及监测和教育干预措施来减少CRBSI 的发生[11-14]。因此综合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留置CVC[不包括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肺动脉导管、隧道式导管]危险因素,全方位地预测ICU患者发生CRBSI,量化ICU患者留置中心静脉置管的危险因素,构建ICU患者留置中心静脉置管风险评估工具势在必行。

1 资料与方法

1.1 小组成员

课题小组共有7 名,其中1 名教授、1 名主任护师、2 名主管护师、3 名护理研究生。课题小组的主要任务:所有人共同制定专家咨询函,1 名护理研究生和主管护师负责遴选专家,另外2 名护理研究生负责发放和回收问卷,教授和主任护师对咨询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及对数据进行分析。

1.2 方法

1.2.1 初步拟定量表条目池 回顾相关文献和课题小组讨论,初步拟定ICU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风险评估工具条目池。①通过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以及PubMed 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12月30日。②召开课题小组会议,将检索得到的危险因素逐条讨论,进行增删与合并,保证文字表达意思的准确性,并逐条修改,符合临床用语的规范性,以瑞士奶酪模型和护理风险管理理论为基本理论框架,瑞士奶酪模型[15]指出应加强对不良事件可能性的预测,强调预测能有效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风险管理理论[16]包括识别、评估潜在的护理风险,从置管前、中和后来识别及评估其发生的风险,初步构建ICU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评估工具,包括“置管前因素”“置管中因素”“置管后因素”3 个一级指标和21 个二级指标的条目池。

1.2.2 编制专家问卷和德尔菲专家咨询的实施 专家咨询问卷内容包括:①致专家信。阐明研究背景、目的、填表说明及要求等。②ICU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风险评估工具。包括一级条目、二级条目以及等级评价依据表。根据Likert 5 级评分法,对指标重要性赋值为1~5 分,分别对应为很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非常重要5 个等级,并预留意见修改栏。③专家基本情况调查表。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职务、专业技术职称、专业领域、相关工作年限、工作单位等[17-18]。研究者通过电子邮件、微信以及亲自发放问卷给每位专家。本研究一共进行两轮咨询。问卷回收后,将第1轮专家咨询的结果汇总,进行统计分析,对相应条目进行修改,整理成第2 轮德尔菲专家咨询表,并附上第1 轮专家咨询结果;第2 轮德尔菲专家咨询主要是对条目及等级指标判断再次筛选和修改。

1.2.3 遴选专家 研究ICU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风险评估工具,要求入选专家对ICU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比较高的熟悉程度,且具有一定代表性和权威性。专家的入选标准:①职称为中级职称及以上、学历为本科及以上;②从事ICU 或感染科临床医疗和护理工作≥10年;③同意参与,能在约定的期限内完成专家咨询。排除标准:①未能在约定的时间内返回问卷者;②问卷中存在大量没有填写的内容。本研究两次专家咨询共邀请全国部分三级甲等医院共25 名专家。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专家的权威性评价 条目预测的可靠性随着专家权威程度的提高而提高,专家的权威程度是影响咨询结果有效性的重要指标,通常用权威系数(Cr)来表示。专家权威程度一般由2 种因素共同决定:专家的判断依据(Ca)以及专家对本课题的熟悉程度(Cs)。计算公式:Cr=(Ca+Cs)/2,一般认为Cr>0.7 为可接受程度。参考相关文献[19]对判断依据和熟悉程度赋予量化值。

判断依据:是专家对所评定的项目进行判断时所依据的主要因素的综合考虑,一般具有4 种判断依据,每种判断依据又分为3 种不同的等级(表1)。专家对ICU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风险评估指标熟悉程度及自评依次为很熟悉(1.0)、比较熟悉(0.8)、一般熟悉(0.6)、不太熟悉(0.4)、不熟悉(0.2)。

表1 专家对ICU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风险评估指标判断依据调查表[依据程度(请打“√”)]

1.3.2 专家积极系数和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专家积极系数是指专家对所研究问题的关注和配合程度,一般通过专家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评定,若专家有效问卷回收率大于70%表明专家的积极系数很高[15]。积极系数=回收专家咨询表份数/发放专家咨询表份数×100%;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是指主要反映专家在条目反馈意见上的一致性,用肯德尔协调系数(W)表示。

1.3.3 条目筛选标准 参考相关研究对符合以下标准的条目予以保留:第1 轮和第2 轮条目均满足重要性赋值均数>3.50 且变异系数<0.25[2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10 和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对专家的一般资料及咨询的结果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用W 表示,并对W 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专家基本情况

本研究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共有25 名专家完成了此次专家咨询,年龄35~53 岁,平均(40.88±4.58)岁;工作年限为11~33年,平均(18.84±6.18)年;性别:男9 名(36%),女16 名(64%);专业领域:临床医疗8名(32%),临床护理15 名(60%),院感管理2 名(8%);职称:中级10 名(40%),副高级12 名(48%),正高级3 名(12%);学历:本科17 名(68%),硕士及以上8 名(32%)。

2.2 专家积极程度

本研究第1 轮发放问卷18 份,回收15 份,回收率为83.3%,积极系数为0.833,其中提出意见的专家人数为10 名。第2 轮发放问卷23 份,回收23 份,回收率为100%,积极系数为1,其中提出意见的专家人数为9 名。第1 轮咨询专家总数为15 名,第2 轮咨询专家为23 名,第1 轮和第2 轮重合专家总数共计13名,不重合专家为12 名,两轮专家共25 名。

2.3 专家权威程度

本研究第1 轮专家权威程度为0.89,第2 轮专家权威程度为0.88(表2)。

表2 专家权威系数

2.4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用W 表示,结果见表3。

表3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2.5 专家咨询意见及评估指标的修改

2.5.1 第1 轮专家咨询结果 根据条目删除的标准,删除了二级条目“性别”“气管切开”“更换导丝”。有专家认为维度分为“置管前因素”“置管中因素”“置管后因素”太过笼统,且第1 轮专家咨询一级指标W 为0.128(P=0.146),于是接受专家意见,一级指标改为4个维度“患者因素”“置管前因素”“置管中因素”“置管后因素”。

置管前因素:5 名专家认为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价(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 Ⅱ)评分中包含“年龄”,故“年龄”可删去;5名专家认为APACHE Ⅱ评分中包含“白细胞数”,故“白细胞数”这一条目可删去;有2 名专家认为“服用免疫抑制剂”,可用白蛋白数值间接反应免疫功能;有2 名专家认为“置管前长期使用抗生素”表达不够严谨,无法界定长期,改为“置管前抗生素的使用”;还有专家建议新增“紧急置管”;同时2 名专家建议“APACHE Ⅱ评分的分界线应取在15 分”。

置管中因素:有专家认为“无菌操作及手卫生”表述不合理,应改成“无菌操作(置管前、置管中)”和“手卫生(置管前、置管中)”;有专家建议新增“置管次数(给患者进行穿刺过程中)”;有专家认为“置管医生年限”可归结于“置管次数(给患者进行穿刺过程中)”;同时有专家建议新增“输液成分(血液、高渗、化疗药等)”。经专家小组讨论,新增“输液成分”缺乏相关文献支持,故不予新增。

置管后因素:有2 名专家认为“更换敷贴间隔时间”不够严谨,应改为“更换敷贴时机(有渗血、渗液)”和“更换敷贴间隔时间(无渗血、渗液)”;有1 名专家认为导管留置时间的分界线为7 d;有专家建议新增“封管液体”和“敷贴的类型”两个条目。

经过第1 轮专家咨询,由原来的3 个一级指标增加至4 个一级指标,21 个二级指标经增加、修改、删除与合并变成了21 个二级指标。

2.5.2 第2 轮专家咨询结果 患者因素:有专家认为,“血清白蛋白”不能完全反映患者的免疫功能,故保留之前的条目“服用免疫抑制剂”,新增“血清白蛋白”。

置管中因素:有2 名专家认为,“紧急置管”归于置管前和置管中无菌操作不到位,不同意新增。经专家小组讨论,故删去“紧急置管”这一条目。

置管后因素:有1 名专家认为,临床上一般不采用带有“抗菌”的液体进行封管,故建议删去“封管液”。经专家小组讨论,删去“液体封管”这一条目;有2 名专家提出,临床上一般不使用带有抗菌型的敷贴进行贴膜,可进行删去,该因素可作为对高危患者的保护措施。

经2 轮专家咨询结果,删除条目“封管液体”和“敷贴的类型”,整合条目“紧急置管”,新增条目“服用免疫抑制剂”,最终确定了4 个一级指标、19 个二级指标的初始量表,具体赋值如表4。每个二级指标的等级条目风险性赋值均为0~3 分,所有等级条目均为正向评分,分值越高,发生感染的风险越高。

表4 ICU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风险评估工具

3 讨论

目前,国外Herc 等[21]用COX 比例风险模型用来证明PICC 导致的CRBSI 相关的危险因素,构建了密歇根PICC-CLABSI 评分模型。但该模型只是针对PICC,尚未有研究使用该模型来预测CVC 的感染风险,评估ICU患者CVC 感染的发生存在一定的限制。而国内刘正伟[1]制定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风险评分系统》主要预测置管前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住院患者发生CRBSI 的风险性,该研究的临床意义在于排除置管前风险较低的患者。CRBSI 是ICU 常见的院内感染之一,有研究指出ICU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性比普通病房高5~10 倍[22]。根据CDC 指出,在ICU患者中,多达87%获得性血液感染与CVC有关[23],该模型阳性预测价值不高,对ICU 感染风险较高的患者预测性能有限。而国内预测急危重症患者CRBSI 的发生是通过APACHE Ⅱ或其改良后的评分量表来间接预测。王擂等[24-25]的研究表明,ICU患者CRBSI 发生率与APACHE Ⅱ评分或改良的量表密切相关。APACHE Ⅱ只属于患者自身因素的一个方面,无法全面预测患者发生CRBSI,该研究临床意义有限。本研究以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概念为框架,回顾相关文献,经两轮专家咨询,最终得到患者因素、置管前因素、置管中因素、置管后因素4 个维度的危险因素,构建了ICU患者中心静脉感染风险评估工具,使ICU患者中心静脉感染风险评估更具科学性。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的可靠性由专家的积极程度、权威程度、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等指标来表示。参与本研究2 轮咨询的专家来自湖南省3 所三甲医院,均为从事医院院感管理或ICU 相关工作的专家,入选专家职称、学历、年限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中,一般认为,收回专家的有效问卷占问卷总数的70%,则可认为专家的积极系数很高。本研究结果显示,第1 轮专家积极程度为83.3%,第2轮专家积极系数为100%。参考相关文献,专家的权威程度大于0.7,说明专家的权威程度较高[19]。本研究结果显示,第1 轮专家的权威程度为0.89,第2 轮专家的权威程度为0.88。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用W 表示,经两轮专家咨询后肯德尔系数W 的P值均<0.05,说明专家意见一致,提示本研究专家咨询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构建ICU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风险评估工具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利于及时发现发生CRBSI 感染高风险的危重患者,给ICU 护士予以预警,对于这些患者进行重点关注,从而减少甚至杜绝CRBSI 的发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