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万向调节支架在脑出血脑室引流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时间:2024-05-15

李小兰

江西省萍乡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介入科,江西萍乡 337000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内科常见急症,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1]。脑室钻孔引流术常用于治疗脑出血,应用较为广泛。钻孔术后的适当引流有助于排出过量的脑脊液,从而减轻脑膜刺激症状,防止蛛网膜粘连的发生[2]。传统引流管的固定方法很简单,主要是用绳子和胶布将其固定在床沿,但易发生松动、滑脱等状况,且难以确定引流管穿刺点的高度[3]。为妥善固定引流管,学者进行了多方面改进。万向调节支架是一种新型可调支架,它可将引流管前端置入脑室中,保证引流过程的无菌,同时其固定可靠,便于调节高度,但在临床应用不多。为了探讨这两种支架的优劣,本研究选取108 例脑出血术后行脑室引流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1月在萍乡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介入科行脑室引流术的108 例脑出血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 例。观察组中,男29 例,女25 例;年龄46~73 岁,平均(66.65±2.72)岁;病程2~11 h,平均(5.49±1.22)h。对照组中,男28 例,女26 例;年龄45~74 岁,平均(66.13±2.42)岁;病程2~10 h,平均(5.40±1.18)h。纳入标准:①年龄<75 岁,可耐受手术者;②经CT 确诊为自发性脑室出血并行穿刺引流术者。排除标准:①伴脑肿瘤、脑膜炎患者;②哺乳期、妊娠期患者;③无法参与全程研究,或中途死亡者。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引流袋。术后待患者苏醒安返病房后,常规采取镇静、四肢约束等护理措施,协助患者翻身,取平卧位,连接引流袋与脑室引流管,在侧脑室平面相距12 cm 处,悬挂在床沿,并用胶布固定。护理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引流管液体颜色和量,有无脑脊液流出,有无松动、脱落、扭曲等情况,并严密监测颅内压,维持在2 kPa, 引流速度20 ml/h, 引流量200 ml/d。拔管时要先夹闭引流管,再连同引流袋一起拔除。

观察组采用万向支架固定引流管。将患者头部抬高,头下放置楔形万向支架(原料为天然乳胶,并用相应模具铸造而成,两侧各开一直径5 cm 的圆孔),将引流管置于床旁,通过支架侧孔连接引流管,若引流管部位存在污染,依次用清洁剂和含氯消毒剂1000 mg/L 擦拭。术后引流3~7 d 后,观察其颅内压、神志、瞳孔有无异常,无异常者拔除引流管[4]。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引流量、置管时间,调节精准度。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4]评价疼痛程度。VAS 评分范围为0~10 分,得分越高,疼痛越明显。调节精准度指引流管移动距离。②术后12、24、72 h 分别测定颅内压。③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包括引流管滑脱、堵塞、颅内感染,术后再出血发生率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引流参数和VAS 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引流量少于对照组,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而调节精准度和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引流参数和VAS 评分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引流参数和VAS 评分的比较(±s)

组别 引流量(ml)置管时间(d)调节精准度(cm)VAS 评分(分)观察组(n=54)对照组(n=54)t 值P 值243.35±11.87 289.81±12.66 9.454 0.001 2.55±0.61 4.39±0.46 16.016 0.001 3.41±0.28 5.60±0.61 12.664 0.001 2.43±0.49 4.69±0.58 17.119 0.001

2.2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颅内压水平比较

观察组术后12、24、72 h 颅内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2 h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 的颅内压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2 h 和24 h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2 h 的颅内压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颅内压水平比较(mmHg,±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颅内压水平比较(mmHg,±s)

组别 术后12 h 术后24 h 术后72 h观察组(n=54)对照组(n=54)t 值P 值34.48±3.30 38.97±3.99 7.767 0.001 24.28±3.86a 32.44±3.67a 8.360 0.001 13.30±1.37ab 22.08±2.15ab 6.714 0.001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脑出血钻孔减压是治疗脑室出血的主要手术,术后常须行脑室外引流,以降低颅内压,降低颅内感染,减轻脑膜刺激征等症状,常规引流管长期放置容易出现堵塞、逆行感染等并发症,同时还有可能出现引流管滑脱,压折等情况,因为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常伴有意识障碍,如谵妄、躁狂、定向力障碍等[5-6]。并且由于引流袋需要多次开放观察,更换,导致引流速度难以控制,计量准确性较低,因此学者一直致力于发明一种新型支架来固定引流管[7]。曾明丽等[8]在对胸腔引流管的改进中将导管固定器将外露引流管盘成C 型,再安放在固定器上,从中引申到脑室引流中,我们加以改进得到万向支架。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引流量少于对照组,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而调节精准度和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万向支架操作更简便轻柔,对引流量的观察更为直观,引流更为迅速顺畅。同时由于万向支架部位固定,材质柔软,因此患者VAS 评分更低。万向支架主要由引流袋、三通接头、导管、流量调节器、水封瓶等部件组成,其中引流袋、导管有刻度标尺,水封瓶能够预防导出液反流,流量调节则能控制引流速度和引流量[9]。在颅内压的检测中,本研究提示,术后12、24、72 h 观察组颅内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万向支架更有利于准确监测颅内压,同时固定可靠,有利于患者制动,引流管更为舒适,患者因此可以减少躁动,并减少出血和减轻疼痛,进而缩短引流时间,尽早拔管。本研究与甘宁等[10]的研究类似。本研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 例再出血,这提示两种方式对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相当。同时脑外引流常易出现颅内感染,万向支架的防逆流功能,可有效降低颅内感染率。除了无菌操作,引流装置的有效封闭是降低颅内感染的有效方式[11-12]。本研究中观察组无一例出现颅内感染,明显优于对照组。这与万向支架引流时间短,具有防逆流功能有关。专家建议,持续引流时间为7~10 d,最长不超过2 周,本研究均在此范围内[13-15]。同时观察组管道脱落率、压折率也低于对照组,说明万向支架更为牢固。

综上所述,采用万向调节支架固定脑室引流管,有利于缩短置管时间,减轻疼痛,降低颅内压,提高置管安全性。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制作一种万向调节支架,以利于颅内出血的术后引流。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万向调节支架相对于传统支架具有一定优越性,由于其具有各方向调节作用,且便于无菌操作,因此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同时引流更为顺畅,且安装简便,便于临床应用。但它的疗效也受到穿刺部位血管解剖特点、引流管直径大小、术后抗凝使用正确与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引流管的改进之外,还需要更多努力,以促进患者康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