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玫芦消痤膏联合臭氧水湿敷治疗小儿湿疹的临床效果

时间:2024-05-15

张文强

河南省永煤集团总医院皮肤科,河南永城 476600

湿疹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一种非感染性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瘙痒和红色皮疹为主要特征。目前全球范围内6~7 岁儿童的湿疹患病率为0.9%~22.5%,严重湿疹患病率为0.0%~4.9%[1]。我国1~7 岁儿童湿疹患病率约为12.9%,且还在不断增加中[2]。儿童湿疹主要爆发于四肢可弯曲部位、面部以及颈部。随着湿疹的发展,临床表现由早期的红色水肿性丘疹、囊泡,到后期有渗出液出现,进而结痂,最终出现苔藓样变以及色素沉着[3]。湿疹引起的剧烈瘙痒是引起患儿不断抓挠,夜间哭闹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儿及父母的生活质量。此外,睡眠不足以及湿疹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可能会导致患儿罹患抑郁症及多动症等精神疾病[3]。临床尚无治愈湿疹的方法,目前使用的药物仅能控制和减轻患儿症状。玫芦消痤膏来源于苗族民间验方,有研究指出其对痤疮及急性湿疹有较好的临床疗效[4-5]。近年来,臭氧水疗法因具有安全性高、刺激性小、副作用少等优点,日渐广泛用于湿疹的治疗,尤其适合儿童湿疹的治疗[6]。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76 例湿疹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玫芦消痤膏联合臭氧水湿敷治疗小儿湿疹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2月我院收治的76 例湿疹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8 例。对照组中,男20 例,女18 例;年龄0.5~12 岁,平均(6.84±2.87)岁;病程15 d~20个月,平均(10.63±3.98)个月;治疗组中,男19 例,女19 例;年龄0.4~11 岁,平均(7.04±3.22)岁;病程10 d~21 个月,平均(11.06±4.11)个月。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河南省永煤集团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

湿疹患儿参照《实用皮肤性病诊断手册》[7]中关于湿疹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①皮损呈多形性,开始为弥漫性潮红,后发展为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结痂,常数种皮损同时并存;②皮损以头面、四肢、小腿等处多见,常对称出现;③急性经过炎症明显,倾向糜烂渗出;④自觉灼热,瘙痒剧烈,夜间哭闹,躁动不安。

纳入标准:①患儿须满足《实用皮肤性病诊断手册》[7]中湿疹的诊断标准;②患儿年龄不超过12 岁;③患儿家长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1 个月内接收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儿;②2 周内接受抗组胺药、局部外用激素药物或其他有效药物治疗的患儿;③合并其他器官严重原发病的患儿;④对本次使用药物过敏的患儿。

1.3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臭氧水湿敷进行治疗,将臭氧水(浓度为3.5~7.5 mg/ml)湿润3~5 层纱布后,湿敷于患处,一次20 min(保持纱布湿润状态),2 次/d,持续治疗2 周。

治疗组患儿采用玫芦消痤膏联合臭氧水湿敷治疗,臭氧水湿敷方法同对照组,湿敷20 min 后,于患处均匀涂抹玫芦消痤膏(贵州良济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7273;生产批号:201801103088),2 次/d,持续治疗2 周。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治疗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

①治疗期间观察治疗组患儿红斑、瘙痒、硬肿、表皮脱落、苔藓化等湿疹症状,并计算患儿以上各症状的消除率。消除率(%)=(治疗前-治疗后)例数/治疗前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患儿皮损完全消失,其余临床症状消除率>90%;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除,其余临床症状的消除率为70%~90%;有效:皮损部分消除,其余临床症状的消除率为50%~<70%;无效:皮损无明显好转,其余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有加重的趋势。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③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SIA)试剂盒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及组间血清中的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和γ 干扰素(IFN-γ)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的消除率

治疗组患儿多项临床症状(红斑、瘙痒、硬肿、表皮脱落、苔藓化)的消除率均高于80%,其中瘙痒症状的消除率高达92.11%(表1)。

表1 治疗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的消除率(n)

2.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2.11%)高于对照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n)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清IL-2、IL-4 和IFN-γ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清IL-2 和IFN-γ 水平低于治疗前,IL-4 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血清IL-2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的血清IL-4 和IFN-γ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比较(pg/ml,±s)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比较(pg/ml,±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IL-2治疗前 治疗后IL-4治疗前 治疗后IFN-γ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治疗组38 38 42.43±3.42 43.32±2.11 33.22±4.23a 26.21±4.44a*33.21±2.29 31.41±3.14 45.21±9.43a 42.43±4.21a 42.21±8.43 42.23±8.12 31.53±9.12a 29.41±8.43a

3 讨论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症疾病,皮疹形态各异、易于渗出、剧烈瘙痒、病程迁延、易于反复发作是其发病的特点。其中,夜间剧烈瘙痒可严重影响睡眠质量,给儿童成长发育带来极大的负面作用。目前湿疹的发病机制尚未清楚,已知其与皮肤屏障缺陷、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变应原和微生物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8]。现代医学认为湿疹是由致敏T 细胞与相应抗原结合所引起的Ⅳ型变态反应性疾病[9]。辅助性T(Th)细胞是参与湿疹疾病发展的重要T 细胞类型。Th 细胞分为产生IL-2 和INF-γ 等细胞因子的Th1 细胞和产生IL-4、IL-10 及IL-13 等细胞因子的Th2 细胞,在两种细胞的协同作用下参与调控湿疹细胞免疫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10]。已证实湿疹患者血清中IL-2及INF-γ 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患者[11]。IL-2 可通过调控嗜碱性粒细胞活化,促使其表达IL-5、IL-13、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趋化因子(C-C 基元)配体17等多种炎症因子,参与湿疹的疾病进程[12]。而INF-γ异常高表达则可引起核转录因子及趋化因子的过度表达,促使嗜酸性粒细胞聚集于湿疹部位,加重炎症反应程度[13]。此外,INF-γ 还可抑制Th2 细胞分泌IL-4[14]。IL-4 作为抗炎细胞因子,其可以抑制IL-1、IL-6 和INF-α 等促炎因子的产生,以及抑制Th1 细胞和巨噬细胞的产生和移动[1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清IL-2 和IFN-γ 水平低于治疗前,IL-4 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血清IL-2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玫芦消痤膏联合臭氧水湿敷可明显抑制促炎因子IL-2 和INF-γ 水平,促进抑炎因子IL-4 水平,说明该联合疗法可有效改善湿疹患儿的炎症反应。

祖国医学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湿疹的命名亦不尽相同,如“痼疮”相当于急性湿疹,“燥痼疮”相当于慢性湿疹,“面游风”相当于面部湿疹,“四弯风”相当于肘窝与膝窝湿疹,“湿臁疮” 相当于小腿湿疹等[16]。中医认为湿疹是由于禀性不耐,湿热内蕴,外感风邪,风湿热邪相搏,浸淫肌肤而成。其中“湿”是主要因素。由于湿邪粘腻、重浊、易变,故病多迁延,形态不定。而慢性湿疹是由于营血不足、湿热逗留,以致血虚伤阴,化燥生风,风燥湿热郁结,肌肤失养所致[17]。治法主要以祛风燥湿为主。

苗药玫芦消痤膏,由库拉索芦荟、苦参、杠板归和大马士革玫瑰组成,具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活血消斑的功效,可用于多种皮肤病的治疗[5,18-19]。此外,在燥湿止痒的作用外,因其含有库拉索芦荟和大马士革玫瑰两种成分,玫芦消痤膏还可发挥润肤护肤,修复皮肤损伤的作用。刘丽[4]研究表明,玫芦消痤膏可用于临床治疗急性湿疹,且疗效良好。而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玫芦消痤膏具有明显的抗菌、抗炎、抗过敏、止痛、止痒的药理作用[18,20]。本研究在涂抹玫芦消痤膏的同时,联合臭氧水抗炎和抗感染的作用,进一步加大了其治疗湿疹的力度,明显提高了湿疹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

综上所述,玫芦消痤膏联合臭氧水湿敷治疗小儿湿疹的效果确切,且其治疗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