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的特点及护理对策

时间:2024-05-15

梁丽芬 欧阳少维 李桂云

[摘要]目的 探讨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的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50例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期50例一般精神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入院时躯体疾病情况、入院方式、入院时精神状况,分析急救与护理方法。结果 观察组入院时合并外伤、皮肤溃破感染、其他躯体疾病等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无躯体疾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由警察或急救中心送入院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由其他医院转入、家属或单位送入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时的行为紊乱及伤人、毁物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自理程度差于对照组,合作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患躯体疾病需行规范化急救及护理,遵循先救命后治病的原则,明确危及生命的躯体疾病,配合针对性护理措施,需要医护人员更多的耐心和努力。

[关键词]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躯体疾病;病情特点;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2(c)-0223-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nursing strategies of urban vagrant patients with mental illness. Methods From October 2016 to October 2017, 50 urban wandering psychiatric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used as observation group. Another batch of 50 general psychiatric patients in the same period was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The physical disease, admission methods, mental status at the time of admission, analysis of first aid and nursing methods were compar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combined trauma, skin ulceration and other physical dise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the rate of free physical diseas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proportion of sending to hospital by policemen or from emergency center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the percentage of patients transferred from other hospitals, or by their family members or units was lower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P<0.05).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incidence of behavioral disorders, hurting others, and destruc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self-care was worse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operation rate was lower, which were display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Urban wandering patients with mental illness need standardized first aid and nursing by following the principle of first life-saving and then disease treatment. Identify life-threatening physical diseases, together with targeted nursing measures, medical staff needs more patience and efforts.

[Key words] Urban vagrant psychosis; Physical illness; Disease characteristics; Nursing experience

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是一類特殊的精神病群体,多缺乏认知能力,与家人、亲友失去联系,不会主动寻求帮助,部分患者具有自伤或伤人倾向,对城市公共卫生的发展构成威胁。多数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患有一种以上躯体疾病,及时给予必要的救助对维持社会和谐、安定有重要意义[1]。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病情特殊,合并躯体疾病也无独自就医能力,且发病多为急症,普通的医疗机构一般不收治这类患者,而我院作为精神病专科医院,是这类患者的定点机构,多由110警察职能部门和120急救中心担负着运送和救治病患的任务,到我院治疗和护理,我院担负着救治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的重任,但患者大多资料缺乏、无法获得准确病史信息、且语言沟通困难,给临床的治疗和护理带来了极大难度。同时,患者病情大多较重,对医护人员的紧急救治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急救护理能力。了解这类患者的病情特点,总结护理体会,对提升临床救治效果有重要作用[2]。本研究总结分析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的特点及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50例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24~72岁,平均(41.9±17.5)岁;精神分裂症16例,双相情感障碍(重躁狂发作)14例,器质性精神病13例,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7例。将同期50例一般精神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1~76岁,平均(42.4±20.3)岁;精神分裂症16例;双相情感障碍(重躁狂发作)13例,器质性精神病16例,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5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3]中重性精神病诊断标准;②入院时多为病倒街头,由市民报120指挥中心后我院派救护车接回,或由110直接送入院。排除标准:①有颅脑外伤史者;②神经症患者。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均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将患者纳入研究。两组的年龄、性别、精神病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组入院时的躯体疾病情况、入院方式及入院时的精神状况,分析所用药物及治疗、护理情况。

1.3观察指标

①统计两组的入院方式(警察或流动救助站送入、其他医院转入、家属或单位送入)、是否伴随躯体疾病;②观察两组入院时的精神状态,分为精神症状、自理程度及合作程度3项。精神症状评估行为紊乱,伤人、毁物的发生率;③自理程度分为完全生活自理、部分生活自理、完全无法自理3个等级。生活自理障碍依据进食、翻身、大小便、穿衣及洗漱、自我移动等5项条件进行划分,5项均需护理的,定为完全无法自理;5项中有1~4项需要护理的,定为部分生活自理;5项中无1项需要护理的,定为完全生活自理;④合作程度分为合作和不合作,能配合医护人员工作为合作,不能配合、抗拒者为不合作。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多分类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差义。

2结果

2.1两组入院时躯体疾病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入院时合并外伤、皮肤溃破感染、其他躯体疾病等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无躯体疾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入院方式的比较

观察组由警察或急救中心送入院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由其他医院转入、家属或单位送入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两组入院时精神状况的比较

观察组入院时的行为紊乱及伤人、毁物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自理程度差于对照组,合作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討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入院时合并外伤、皮肤溃破感染、其他躯体疾病等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无躯体疾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可能与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长期居无定所、食不果腹,卫生及营养状况差有关,加之自我保护能力缺失,极易遭受人身伤害,一旦患病也不能向普通人一样及时就医,故病情多较为严重,甚至危及生命。观察组由警察或急救中心送入院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由其他医院转入、家属或单位送入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缺乏就医能力,多由病情严重到昏倒路边,经市民或民警发现由120或110护送至医院。观察组入院时的行为紊乱及伤人、毁物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合作率低于对照组,自理程度差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患者在入院时精神状态多不稳定,长期的流浪造成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的功能障碍,护理难度明显增大。

3.1急救方法

3.1.1规范化急救  制定规范化流浪精神病患者院前及院内救治预案,重视此类患者的救治,凡是接收此类患者的救治均与其他危重患者一样重视,做到快速有效的救治。遵循先救命后治病的原则,对生命体征不平稳患者给予稳定生命体征治疗措施,为进一步治疗提供有利条件;对于生命体征稳定者仔细检查,明确危及生命的躯体疾病类型及严重程度,尤其需警惕由器质性疾病导致的精神障碍,必要时邀请专科医生会诊,办理住院手续进一步治疗[4]。

3.1.2精神病治疗  采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其他精神科药物治疗。由于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均属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阳性精神症状如滋事、肇事肇祸行为多发,危险行为程度较低,受到外界侵害突出,在同样以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为主的治疗方案中,流浪患者的治疗周期更长,效果却更差,这可能与临床症状、病程和延误治疗相关,因此,临床需注重救治的及时性、长期性、连续性[5]。

3.2护理方法

3.2.1入院卫生管理  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长期流浪,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甚至完全无法自理入院时大多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对患者的病情缺乏了解,有些躯体疾病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因此,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就应做好细致的卫生清理工作,如沐浴、理发、更衣、修剪指(趾)甲,认真进行护理体检,观察患者有无外伤、皮肤感染、骨折等躯体疾病,通过语言体态等表现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并及时做好各项辅助检查,及时记录病情,对伴有传染病的患者给予消毒隔离[6-7]。同时,尽量保护和尊重患者的隐私,解决其寒冷、饥饿等问题,尊重其人格,为后续的护理打下良好基础。

3.2.2安全管理  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来自全国各地,交流能力不强,神志不清,语言交流较为困难,且患者缺乏主动性,使得病房管理的难度增加。同时本病患者多有伤人、毁物、冲动等症状,容易对自身及他人安危造成威胁,必要时应将患者置于易观察的隔离病房内或给予保护性约束[8]。

3.2.3心理护理  流浪精神病患者在行为、情感、意志及认知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障碍,精神上极度空虚、无助、孤独,入院时大多存在精神紧张、恐惧、行为退缩或敌视等情绪,护理的合作性差,护理人员应注意语言的分寸,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和照顾,动作轻柔,态度和蔼,努力消除患者的不安和抵触情绪,帮助患者尽快适应病房环境。待患者病情稳定后,询问其家庭住址及家人电话,联系警方积极寻找家人,给患者强有力的社会和精神支持,增强治疗信心,精神上获得安慰和鼓励[9-10]。

3.2.4用药护理  护理人员督促或协助患者服药,发药时仔细核对患者信息,保证送药到手,看服到口,服药后让患者坐在护士视线范围内半小时以上,以防患者藏药、吐药,确保药物疗效[11]。当患者病情稳定后,可适当讲解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并告知患者药物可导致的不良反应,获得患者的理解,严密观察患者是否有药物耐性问题,及时给予处理[12]。

3.2.5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对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精神症状、回归社会等有重要帮助。改善患者的个人生活习惯,学会自行料理个人卫生,进行适应能力的训练及劳动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为早日重返家园、融入社会打好基础[13]。

3.2.6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前应给予患者针对性的讲解精神病復发的危害性及长期用药的重要性,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并告知患者精神疾病的完全康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维持治疗对巩固疗效、预防复发有重要的作用,降低对社会的危害,减轻对国家的负担[14-15]。

综上所述,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患躯体疾病的病情多比较严重,护理难度较大,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对患者的治疗,规范操作流程,提升服务质量,以确保患者获得精心的救治和护理。

[参考文献]

[1]王从华,邹红梅,王立军,等.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患躯体疾病的急救与护理66例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8, 13(5):392-393.

[2]刘旭,何汝冰,朱永梅,等.927例女性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情况分析与护理对策[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2):1888-1890.

[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吴冬凌,李红,刘雪琴,等.城市流浪人员中精神病患者的临床护理特点[J].护理学杂志,2006,21(17):32-34.

[5]吴福喜,朱海珍,黎丽燕,等.城市流浪女性精神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J].广州医药,2011,42(4):9-11.

[6]洪华珍,谢秀钦,李建秀.流浪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J].福建医药杂志,2012,34(1):149-150.

[7]王燕.112例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4):78-79.

[8]林纯玲,汤妙瑜,吴妙新,等.流浪精神障碍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及干预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23-24.

[9]甄庆伟,孙佳文.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临床特征对比分析及综合性救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2):1774-1775.

[10]崔萌,王重阳.城市流浪精神患者与非流浪精神患者对比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e1):19-21.

[11]肖其芳.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的住院管理与护理特点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115-126.

[12]李桂云,张伟聪.流浪精神障碍病人临床特征分析及干预对策[J].全科护理,2016,14(10):1008-1010.

[13]马振玉,毕崇波,司桂梅,等.潍坊市救助精神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及护理措施干预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2, 25(6):459-461.

[14]唐锴,叶庆红,陈志斌,等.流浪精神患者的救助现状分析[J].海南医学,2012,23(5):125-127.

[15]萧素媚,杨策策,范关银.不同性别流浪精神病患者特点分析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6,15(8):19-23.

(收稿日期:2018-06-20  本文编辑:崔建中)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