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廖荣芳++++++高珊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鼻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临床效果,并与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进行比较。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垂体腺瘤患者7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患者采用经鼻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A组),32例患者采用经鼻蝶窦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B组),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评估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长于B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视力改善、月经恢复、泌乳停止、激素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相对于传统显微手术,神经内镜手术在视野、手术创伤方面有一定优势,但两者均能有效切除肿瘤、缓解症状,因此均应熟练掌握,以根据术者或患者情况灵活选择治疗方式。
[关键词] 垂体腺瘤;经鼻蝶窦入路;显微手术;神经内镜手术;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3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2(b)-0023-03
垂体腺瘤是神经外科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流行病学统计显示,垂体腺瘤的发病率为7.4%~8.2%[1]。垂体腺瘤主要采用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开展比较广泛,主要术式有经鼻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及神经内镜手术。研究报道显示,神经内镜手术具有微创、并发症少等优点[2],有学者认为,神经内镜下经蝶切除垂体腺瘤成为神经外科手术发展的方向,并将逐步取代显微手术[3]。对此本文收集本院垂体腺瘤患者资料,比较显微手术及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垂体腺瘤患者72例,均为首次接受治疗,肿瘤均局限于鞍内,入院明确诊断前未进行药物或放射治疗。72例患者中,40例患者采用经鼻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A组),32例患者采用经鼻蝶窦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B组)。A组患者中,男17例,女23例,平均年龄(31.2±10.5)岁,肿瘤直径(24.5±6.7) mm,病程(11.6±3.2)个月,其中视力下降伴视野障碍22例,泌乳25例(其中月经紊乱或闭经22例)。B组中,男12例,女20例,平均年龄(31.9±9.6)岁,肿瘤直径(25.2±7.3) mm,病程(12.4±2.5)个月,其中视力下降伴视野障碍17例,泌乳21例(其中月经紊乱或闭经1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肿瘤大小、主要症状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部患者术前行CT及MRI检查,明确肿瘤大小及部位,了解鼻腔蝶窦气化及分隔情况,术前1 d用氯霉素眼药水滴鼻,剪除鼻毛,清洗鼻腔。手术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头部后仰并偏向术者;常规选择右侧鼻腔入路,采用肾上腺素棉条填塞蝶窦隐窝收缩鼻黏膜血管,扩张器缓慢撑开术侧鼻孔。A组在显微镜下明确蝶窦入口,凿开蝶窦鞍底,仔细辨认肿瘤及垂体组织,然后沿四周缓慢清除肿瘤组织。B组采用0°内镜在中上鼻甲间的蝶窦隐窝内找到蝶窦开口,磨除蝶窦分隔,充分暴露蝶窦,然后采用30°内镜辨认肿瘤及垂体组织,镜下缓慢清除鞍内肿瘤。全部患者术后采用明胶海绵填塞止血,复位鼻中隔及黏膜,纱条填塞鼻腔。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随访5个月,观察患者的视力视野、泌乳、月经恢复以及激素水平恢复情况,统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的比较
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长于B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的比较(x±s)
2.2 两组并发症情况的比较
A组患者术后出脑脊液漏4例,行腰椎置管引流1周治愈;尿崩症2例,保守观察治疗3~4 d恢复正常;鼻中隔穿孔2例,经鼻镜下修复;出血1例,行急诊开颅血肿清除;垂体功能低下1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5.0%(10/40)。B组患者术后出现脑脊液漏2例,行腰椎置管引流5~6 d治愈;尿崩1例,保守观察治疗3 d恢复正常,总并发症发生率为9.4%(3/3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7,P<0.05)。
2.3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的比较
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视力改善、月经恢复、泌乳停止、激素水平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的比较[%(n/N)]
3 讨论
垂体腺瘤是神经外科比较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近年来随着神经外科手术技术的进展,经蝶窦手术已经成为临床垂体瘤治疗的主要方法,其中经鼻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及神经内镜手术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两种微创治疗方法。而神经内镜手术作为后来兴起的治疗技术,在微创方面表现出一定优势,与传统显微手术相比,具有术野清晰、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等优点,能最大限度地保护鼻腔正常结构,减少盲视操作引起的副损伤[4]。多数文献研究显示,神经内镜手术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显微手术治疗,本文B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就明显短于A组,与文献报道相符[5],考虑可能与神经内镜术中外科操作更少,不需要分离黏膜、断离鼻中隔,术后创口处理更简洁,患者恢复更快有关。
关于经鼻蝶窦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垂体瘤的安全性,Kabil等[6]研究表明,神经内镜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并发症要明显少于显微手术;董韬等[3,7]报道显示,神经内镜手术的并发症少。本文结果显示,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与文献报道相符。对于两种术式的手术效果,Rotenberg等[8]回顾性研究显示,经鼻窦显微手术与内镜手术在垂体瘤切除范围与患者术后激素恢复水平方面无明显差异,但神经内镜手术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显微手术;本文两组患者在术后激素水平恢复、视力、泌乳、月经恢复方面无明显差异,在并发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方面差异显著,与相关报道相符。
基于神经内镜手术在微创方面的显著优势,不少学者认为神经内镜下经蝶切除垂体腺瘤成为神经外科手术发展的方向,并将逐步取代显微手术。但本研究认为经蝶窦显微手术仍有其优势,特别是显微镜能够提供三维视野,且直视止血可靠,器械操作灵活,尤其在切除肿瘤主体时,能清晰显示术野结构[9-10]。而神经内镜手术虽然有众多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缺点,即空间狭窄,视野放大或扭曲导致操作不便;神经内镜提供的二维图像缺少显微镜三维图像的深度和层次感[11-12];此外,内镜镜头容易受到血液和雾气的遮盖,出血量多时,手术操作困难。认为,神经内镜手术的微创优势值得肯定,但显微手术也不应被放弃,因此均应熟练掌握,以根据术者或患者情况灵活选择治疗方式,以使患者获得最大收益。
[参考文献]
[1] 王任直(译).尤曼斯神经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21.
[2] 王富元,李爱民,孙维晔,等.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单鼻孔切除垂体腺瘤的对比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1, 16(6):547-550.
[3] 董韬,魏学忠,冯思哲,等.神经内镜与显微镜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17(11):682-684.
[4] 林晓风,詹升全,李昭杰,等.神经内镜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4, 9(8):353-354.
[5] Cappabianca P,Cavallo LM,Colao A,et al.Endoscopic endonasal transsphnoidal approach:outcome analysis of 100 consecutive procedure[J].Minim Invasive Neurosurg,2002, 45(4):193-200.
[6] Kabil MS,Eby JB,Shahinian HK.Fully endoscopic transnasal transseptal transphenoidal pituitary surgery[J].Minim Invasive Neurosurg,2005,48(6):348-354.
[7] 王玉玉,李刚,李毅,等.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12):1317-1318.
[8] Rotenberg B,Tam S,Ryu WH,et al.Microscopic versus endoscopic pituitary surgery:a systematic review[J].Laryngoscope,2010,120(7):1292-1297.
[9] 刘希光,李爱民,李宁,等.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神经内镜和显微镜下比较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0,17(3):262-265.
[10] 崔增学,史彦芳,宋建立,等.经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35例[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0,16(5):339.
[11] 张世渊,张汉伟,陶乐,等.经单鼻孔蝶窦入路神经内镜下切除垂体腺瘤[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3,8(5):208-210.
[12] 陈忠平,牟永告,文卫平,等.鼻窦镜辅助下经单鼻孔入路垂体腺瘤显微手术切除[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5,4(1):55-57.
(收稿日期:2014-10-31 本文编辑:郭静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