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益胃生津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4-05-15

刘泉

[摘要] 目的 探讨益胃生津汤加减联合常规西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本科2012年4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在传统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胃生津汤加减治疗,治疗4个月后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及相关中医症状评分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纳差、嗳气、痞满等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益胃生津汤辅助西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可能对其病理过程有抑制作用,并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关键词] 益胃生津汤;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7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8(b)-012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Yiwei Shengjin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Methods 8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admitted in our department from April 2012 to December 2013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each of 43 cases,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with traditional Western medicine;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Western medicine,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given with Yiwei Shengjin decoction therapy,the decoction was added and subtracted with the disease.After 4 months treatment,therapeutic effect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mptom score in both group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study group was 93.0%,higher than 76.7%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the anorexia,belching,fullness score of two groups were all reduced,but the scores of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Yiwei Shengjin decoction assiste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symptoms and may can inhibit the pathological process,with fewer adverse reaction and high safety,is worthy of application.

[Key words] Yiwei Shengjin decoction;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linical effect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主要表现为局限性或广泛性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缓慢,病程迁延,临床治疗比较困难,伴有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癌变可能性大[1]。目前临床西医治疗多采用止痛、保护胃黏膜、增强胃动力等方案,效果不甚满意。由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脘部痞满疼痛多见,中医将其归入“胃脘痛” “胃痞”的范畴。本文选择本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在传统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益胃生津汤辅助治疗,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4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6例,西医诊断均符合2002年《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标准》[2],中医诊断依据2003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委员会制订的诊断标准[3],判定为脾胃虚弱型或脾胃虚弱合并血瘀热毒。排除胃黏膜异形增生、病理诊断为恶性病变者,胃十二指肠溃疡者,合并心、肝、肾、脑、血液系统严重病变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近1个月内服用抗生素、胃酸抑制剂等药物者。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21~59岁,平均(45.8±5.2)岁,病程(4.6±1.0)年,伴腺体不典型增生7例,幽门螺杆菌阳性32例;对照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19~63岁,平均(47.0±3.8)岁,病程(5.2±1.3)年,伴腺体不典型增生6例,幽门螺杆菌阳性3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endprint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包括戒烟酒、保证饮食规律、避免热辣咸食物等,同时给予多潘立酮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口服增强胃动力,20 mg/次,3次/d;给予维酶素片(北海阳光药业有限公司)口服增强黏膜营养,1.0 g/次,3次/d;给予法莫替丁(湖南迪诺制药有限公司)抑制胃酸,20 mg/次,2次/d。

1.2.2 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胃生津汤治疗,方剂组成:丹参30 g,黄芪30 g,蒲公英30 g,白芍20 g,莱菔子20 g,白术15 g,麦冬15 g,当归15 g,乌梅10 g,枳壳10 g,半夏10 g,黄连6 g,炙甘草5 g,吴茱萸2 g;1剂/d,早晚各1次水煎服。痞满腹胀者给予木香、延胡索、川楝子随症加减以理气止痛;反酸者给予乌贼骨、益智仁随症加减以温中制酸,血瘀热毒者给予藿香、竹茹随症加减以清热降胃逆。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4个月后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定治疗效果[4]。治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完全缓解,胃镜及病理检查显示胃黏膜炎症消失,未见腺体萎缩或非典型增生;显效:患者症状、体征完全缓解,胃镜及病理检查显示胃黏膜炎症基本消失,腺体萎缩或非典型增生缓解2度以上;有效:患者症状体征减轻,黏膜炎症好转,腺体萎缩或非典型增生减轻1度;无效:患者症状体征及腺体萎缩情况无明显好转或恶化。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治疗前后采用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的标准评价纳差、嗳气、痞满等中医症状评分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纳差、嗳气、痞满等中医症状评分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各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纳差、嗳气、痞满等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由慢性浅表性胃炎进展形成,主要表现为胃黏膜腺体萎缩。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比较复杂,目前临床尚未明确其具体发病机制,研究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密切关系,另外,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也可能是其致病因素[6-7]。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并且其中部分会出现癌变情况,文献报道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癌变率达10%~15%[8]。世界卫生组织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列为胃癌前状态,尤其是出现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癌变可能性更高,因此有效控制患者症状,延缓或阻断病理进展过程对减少癌变、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9]。

目前,临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缺乏特效治疗方法,多采用止痛、保护胃黏膜、增强胃动力等传统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症状,但多数无法逆转腺体萎缩情况,导致病程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总体治疗效果不甚理想[10]。中医中并无萎缩性胃炎的概念,由于患者多以胃脘部痞满疼痛为主,中医将其归入“胃脘痛”“胃痞”的范畴,认为其主要是由于饮食、劳累、七情失和损伤脾胃所致,病机主要为长期脾胃虚弱、痰湿内蕴、气机失畅,久而久之导致气血运受阻,胃失荣养,黏膜萎缩[11-12]。因此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位在胃,病机在脾胃气虚,治疗应从健脾益气方面治本,从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方面治标[13]。

本文研究组患者在传统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胃生津汤治疗,方中黄芪、白术可健脾益气,当归、丹参可化瘀通络,枳壳理气止痛,麦冬、乌梅、莱菔子可益胃生津、消胀除气,半夏可和胃降逆,吴茱萸、黄连可辛开苦降;诸药合用可健脾益气、化瘀通络。但是具体到每位患者时要注意辨证施治,随症加减。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西医治疗的对照组,并且纳差、嗳气、痞满等中医症状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益胃生津汤辅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减轻炎症程度,缓解腺体萎缩情况。治疗过程中并未见明显中药相关并发症,说明其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益胃生津汤辅助西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可能对其病理过程有抑制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慧芬,徐安妗,徐首航.温阳健脾化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评价[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11):2584-2585.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02,20(3):199-200.

[3] 张万代,陈治水,危北海,等.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4,12(5):314-316.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1-132

[5] 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1-73.

[6] 陆斌.9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分析及治疗策略[J].吉林医学,2013,34(2):308.

[7] 汤唯艳,秦化珍.近年来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病因病机及治疗研究进展[J].现代中医,2000,13(2):43-45.

[8] 王贺军,韩艳梅,史海霞,等.胃康宁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4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1(18):1570-1572.

[9] 赵雷,陆为民.中医辨证结合胃镜检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病变的探讨[J].中医药信息,2011,28(1):39-41.

[10] 白兆芝,张彦敏,张润顺,等.胃安泰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 39(2):16-17.

[11] 潘华峰,刘友章,王超,等.慢性萎缩性胃炎虚瘀毒病机及健脾化瘀解毒干预的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 27(5):1236-1238.

[12] 林一帆,宋福林,邹蕾,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环氧合酶-2蛋白表达及胃黏膜病理改变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8,16(5):289-291.

[13] 杨俊,孔炳耀.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诊治综述[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5):388-389.

(收稿日期:2014-07-15 本文编辑:郭静娟)endprint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包括戒烟酒、保证饮食规律、避免热辣咸食物等,同时给予多潘立酮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口服增强胃动力,20 mg/次,3次/d;给予维酶素片(北海阳光药业有限公司)口服增强黏膜营养,1.0 g/次,3次/d;给予法莫替丁(湖南迪诺制药有限公司)抑制胃酸,20 mg/次,2次/d。

1.2.2 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胃生津汤治疗,方剂组成:丹参30 g,黄芪30 g,蒲公英30 g,白芍20 g,莱菔子20 g,白术15 g,麦冬15 g,当归15 g,乌梅10 g,枳壳10 g,半夏10 g,黄连6 g,炙甘草5 g,吴茱萸2 g;1剂/d,早晚各1次水煎服。痞满腹胀者给予木香、延胡索、川楝子随症加减以理气止痛;反酸者给予乌贼骨、益智仁随症加减以温中制酸,血瘀热毒者给予藿香、竹茹随症加减以清热降胃逆。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4个月后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定治疗效果[4]。治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完全缓解,胃镜及病理检查显示胃黏膜炎症消失,未见腺体萎缩或非典型增生;显效:患者症状、体征完全缓解,胃镜及病理检查显示胃黏膜炎症基本消失,腺体萎缩或非典型增生缓解2度以上;有效:患者症状体征减轻,黏膜炎症好转,腺体萎缩或非典型增生减轻1度;无效:患者症状体征及腺体萎缩情况无明显好转或恶化。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治疗前后采用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的标准评价纳差、嗳气、痞满等中医症状评分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纳差、嗳气、痞满等中医症状评分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各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纳差、嗳气、痞满等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由慢性浅表性胃炎进展形成,主要表现为胃黏膜腺体萎缩。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比较复杂,目前临床尚未明确其具体发病机制,研究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密切关系,另外,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也可能是其致病因素[6-7]。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并且其中部分会出现癌变情况,文献报道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癌变率达10%~15%[8]。世界卫生组织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列为胃癌前状态,尤其是出现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癌变可能性更高,因此有效控制患者症状,延缓或阻断病理进展过程对减少癌变、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9]。

目前,临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缺乏特效治疗方法,多采用止痛、保护胃黏膜、增强胃动力等传统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症状,但多数无法逆转腺体萎缩情况,导致病程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总体治疗效果不甚理想[10]。中医中并无萎缩性胃炎的概念,由于患者多以胃脘部痞满疼痛为主,中医将其归入“胃脘痛”“胃痞”的范畴,认为其主要是由于饮食、劳累、七情失和损伤脾胃所致,病机主要为长期脾胃虚弱、痰湿内蕴、气机失畅,久而久之导致气血运受阻,胃失荣养,黏膜萎缩[11-12]。因此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位在胃,病机在脾胃气虚,治疗应从健脾益气方面治本,从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方面治标[13]。

本文研究组患者在传统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胃生津汤治疗,方中黄芪、白术可健脾益气,当归、丹参可化瘀通络,枳壳理气止痛,麦冬、乌梅、莱菔子可益胃生津、消胀除气,半夏可和胃降逆,吴茱萸、黄连可辛开苦降;诸药合用可健脾益气、化瘀通络。但是具体到每位患者时要注意辨证施治,随症加减。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西医治疗的对照组,并且纳差、嗳气、痞满等中医症状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益胃生津汤辅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减轻炎症程度,缓解腺体萎缩情况。治疗过程中并未见明显中药相关并发症,说明其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益胃生津汤辅助西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可能对其病理过程有抑制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慧芬,徐安妗,徐首航.温阳健脾化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评价[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11):2584-2585.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02,20(3):199-200.

[3] 张万代,陈治水,危北海,等.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4,12(5):314-316.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1-132

[5] 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1-73.

[6] 陆斌.9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分析及治疗策略[J].吉林医学,2013,34(2):308.

[7] 汤唯艳,秦化珍.近年来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病因病机及治疗研究进展[J].现代中医,2000,13(2):43-45.

[8] 王贺军,韩艳梅,史海霞,等.胃康宁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4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1(18):1570-1572.

[9] 赵雷,陆为民.中医辨证结合胃镜检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病变的探讨[J].中医药信息,2011,28(1):39-41.

[10] 白兆芝,张彦敏,张润顺,等.胃安泰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 39(2):16-17.

[11] 潘华峰,刘友章,王超,等.慢性萎缩性胃炎虚瘀毒病机及健脾化瘀解毒干预的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 27(5):1236-1238.

[12] 林一帆,宋福林,邹蕾,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环氧合酶-2蛋白表达及胃黏膜病理改变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8,16(5):289-291.

[13] 杨俊,孔炳耀.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诊治综述[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5):388-389.

(收稿日期:2014-07-15 本文编辑:郭静娟)endprint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包括戒烟酒、保证饮食规律、避免热辣咸食物等,同时给予多潘立酮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口服增强胃动力,20 mg/次,3次/d;给予维酶素片(北海阳光药业有限公司)口服增强黏膜营养,1.0 g/次,3次/d;给予法莫替丁(湖南迪诺制药有限公司)抑制胃酸,20 mg/次,2次/d。

1.2.2 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胃生津汤治疗,方剂组成:丹参30 g,黄芪30 g,蒲公英30 g,白芍20 g,莱菔子20 g,白术15 g,麦冬15 g,当归15 g,乌梅10 g,枳壳10 g,半夏10 g,黄连6 g,炙甘草5 g,吴茱萸2 g;1剂/d,早晚各1次水煎服。痞满腹胀者给予木香、延胡索、川楝子随症加减以理气止痛;反酸者给予乌贼骨、益智仁随症加减以温中制酸,血瘀热毒者给予藿香、竹茹随症加减以清热降胃逆。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4个月后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定治疗效果[4]。治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完全缓解,胃镜及病理检查显示胃黏膜炎症消失,未见腺体萎缩或非典型增生;显效:患者症状、体征完全缓解,胃镜及病理检查显示胃黏膜炎症基本消失,腺体萎缩或非典型增生缓解2度以上;有效:患者症状体征减轻,黏膜炎症好转,腺体萎缩或非典型增生减轻1度;无效:患者症状体征及腺体萎缩情况无明显好转或恶化。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治疗前后采用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的标准评价纳差、嗳气、痞满等中医症状评分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纳差、嗳气、痞满等中医症状评分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各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纳差、嗳气、痞满等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由慢性浅表性胃炎进展形成,主要表现为胃黏膜腺体萎缩。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比较复杂,目前临床尚未明确其具体发病机制,研究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密切关系,另外,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也可能是其致病因素[6-7]。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并且其中部分会出现癌变情况,文献报道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癌变率达10%~15%[8]。世界卫生组织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列为胃癌前状态,尤其是出现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癌变可能性更高,因此有效控制患者症状,延缓或阻断病理进展过程对减少癌变、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9]。

目前,临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缺乏特效治疗方法,多采用止痛、保护胃黏膜、增强胃动力等传统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症状,但多数无法逆转腺体萎缩情况,导致病程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总体治疗效果不甚理想[10]。中医中并无萎缩性胃炎的概念,由于患者多以胃脘部痞满疼痛为主,中医将其归入“胃脘痛”“胃痞”的范畴,认为其主要是由于饮食、劳累、七情失和损伤脾胃所致,病机主要为长期脾胃虚弱、痰湿内蕴、气机失畅,久而久之导致气血运受阻,胃失荣养,黏膜萎缩[11-12]。因此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位在胃,病机在脾胃气虚,治疗应从健脾益气方面治本,从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方面治标[13]。

本文研究组患者在传统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胃生津汤治疗,方中黄芪、白术可健脾益气,当归、丹参可化瘀通络,枳壳理气止痛,麦冬、乌梅、莱菔子可益胃生津、消胀除气,半夏可和胃降逆,吴茱萸、黄连可辛开苦降;诸药合用可健脾益气、化瘀通络。但是具体到每位患者时要注意辨证施治,随症加减。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西医治疗的对照组,并且纳差、嗳气、痞满等中医症状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益胃生津汤辅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减轻炎症程度,缓解腺体萎缩情况。治疗过程中并未见明显中药相关并发症,说明其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益胃生津汤辅助西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可能对其病理过程有抑制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慧芬,徐安妗,徐首航.温阳健脾化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评价[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11):2584-2585.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02,20(3):199-200.

[3] 张万代,陈治水,危北海,等.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4,12(5):314-316.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1-132

[5] 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1-73.

[6] 陆斌.9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分析及治疗策略[J].吉林医学,2013,34(2):308.

[7] 汤唯艳,秦化珍.近年来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病因病机及治疗研究进展[J].现代中医,2000,13(2):43-45.

[8] 王贺军,韩艳梅,史海霞,等.胃康宁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4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1(18):1570-1572.

[9] 赵雷,陆为民.中医辨证结合胃镜检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病变的探讨[J].中医药信息,2011,28(1):39-41.

[10] 白兆芝,张彦敏,张润顺,等.胃安泰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 39(2):16-17.

[11] 潘华峰,刘友章,王超,等.慢性萎缩性胃炎虚瘀毒病机及健脾化瘀解毒干预的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 27(5):1236-1238.

[12] 林一帆,宋福林,邹蕾,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环氧合酶-2蛋白表达及胃黏膜病理改变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8,16(5):289-291.

[13] 杨俊,孔炳耀.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诊治综述[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5):388-389.

(收稿日期:2014-07-15 本文编辑:郭静娟)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