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宋炳军++管业渠++廖维佳++吴庆宗
对大多数赵本山的拥趸来说,“钱广帽”下那张苍老的鞋拔子脸似乎久违了。
无数人曾经在20多个大年三十围炉而坐,满心期待地等着这个中国名气最大的“农民”,从“大城市”铁岭到电视里串个门儿,一边包着饺子嗑着瓜子,一边看他破帽遮颜过闹市,巧嘴忽悠泛中流。但现在,事情有些不一样了。
“农民人大代表”的本山帝国
赵本山当然不是纯粹的农民,初中没毕业他就入了二人转的行,一路从东北炕头“转”上了央视春晚,又“转”出了一个金光闪闪的刘老根大舞台,他几乎没有摸过土坷垃。之后,在强大的明星光环笼罩下,一个更为宏大的商业帝国已然无可遮挡。
同样是娱乐人物的底色,当其他明星还在循着“惯例”以代言费、出场费和房产投资等论年收入、上排行榜时,赵本山却早已安坐在自己的太师椅里,环顾着一个由文化、广告、影视剧、办学和煤炭经营等庞杂内容组成的“本山帝国”。
按现有的公开报道,1993年是赵本山搭建自己商业帝国的元年。这一年,这个凭“正宗的猪腰子脸”火遍大江南北的喜剧天才创业了。他开始经营公司,主要做文化、广告、影视和煤炭。但据媒体报道,当时赵本山经营公司的盈利主要靠的就是最后一项——煤炭。
煤炭和文化,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行业,在赵本山的“忽悠”下,结合在一起,相得益彰。这就难怪有媒体在其艺人和商人之外,又给了他一个别致的封号——生存大师。
1997年的一天,赵本山和几个老板去二人转剧场看演出,几个老板非常喜欢,“光小费就给了几十万元”。这一下子让赵本山找到了感觉,东北地区有着为数众多的二人转艺人,如果把这块资源开发出来,肯定大有市场。于是,赵本山又把二人转纳入了自己的产业。再之后,赵本山一手打造了“刘老根大舞台”。
以二人转产业为轴,赵本山的商业帝国迅速崛起。2005年初,赵本山将本山艺术学院升格为本山传媒集团,下设广告公司、影视公司、影视基地(与艺术学院配套),以及实习基地。
他所说的影视基地,位于沈阳市南郊的苏家屯。有权威人士称,这个号称花了赵本山8000多万元的影视基地,要不是政府特批,仅300亩土地的地皮价值就在7亿元以上。
赵氏江湖
2008年2月11日,正月初五,赵本山在沈阳本山影视基地的小剧场里举行了正规而盛大的拜师仪式。35名徒弟在1小时30分钟里,经过叩拜、敬茶等7个环节后,正式拜入他的门下。
至此,赵本山一统东北二人转江湖。现在,辽宁省民间艺术团里的二人转演员,80%都是赵本山的徒弟,都在刘老根大舞台演出。
在很多场合,赵本山都承认过“我是个有江湖气的人”,这不仅表现于外在的扩张掠地,更弥漫在他商业王国内部。有一句话在东北地区流传,娱乐圈几乎无人不知:“出了山海关,有事找本山”。
就连电影大鳄、原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也要卖三分薄面。前些年,韩三平曾率领“豪华明星阵容”拍摄《建党大业》,前往东北选景,第一件事便是找赵本山“寒暄”,像极了小说电影里常描述的“拜码头”。连电影大鳄都要给面子,其他一些小演员更是惶恐。
离京700里
老脸,是赵本山经常使用的一个自称。
2014年这个初冬,这张老脸的脸色不算好。到铁岭采访他的记者们回来说,赵本山很疲惫,头发全白。他看上去像一棵刚刚入冬的树,但树下还站着那些形形色色想乘凉的人。 他被卡在一次文艺座谈会和一台晚会之间,动弹不得。对赵本山而言,他和中央电视台那个著名的1号演播厅,从未如此遥远。
从1987年第一次获得推荐,到1990年怯生生第一次上春晚,赵本山是站在马季、赵丽蓉和牛群冯巩身后的一个后来者。
20多年间,春晚变成一条“溜光大道”。赵本山这个东北一隅的边缘艺人,也家大业大,变成一个出门有黑衣人开路的艺术家、企业家和生存家。
在这个国家你很难找到第二个这样的角色。他买得起两百年历史的四合院开会馆,并在里面挖游泳池。但同时,他吃饭离不开东北大酱,隔段时间就要回老家去看看那些袅袅生烟的老房子。
他身上所有的蜕变和矛盾统一,无一不是当下中国的折射。他与CCTV的关系同样如此。站在2014年回望,赵本山经历的就是一个从他需要春晚,到春晚需要他,再到他重新需要春晚的过程。
前两个“需要”,归根结底都与利益有关:起先,年轻的赵本山需要成名,需要一个城市户口,需要一个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后来,老化的春晚需要一个台柱子,需要持久稳定的广告收入。
第三个“需要”,就可能与别的什么有关。就像赵本山自己在接受上海一家媒体采访时说的那样,“现在再计算赚多少钱已经没有意义”。
事情正在起变化。现在的情势是,58岁的小品王还想做小品王,但他的舞台已经不知去向。
他也不是没缺席过。2013年,他就在经历数十次剧本修改后,决定放弃参加。当年的春晚总导演,是哈文。当时,她的对外解释是“赵老师身体原因”。现在,赵本山的身体还是不好,但上春晚的强烈愿望,堪比20多年前那个赵本山。
那些让他有资格上台的“硬件”,仍然还在。他还是国家认证的东北二人转传承人,他那个著名的毡帽也还挂在墙上,等着1号演播大厅再一次的灯光聚焦。他在“软件”上向来也很过硬。多年来,作为一个狡黠的农民,他习惯利用自己的身份赢得空间,进退自如。他小心维护着自己的这种能力。
2001年,高秀敏与他合作的《卖拐》大红大紫。后来一次,她还是与赵本山搭档,给中央领导汇报演出,却在演出前到外面走穴,直到上台前才匆匆赶回,最后导致节目一次都没彩排过。
事后,赵本山果断终止与高的合作,后者在2005年猝然离世。某种程度上,高秀敏犯的是一种“政治错误”,这是摸爬滚打数十年的赵本山很忌讳的事情。
2012年中共十八大闭幕后,刘老根大舞台的长春旗舰店开业,赵本山在东北的寒风中喊出的话是:“新一届领导人带领我们全中国人民会有更幸福的日子!”
但2012年至今,谁也不知风光无两的赵本山,回到家关上房门后如何自处。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座谈会后,赵本山称自己“激动得睡不着觉”。但4年前他和雷政富、徐明围观王立军书法的照片,再度被翻出。这是一张肯定会被扫进历史垃圾箱的照片,但联想到它拍摄两年后举国闻名的王立军“逃馆事件”,赵本山的尴尬可想而知。
在2014年,还是在接受那家上海媒体采访时,他说出这样的话:“你不靠近政治,不相信你的党,那还搞什么艺术?”
中国素有文艺为政治服务的传统,政治和艺术就像“鸳”和“鸯”、“乒”和“乓”一样分不开。毫无疑问,赵本山的话也符合这种传统,所以问题就来了:到底谁不喜欢赵本山?谁不想让他上春晚?
应该不是他的“后盾”——2005年他在某周刊的一篇文章里说,观众就是自己的后盾。这些观众很多是爱看《乡村爱情》的、田间地头的、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农民兄弟。他们是赵本山从不在小品里使用网络语言的原因——有些后盾们听不懂。
现在,一贯走群众路线的赵本山,有可能会被一台自称需要照顾老百姓口味的晚会拒绝。这真是一台让时代疑惑的晚会。30多年来,它始终以一件贴心小棉袄的形象自居,时刻紧绷一根弦。但它拒绝承认,这个国家很多老百姓的饭桌酒局上,最流行的话题实际上都与那根弦有关。
昨天今天,赵本山都是人生赢家。至于明天会不会更好,他身不由己。但只要他的故事还有人愿意讨论、还能被允许讨论,事情就不会太坏。
这是一条底线。就像19世纪英国那位最毒舌的作家写的那样:世上只有一件事比被人议论更糟糕,那就是没有人议论你。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