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邓春友 谢永康 利友琼等
[摘要] 目的 探讨排便技术训练对功能性便秘患者临床症状及肛管直肠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2年2月收治的36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干预措施。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4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作为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排便技术训练方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肛管直肠压力、直肠感觉功能及排便基本情况。 结果 研究组干预后的肛管静息压、肛门最大收缩压、用力排便时直肠压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直肠初始感觉容量、直肠初始便意感觉容量、排便窘迫容量及直肠最大耐受容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便秘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排便技术训练方案在功能性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直肠肛管受损程度,并促进正常排便,减轻不良症状。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排便技术;临床症状;肛管直肠功能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5(c)-0162-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defecation technology training on clinical symptoms and anorect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Methods 36 cases with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0 to February 2012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which was given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measures.40 cases with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2 to February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group,which was given defecation technology training program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anorectal pressure,rectal sensory function and defecation basic situation i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was compared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anal resting pressure,anal maximal systolic pressure,forced defecation rectal pressure in the study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m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 the rectal initial sensory capacity,rectal defecation,defecation capacity initial feeling of distress capacity and rectal maximum tolerable volume in the study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m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 score of constipation symptom in the study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m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defecation technology training programme on clinical symptoms and anorect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is significant,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xtent of the anorectal damage i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constipation,promote normal defecation,reduce adverse symptoms.
[Key words] Functional constipation;Defecation technology;Clinical symptom;Anorectal function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生活压力的增高,慢性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1],其中以功能性便秘最为常见[2]。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显示,该病在欧美国家的发病率高达15%左右,在我国发病率可达30%左右,已引起医务人员的极大关注[3]。基于此,有学者对本病的病因、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指出该病与患者长期所经历的负性情感、肠蠕动功能减弱及刻意控制排便等因素相关[4]。此外,亦有文献报道,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肛管静息压、直肠敏感性及顺应性与正常人存在明显差异[5],提示肛管直肠功能是导致该病发生及进展的主要诱因。本研究选取本院的功能性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排便技术训练对功能性便秘患者临床症状及肛管直肠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2年2月收治的36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为(36.9±2.9)岁;体重指数为(20.9±4.6) kg/m2。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4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为(37.2±3.1)岁;体重指数为(21.4±4.8) kg/m2。纳入标准:经心、肝、肾功能检查各项指标正常者;智力正常且无认知异常;来院就诊前1周未服用任何促胃肠动力药物及其他对胃肠道有影响药物;无胃肠道手术史;无结肠及直肠器质性疾病者;无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无妊娠期产妇者;对本研究了解并同意签署知情书。两组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方案,即给予果胶及植物纤维等容积性泻剂进行导泻,指导患者口服莫沙必利、伊托必利以促进胃肠道蠕动;对于大便异常干燥或排便动力极差者,采取生理盐水清洁灌肠疗法;对于抑郁、焦虑患者,应采取心理认知疗法进行负性情绪疏导。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排便技术训练方案。责任护士全程指导患者放松心境并妥善关好门窗,用床单遮盖患者敏感部位,充分尊重患者的个人隐私,保证现场无外人在场。护士需备好1根乳胶胃管(规格为18 Fr)、充气容量可达300 ml的无破损前端直肠气囊、2个血压表(规格为GB3053-93)、2个医用三通管、2个一次性50 ml无菌注射器。通过排便训练器评估患者的肛管剩余压力及用力排时的直肠压力,并根据评估结果开展针对性训练方案。若检测结果显示用力排时肛管剩余压力比肛管静息压高,则需实施腹式呼吸训练及反馈性练习方案。此外,通过检测患者的直肠初始感觉容量、排便窘迫容量、直肠初始便意感容量及直肠最大耐受容量来评估其直肠感觉功能情况,其中正常生理状态下的直肠初始感觉容量正常范围为30 ml,若超过30 ml则需开展直肠感受性训练及腹式呼吸训练方案,具体训练方案如下。①腹式呼吸训练:患者取平卧位,左手置于腹部,右手置于胸部,用力吸气,左手上抬至最高点时,屏气数秒,再缓慢呼气,右手上抬至最高点时,屏气数秒,其中呼气与吸气比为1∶1,呼吸频率为3~5次/min,每次训练15 min,早晚各1次。②排便压力反馈性训练:对排便训练器的乳胶胃管前段部位采用润滑油进行局部擦拭,并对局部肛门进行清洁处理,再将前置20 cm乳胶胃管缓慢置入肛管中,保证胃管前段的肛管气囊完全没入肛管内部,然后将三通管中通向水银计方向的阀门打开,使水银压力指标刻度计指向“0”刻度,再关闭阀门;将三通管中通向T管气囊方向的阀门打开,利用一次性50 ml注射器缓慢抽吸空气并均匀地注入气囊,待气囊充盈容积达到250 ml后迅速用棉纱布妥善固定。责任护士指导患者取生理排便状态的半坐位,将肛门对准排便凳,并将三通管中通向水银压力计的阀门打开,告知患者自主模拟生理状态排便动作,并及时记录水银压力计实时压力水平。待压力计数值上升后,指导患者进行深长吸气,吸气后屏气,且需用力收缩腹肌。在模拟排便的过程中,患者需放松肛门外括约肌张力,并调低T型管内气囊中的压力水平;最后利用一次性注射器向直肠气囊中注入30~40 ml外界空气,并指导患者模拟排便时用力收缩腹肌、放松肛门括约肌的动作,直至将气囊排出直肠。③直肠感受性训练:按照上述同样的方法将乳胶胃管置入直肠部位,利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吸50 ml气体,缓慢注入气囊中,及时记录引起患者出现直肠排便感觉的最小注入气体体积,即为患者该阶段的初始感觉容量,持续时间为5 min;然后用注射器抽尽气囊内气体,且在上一次注入气体容积的基础上减少5 ml并再次注入气囊,使患者能明显体会到内部球囊的存在感,若连续2次均能使患者充分体会到直肠感觉,则证明已充分建立新的直肠初始感觉阈值。在之后的训练过程中,应在新的阈值基础上减少5 ml,重复上述操作步骤,直至患者直肠初始感觉阈值降到正常范围。④排便训练时间:本次训练共划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为强化训练阶段,总共持续2周,第2阶段为巩固训练阶段,总共持续3周。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第5周末的肛管直肠压力情况,其中肛管静息压是指在平静状态下肛管内的压力水平;肛门最大收缩压是指人体在肛门用力收缩时所表现出的最大肛管压力水平;用力排便时直肠压力是指在模拟排便状态下所呈现出的直肠内部压力。②记录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第5周末的直肠感觉功能情况,其中直肠初始感觉容量是指使患者出现直肠感觉的最小注入容积;直肠初始便意感容量是指患者出现便意的最小注入容积;排便窘迫容量是指患者出现剧烈及持久便意感受的注入容积;直肠最大耐受容量是指患者所能最大限度耐受便意的注入体积。③记录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第5周末的排便情况,其中排便次数的评分标准:排便次数<1次/周为3分;1次/周为2分;2次/周为1分;>3次/周为0分。便秘症状评分标准:症状包括排便困难、肛门异物感、粪便容量减少及排便不尽感,若无上述症状则为0分,若有轻度症状则为1分,若有中度症状则为2分,若有重度症状则为3分。伴随症状主要是指肛周疼痛、肛门坠胀及腹胀,若无上述症状则为0分,轻度症状为1分,中度症状为2分,重度症状为3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肛管直肠压力的比较
两组干预前的肛管静息压、肛门最大收缩压、用力排便时直肠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肛管静息压、肛门最大收缩压、用力排便时直肠压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干预前后直肠感觉功能的比较
两组干预前的各项直肠感觉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直肠初始感觉容量、直肠初始便意感觉容量、排便窘迫容量及直肠最大耐受容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两组干预前后便秘症状评分的比较
两组干预前的便秘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便秘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 讨论
肛门直肠功能受损是引发功能性便秘的主要风险因素,而通过修复及改善肛门直肠功能则有利于便秘的治愈[6]。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肛管直肠压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排便训练方案能够改善患者的肛管静息压、肛门最大收缩压及用力排便时直肠压力,进而促进其顺利排便。通过实施肛门压力反馈性训练及腹式呼吸方案,能够明显改善肛门括约肌的舒缩矛盾[7],并能帮助患者再次构建盆底肌功能状态,进而提高盆底肌与括约肌之间的协同效应[8]。另外,腹式呼吸训练方案可提高腹部肌肉强度,进而提高直肠压力,最终改善排便顺畅度[9]。借助肛门内外括约肌不协调舒缩矛盾的改善及缓解,再加上肛门用力时直肠压力的提升,能够促进机体排便指数的提高,缓解便秘症状[10]。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直肠初始感觉容量、直肠初始便意感觉容量、排便窘迫容量及直肠最大耐受容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揭示排便技术训练能够使肠道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敏感状态,这有利于体内粪便及早排出体外[11]。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直肠具有规律性的肠鸣音及肠蠕动状态[12],其能借助自身特有的适应性舒张特点,储备一定容积的粪便,直至产生便意,激活中枢排便系统,使粪便从肠道排出体外[13]。对于直肠功能受损的患者而言,由于宿便长期未能及时排出体外,不断积累的粪便使直肠壁扩张,导致直肠壁上的压力感受器因长期粪便的机械性刺激而引起排便反射阈值升高[14],进而使直肠肛管功能受到进一步损害,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恶性便秘的出现[15]。相关研究显示,直肠部位敏感性减弱会引起机体排便反射迟钝,这是引起功能性便秘发生的主要病理机制[16]。通过直肠感受性方案的训练,逐步减少肠道气囊注入容积,能够逐渐恢复患者的直肠感觉功能,有效改善产生机体排便感所需的容积阈值,进而重新构建正常的排便反射功能[17]。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排便症状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上,功能性便秘患者可出现极不舒适的症状,包括大便硬结、排便困难及肛门堵塞感[18]。通过排便技术训练,能够改善与排便功能密切相关的肛门括约肌及盆底肌功能,提高两者之间在排便过程中的协调性,再加上直肠感觉功能的修复,可有效减轻排便感觉阈值,使直肠黏膜有更多的血液灌注,进而提高大脑神经支配的肠道活动,最终有效缓解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症状[19]。
综上所述,通过腹式呼吸训练能提高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腹肌力量,通过压力反馈性训练能有效促进肛门括约肌、盆底肌张力及两者之间的协调性,通过直肠感受性训练能有效减轻直肠感觉阈值,最终可恢复直肠肛管功能,促进粪便顺利排出。
[参考文献]
[1] 姚旭,高春兰,韩英,等.循证护理在高龄冠心病患者便秘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1):1397-1398.
[2] 宋雪青.穴位与腹部按摩护理法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便秘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2,26(21):1977-1978.
[3] 曾敏婕,严柳青,蔡华,等.40例老年习惯性便秘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医学临床研究,2014,31(5):1040-1041.
[4] 林允照,顾华,沈健.癌因性疲乏研究进展[J].浙江预防医学,2014,26(8):796-799,802.
[5] 蔡淑珍,殷丽萍,谢鸿,等.前瞻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防便秘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8):13-14.
[6] 林允照,冯晨,刘敏,等.基于TTM指导的阶段性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17(35):4157-4162.
[7] 陈玉梅,闫树英,杜慧晴,等.居家干预对晚期癌痛患者药源性便秘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9):865-867.
[8] 褚明君.辩证施护对老年便秘患者干预的效果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8):1683-1685.
[9] 林允照,林朦朦,欧阳吟靖,等.感知行为干预对重度脑性昏迷患者意识状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4,2(12):670-674.
[10] 刘焕巧,臧永丽,张崇菊,等.护理干预在老年功能性便秘防治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5):1044-1045.
[11] 张晓丽,詹亚卿.双介入治疗肝癌伴脾功能亢进并发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4):1323-1325.
[12] 张赟,何庆疆,李小玉,等.健康干预对老年便秘患者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2):301.
[13] 张爱军,朱叶珊.饮食调理在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5):429-430.
[14] 王丽,王静新,张晓梅,等.脑卒中后便秘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及护理策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5):20-23.
[15] 叶敏,吴小香.个性化健康教育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便秘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3):3167.
[16] 廖化敏,李茵.老年骨折患者便秘的预防及护理[J].激光杂志,2011,32(2):88-89.
[17] 王丽,周君桂,杨晓华,等.脑卒中后便秘患者的认知行为干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4,29(3):39-42.
[18] 李倩,郝丽.功能性便秘的中医护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4):3381-3382.
[19] 宋玉磊,林征,林琳,等.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功能性便秘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6):485-487.
(收稿日期:2015-02-14 本文编辑:祁海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