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颈托制动在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初步应用

时间:2024-05-15

杜敏

[摘要] 目的 比较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院前急救采用传统治疗结合颈托和采用传统治疗两种不同模式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68例急性脑血管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给予传统治疗结合颈托的模式救治;对照组33例,给予传统治疗的模式救治。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4.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病情出现恶化。 结论 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在院前急救中采用传统治疗结合颈托的模式优于传统治疗的模式。

[关键词] 颈托制动;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前急救

[中图分类号] R45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b)-0020-03

急性脑血管意外(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包括出血和缺血,引起急性或亚急性脑损害症状,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症,极易导致患者死亡或遗留后遗症。目前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人类三大致死疾病[1]。因此,正确、完善的实施院前急救,对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在院前急救实际搬运与转送途中,如何保持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头部制动尚无统一标准[2-6]。本研究收集了本急救中心2012年1~12月救治的68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在院前急救中采用传统治疗结合颈托和采用传统治疗两种不同模式的救治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中心接诊的68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为研究对象,因患者突发头痛、呕吐、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言语不清、流涎、意识障碍、晕倒、抽搐、大小便失禁等症状而要求出诊。观察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48~100岁,平均(68.2±11.3)岁;既往病史:高血压合并冠心病16例,高血压病8例,冠心病5例,糖尿病6例;急救时间(指接触患者至到达医院的时间)为(29.9±8.3) min。对照组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53~99岁,平均(66.9±11.5)岁;既往病史:高血压合并冠心病15例,高血压病8例,冠心病5例,糖尿病5例;急救时间为(31.4±2.5) min。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史及急救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急救人员迅速达到现场初步做出急性脑血管意外的诊断后,两组患者均给予以下对症治疗。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口腔及鼻腔的分泌物进行及时清除,开放气道,昏迷患者将其头偏向一侧,吸入氧气,舌后坠经改变头部位置仍不能解除者,放置口咽通气道,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简易呼吸气囊辅助呼吸[7]。②保持合理舒适的体位:对神志清楚者,若患者自觉舒适,采取半卧位,利于脑部静脉血回流;昏迷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怀疑脑出血者,头部可抬高至30°。③中性治疗:脱水、降低颅内压。④管理血压:患者舒张压>120 mm Hg,收缩压>220 mm Hg时,选用缓和降压药[8]。⑤对症处理:明显烦躁不安或持续抽搐者选择10 mg地西泮肌内注射,病情重者可将药物静脉缓慢推注[9]。⑥监测血糖变化:应用配备的血糖仪监测,除了排除低血糖或高血糖引起的昏迷外,还能监测血糖变化。观察组在上述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颈托制动。

1.3 疗效判断

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明显改善为显效;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略微改善为有效;无改善为无效;症状加重为恶化。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4.3%;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57.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3,P=0.022)(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呼吸、心率、血压、血氧变化的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呼吸、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急救车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呼吸、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血氧饱和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到医院时观察组与对照组呼吸、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血氧饱和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安全性

对照组中有2例(6%)患者病情出现恶化,均在搬运途中出现呼吸抑制给予紧急气管插管。观察组中无一例恶化。

3 讨论

院前急救是现代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患者到达医院前的医疗急救和快速转运,是城市社会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0]。快速而有效的院前急救工作,对挽救患者生命、降低医院前期患者的死亡率和伤残率至关重要[11]。院前急救医师出车接诊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时,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颈托固定是一种初步尝试,在现将有关使用情况讨论如下。

3.1 有利于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搬运

院前急救医师出车接诊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时,经常遇到从楼梯搬运及救护车转送过程中出现摇晃、颠簸、震动、倾斜等情况或者出现患者躁动挣扎、不配合治疗等情况,无法做到良好的头部制动,尤其是从家中楼梯搬运至急救车上时,往往会加重病情,甚至出现呼吸抑制。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病情出现恶化,均是在搬运过程中出现。另外,急救车转运途中没有良好的制动,同样也会干扰急救医师的救治和影响疗效。

3.2 有利于改善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的病情

传统观点认为对脑卒中患者原则上应尽量减少搬动,危重患者应就地抢救,早期搬动可使出血加重诱发脑疝形成[12]。院前急救医师在接诊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时,应采取有效的救护措施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本研究中,观察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颈托,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74.3%)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7.5%);且两组在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改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颈托固定更有利于稳定病情。

3.3 有利于实际操作

本急救中心日常配置3名急救工作人员,即院前急救医师、驾驶员、担架员各1名。并常规配置软布担架搬运。院前救治中往往存在搬运人手不足、患者较重、楼层高楼道窄、随身携带的医药箱及其他医疗器械较重等情况,每次接诊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患者根本无法真正做到头部制动。在目前尚无其他头部固定装置的情况下,尝试观察组患者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颈托固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颈托是颈椎病辅助治疗器具,能起到制动和保护颈椎的作用,有利于患者的搬运及转送,更便于实际操作。在工作中能因地制宜地应用身边的器材,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参考文献]

[1] 黄子通.急诊抢救指南[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28-329.

[2] 张良美.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9):208-209.

[3] 黄代芳,王晓春,谢红.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前急救护理105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2):129-130.

[4] 王景超.急性脑血管病209例院前急救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10,11(5):313-314.

[5] 任玉枝.急性脑血管病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6(4):210-211.

[6] 王海荣,刘永胜,王合玲.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院前急救护理模式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1):726-727.

[7] 廖平,廖银莉.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42例院前急救体会[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12):1765-1766.

[8] 黄丹.老年高血压急症的院前救治[J].临床急诊杂志,2004,5(4):41-43.

[9] 张斌.急诊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72-773.

[10] Ummenhofer W,Scheidegger D.Role of the physician in prehospital management of trauma:European perspective[J].Curr Opin Crit Care,2002,8(6):559-565.

[11] 王丽华.现代急诊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3-5.

[12] 赵丽君.48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的院前急救及护理体会[J].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7):967.

(收稿日期:2013-12-24 本文编辑:林利利)

3.3 有利于实际操作

本急救中心日常配置3名急救工作人员,即院前急救医师、驾驶员、担架员各1名。并常规配置软布担架搬运。院前救治中往往存在搬运人手不足、患者较重、楼层高楼道窄、随身携带的医药箱及其他医疗器械较重等情况,每次接诊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患者根本无法真正做到头部制动。在目前尚无其他头部固定装置的情况下,尝试观察组患者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颈托固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颈托是颈椎病辅助治疗器具,能起到制动和保护颈椎的作用,有利于患者的搬运及转送,更便于实际操作。在工作中能因地制宜地应用身边的器材,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参考文献]

[1] 黄子通.急诊抢救指南[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28-329.

[2] 张良美.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9):208-209.

[3] 黄代芳,王晓春,谢红.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前急救护理105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2):129-130.

[4] 王景超.急性脑血管病209例院前急救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10,11(5):313-314.

[5] 任玉枝.急性脑血管病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6(4):210-211.

[6] 王海荣,刘永胜,王合玲.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院前急救护理模式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1):726-727.

[7] 廖平,廖银莉.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42例院前急救体会[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12):1765-1766.

[8] 黄丹.老年高血压急症的院前救治[J].临床急诊杂志,2004,5(4):41-43.

[9] 张斌.急诊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72-773.

[10] Ummenhofer W,Scheidegger D.Role of the physician in prehospital management of trauma:European perspective[J].Curr Opin Crit Care,2002,8(6):559-565.

[11] 王丽华.现代急诊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3-5.

[12] 赵丽君.48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的院前急救及护理体会[J].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7):967.

(收稿日期:2013-12-24 本文编辑:林利利)

3.3 有利于实际操作

本急救中心日常配置3名急救工作人员,即院前急救医师、驾驶员、担架员各1名。并常规配置软布担架搬运。院前救治中往往存在搬运人手不足、患者较重、楼层高楼道窄、随身携带的医药箱及其他医疗器械较重等情况,每次接诊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患者根本无法真正做到头部制动。在目前尚无其他头部固定装置的情况下,尝试观察组患者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颈托固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颈托是颈椎病辅助治疗器具,能起到制动和保护颈椎的作用,有利于患者的搬运及转送,更便于实际操作。在工作中能因地制宜地应用身边的器材,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参考文献]

[1] 黄子通.急诊抢救指南[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28-329.

[2] 张良美.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9):208-209.

[3] 黄代芳,王晓春,谢红.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前急救护理105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2):129-130.

[4] 王景超.急性脑血管病209例院前急救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10,11(5):313-314.

[5] 任玉枝.急性脑血管病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6(4):210-211.

[6] 王海荣,刘永胜,王合玲.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院前急救护理模式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1):726-727.

[7] 廖平,廖银莉.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42例院前急救体会[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12):1765-1766.

[8] 黄丹.老年高血压急症的院前救治[J].临床急诊杂志,2004,5(4):41-43.

[9] 张斌.急诊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72-773.

[10] Ummenhofer W,Scheidegger D.Role of the physician in prehospital management of trauma:European perspective[J].Curr Opin Crit Care,2002,8(6):559-565.

[11] 王丽华.现代急诊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3-5.

[12] 赵丽君.48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的院前急救及护理体会[J].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7):967.

(收稿日期:2013-12-24 本文编辑:林利利)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