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下肢骨折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对运动功能的影响

时间:2024-05-15

文/ 汪燕

老年群体因为骨质疏松和髋部肌群功能出现退变,导致其在受到一定的外力、跌倒以及下肢极速扭转的情况之下,容易出现下肢骨折情况。临床当中,下肢骨折疾病的诊断难度并不高,后续的治疗方式也逐步由内固定钢板发展成为髓内钉固定。但是因为老年患者身体各项机能降低,下肢骨折术后非常容易发生骨折不愈合等等问题,导致患者肢体功能无法很好地得到恢复。再加上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必须长时间卧床进行静养,导致其非常容易发生尿潴留、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压疮、便秘以及腹胀等等情况,非常不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和恢复。以往的研究发现,合理和科学化的康复锻炼方式以及时机、患者自我护理水平以及护理治疗依从性均是患者手术之后身体恢复的重要因素。本文正是基于此,选择了本院骨科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期间所进治的104例下肢骨折患者为主要对象,分析以及观察下肢骨折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对运动功能的影响,研究的主要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当中选择了本院骨科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期间所收治的104例下肢骨折患者为主要对象。纳入标准:患者年龄均大于65岁,存在明确的外伤史;患者均通过CT影像学检查之后确诊为下肢骨折;患者住院之后均采取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措施;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且签署完成了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术后实施康复锻炼期间无法忍受疼痛的患者;存在神经功能障碍情况的患者;诊断为粉碎性骨折情况的患者。将本次研究患者随机地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当中患者有31例男患者以及21例女患者,年龄的范围在65~87岁间,平均(71.42±3.78)岁。观察组当中患者有35例男患者以及17例女患者,年龄的范围在66~89岁间,平均(72.37±3.81)岁。两个组别内患者的基础资料进行对比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后续的研究。

1.2 方法

两个组别中患者均有同一组的手术医师采取相同手术入路实施手术,术后使用不同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对照组中患者术后实施常规护理,护理的内容为: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指导患者正确进行服药,手术3d内叮嘱患者卧床进行休息,降低活动的时间。观察组中患者术后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措施,护理的方法为:(1)制定出早期康复护理计划:患者入科之后马上对患者的身体耐受情况以及治疗情况进行评估,以患者的恢复状况为依据对其进行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的制定,在患者身体可耐受的情况之下对其实施康复训练,训练开始之前需要和患者进行交流,将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告知患者。一部分年龄较高的患者因为身体情况的影响,术后对康复训练存在抵触的心理,医护人员必须多和患者沟通,保持耐心,告知患者康复训练的主要目的,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2)气压治疗:患者在入科之后需要对其下肢实施气压治疗,在使用气压治疗仪期间,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多和患者沟通,对患者的使用感受进行了解,如果患者存在不适必须马上停止使用。(3)康复训练:在患者入科之后需要对患者实施缓解疼痛以及防止关节粘连松解以及粘连等等理疗措施,推动患者骨折部位的愈合。还需要可以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采取超声波、电磁以及电刺激等等方式促进其身体的恢复。在患者骨折愈合之后需要逐渐强化对其骨折位置的抗阻以及负重等等联系,对患者的功能需要进行适应。患者装至康复科之后开始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主要的训练内容为膝关节伸直运动、踝泵运动以及股四头肌收缩运动,训练的主要顺序为先锻炼健肢之后再锻炼患肢,每天进行2至3次的训练。医护人员需要从其远离骨折的关节开始进行活动,最初的关节活动度为10至20度之间,之后之间将关节活动范围进行增加,依从对患者的膝关节以及踝关节进行活动。患者可以耐受的情况之下,帮助患者保持座位,指导患者可以保持直立座位,之后引导患者扶床进行战力,首次站立的时间再3至5分钟之间,之后逐渐对患者的站立时间进行增加,之后需要对患者行走至离床活动进行锻炼,以上锻炼时间为患者不感到疲劳。此外,还需要让患者进行负重训练,以患者的身体变化作为依据对负重训练量进行调整,患者的训练强度必须比中期训练量更高。(4)按摩护理:医护人员需要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实施按摩,按摩的力度必须保持轻柔,推动患者局部的血液循环,患者每次按摩的时间在15至20分钟之间,每天进行3次按摩。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个组别中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膝关节功能、髋关节功能、自我护理能力以及护理依从性。(1)采取HSS膝关节评价标准对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越好。(2)采取Harris髋关节评价标准对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越好。(3)采取自我护理能力测量量表对患者的术后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评估,评估项目有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四个主要方面,患者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越佳(4)采取自制的护理依从性评估量表对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依从度进行评价,分为了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以及不依从,总依从率为完全依从率和部分依从率相加。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别中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HSS评分对比

观察组当观众患者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以及术后12个月的HSS评分均比对照组中患者更高,数据采取对比后存在意义(P<0.05),数据的详细内容如表1 。

表1 两组别中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HSS评分对比(x±s,分)

2.2 两组别中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Harris评分对比

观察组当观众患者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以及术后12个月的Harris评分均比对照组中患者更高,数据采取对比后存在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别中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Harris评分对比(x±s,分)

2.3 两组别中患者术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对比

观察组中患者的健康知识、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护技能以及总分在内的术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比对照组中更低,骨折愈合时间段有对照组,数据采取对比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的详细内容如表3。

表3 两组别中患者术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对比(x±s,分)

2.4 两组别中患者护理的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中患者的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中患者,数据采取对比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0.637,P<0.05),见表4。

表4 两组别中患者护理的依从性对比[例(%)]

3 讨论

众所周知,下肢骨折属于临床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大多发生在老年群体中,摔伤、高处坠落以及交通意外事故均会导致老年群体出现下肢骨折,当前大多采取手术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然而,因为老年群体患者身体机能衰退,导致四身体耐受性比较低,且实施手术之后容易发生骨折不愈合、骨质缺血性坏死等等情况,严重影响到患者手术之后的恢复,因此,必须对其加以重视。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因为呼吸功能降低,肢体必须进行牵引,所以大部分的患者只能卧床进行休息,且无法翻身。在卧床休息期间,非常容易发生静脉回流缓慢的问题,使其出现循环障碍,尤其是老年患者其血管动力以及弹性改变,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危险程度更高。

以往普遍认为,患者实施内固定治疗之后必须进行绝对卧床休息,不可实施康复训练,然而伴随着研究的深入,康复训练方式在手术之后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使用。近些年的研究发现,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在提升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依从性上有着非常大的作用,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具体包含有锻炼指导以及心理护理等等措施,对于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概率,推动患者骨折端的愈合,还是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研究还发现,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措施能够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改善,让患者可以正视疾病,在康复期间始终保持平常心,提升患者对于治疗以及护理工作的依从度。在本研究当中,对比两个组别中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膝关节功能、髋关节功能、自我护理能力、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护理依从性之后发现,观察组当观众患者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以及术后12个月的HSS评分均比对照组中患者更高,数据采取对比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当观众患者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以及术后12个月的Harris评分均比对照组中患者更高,数据采取对比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患者的健康知识、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护技能以及总分在内的术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比对照组中更低,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数据采取对比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患者的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中患者,数据采取对比后存在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措施能够得到较好的进行护理效果,可以对患者髋关节功能以及膝关节功能进行提升,帮助患者身体的恢复。

总而言之,在护理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期间,对其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下肢功能,提升患者的自护能力以及护理依从性,值得推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