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创伤性硬膜外血肿患者术后康复

时间:2024-05-15

文/刘莉,封灿燊

创伤性硬膜外血肿是临床发病率比较高的疾病,指的是发生在颅骨内板与硬膜之间的血肿,大约占所有创伤性颅内血肿的三分之一左右,该病也是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死亡率比较高。在临床上通过CT或MRI检查可以对患者的血肿大小、位置进行准确的诊断,继而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创伤性硬膜外血肿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对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有很高的要求,优质、高效的护理模式是确保患者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临床护理路径即对护理模式进行深入发展,不断完善护理程序,制定规范化的护理流程,丰富低年资护理人员的经验,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促使护理人员对待工作能够有预见性与主见性,引导患者参与到护理工作中,提高护理满意度。基于此,本文针对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的实施效果展开进一步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60例创伤性硬膜外血肿患者,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9.89±2.29)岁,病程0.5h-17h,平均病程(5.32±1.70)h;研究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41-74岁,平均年龄(59.66±2.17)岁,病程0.6h-16h,平均病程(5.15±1.78)h。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

入组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确诊为创伤性硬膜外血肿;年龄>18岁;硬膜外血肿症状经过MRI 检查证实;在发病48h内入院治疗;患者或家属对本次研究签署同意书,且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剔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不能正常沟通患者;合并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患者;合并其他系统严重创伤患者,如多发性骨折、胸腹部脏器损伤等;伴有凝血功能障碍与全身炎性疾病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开颅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与呼吸道护理,并对其饮食进行指导,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与病情变化,随时掌握患者病情。

研究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具体为:(1)创建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组内成员主要包括主治医师、护士长与责任护士,共同查阅并咨询相关专家,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诊疗计划,制定具体的护理流程、措施,并由责任护士实施。(2)护理内容。①患者住院当天,护理人员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术前健康宣教,全面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针对意识清晰的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并协助患者完成术前相关检查。②术后当天给予患者氧气吸入、心电监护,密切监测患者的瞳孔、意识状态与生命体征、肢体活动情况等,协助患者采取头低脚高患侧卧位,促使血肿腔内残余的气体与液体顺利引流,帮助长期受到血肿压迫的膨胀脑组织复位,并固定好引流袋,依据患者的实引流量来调节高度,在搬动患者时,应暂时关闭引流夹,以免引出液体逆流而发生颅内感染,确保引流管的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颜色,通常24h内引流量不会超过200ml,确保引流装置保持密封状态,各个连接口用无菌敷料包扎牢固,并且用标签标注好管道的名称。③术后1-2天,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与意识状态、瞳孔等神经系统状态,观察切口有无渗液、引流情况等。遵照医嘱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指导,并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④术后3-7天,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训练患者自行洗脸、穿衣、进食等日常生活能力,依据患者的实际恢复情况指导其下床活动。患者起床顺序为先坐在床边缓慢活动双腿,未出现明显头晕等不适症状时再缓慢站起,以免患者跌倒。⑤术后8-10天,做好患者出院前的宣教工作,指导患者定时服药。出院三个月之内,每个月到医院复查一次,如有任何不适症状及时到院检查。术后三个月进行头颅CT的检查,在生活中避免头部剧烈活动,确保情绪稳定、睡眠充足,在饮食上多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确保二便通畅,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1.3 观察指标

神经功能与康复情况。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分数越低说明效果越好;康复情况评价采用哥斯拉昏迷评分量表(GOS),分数越高说明效果越好。

不良事件。统计并记录患者在治疗期间颅内感染、压疮、脑脊液外渗等不良事件发生率。

健康知识认知评分。采用我院自制评分表格,包括健康知识、饮食知识、运动知识、康复知识及自我护理知识五个方面,每项总分为20分,分数越高说明认知程度越高。

生活质量:应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评分,总分为100分,分为非常满意(80-100分)、满意(60-79分)与不满意(60分以下),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满意度越高说明护理效果越好。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对比神经功能与康复情况

护理前两组对比,P>0.05。护理后,研究组NIHSS评分较低、GOS评分较高,P<0.05,数据对比有意义,见表1。

表1 对比神经功能与康复情况(±s;分 )

2.2 对比不良事件发生率

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26.67%,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对比有意义,见表2。

表2 对比不良事件发生率[n(%)]

2.3 对比健康知识认知评分

研究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对比有意义,见表3。

表3 对比健康知识认知评分(x±s,分)

2.4 对比生活质量评分

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对比有意义,见表4。

表4 (附表)对比生活质量评分(x±s,分)

表4 对比生活质量评分(x±s,分)

2.5 对比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对比有意义,见表5。

表5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n(%)]

3 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与交通业的发展,导致创伤性硬膜外血肿患者也逐渐增加,该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快等特点,如果患者不能及时接受治疗,可导致疾病进行性发展,继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硬膜外血肿患者一旦血肿形成之后,血肿会进一步增大压迫到脑组织,进而导致继发性脑损伤。手术清除硬膜外血肿解除压迫是目前治疗该病的有效方式,可以通过血肿清除术来进行治疗,此种手术方式具有可快速止血、彻底清除血肿的特点,同时还可以对硬膜下情况进行探查,所以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确保手术顺利完成,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临床上也逐渐认识到常规护理措施不能满足患者对护理的需求,所以,需要寻找一种有效的护理措施,来提高整体护理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是针对某一种疾病或手术制定的规范护理流程,属于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在患者治疗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显示,经过护理后,研究组NIHSS评分较低、GOS评分较高,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的实施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研究组患者健康知识、饮食知识、运动知识、康复知识及自我护理知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的实施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促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提高康复效果,继而提高生活质量。分析原因,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的实施让护理工作更有依据可循,可以有计划性、预见性地实施护理干预,提高护理人员的主动性。同时,还能避免护理疏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低年资护理人员的操作规范性,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综上,对创伤性硬膜外血肿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