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剂量阿奇霉素与孟鲁司特钠联合用药治疗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

时间:2024-05-15

文/李香

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为小儿疾病中常见的感染性疾病,高发于换季时节,病因大多由于细菌体、病毒感染源入侵导致,其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在治愈后还会出现上述病症,最终导致患儿心肺功能失衡、支气管扩张等,对小儿生命健康造成威胁。而临床上所用特效药多有副作用,会出现面红耳赤、头部异动、体温升高、低血压等症状,尤其是在抗生素等实践应用中最为明显。常用药物阿奇霉素主要通过对细菌体进行抑制抵抗,协助自我身体机能恢复,但针对特殊性呼吸道感染效果不佳。因此,提高患儿医治效果,减少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病情反复发作,缩短医治时效成了临床研究重点。本研究采取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小儿下呼吸道感染进行医治,有在寻求更好的治疗方式。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1-3岁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选取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将采取常规化治疗的6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将采用小剂量阿奇霉素与孟鲁司特钠联合用药的60例患儿设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1-3岁,平均年龄为(1.23+0.52)岁。观察组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2-7岁,平均年龄为(1.67±0.60)岁。纳入标准:(1)第一次接受治疗(2)未出现其他疾病;(3)如实了解本研究方案内容且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无遗传病史;(2)带有其他疾病;(3)具有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无法配合临床护理的患儿。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伦理审查。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方法

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将10mg/kg的阿奇霉素与2ml浓度为5%左右的葡萄糖搭配使用,用法用量为2~7岁患儿剂量每次口服8mg/kg,7~14岁患儿每次口服10mg/kg,每天一次,连续服用5天,间隔4天后进行下一疗程。

1.2.2 观察组方法

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用药标准的基础上加入孟鲁司特钠片结合治疗,用法用量为患儿2-7岁口服4mg/次,7~14岁口服5mg/次,日均一次,睡前服。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持续观察治疗15天。

1.2.3 评价指标

(1)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对比,采用临床治疗效果表评测。治疗后患儿气色好转,身体无异样为有效。治疗后患儿临床仍有轻微咽喉肿痛,略微头晕恶心为一般效果。病症无转变为无效。

(2)观察两组患儿喘鸣音、住院时长、病情缓解时间。显效为用药7天内,患儿喘鸣音消失或减少,患儿身体异常消失或明显缓解;有效为用药7天内,患儿喘鸣音减少,喘息不均衡症状缓解;无效为用药7天后,患儿喘鸣音无消失或并病症加重。

(3)对比两组患儿出院后病情复发时间。若出院4个月至8个月后患儿再次出现喘憋现象,肺部出现喘鸣音则为复发。分别观察两组患儿在康愈后4-8月内是否出现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对比两组人数,作出评析。

(4)观察并记录患儿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观察两组患儿因药物刺激下所产生的腹泻、呕吐、食欲缺乏情况,作出对比分析。

(5)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比较数值。通过观察两组患儿细胞因子数值比较两组患儿应用不同方法的康复程度。

1.2.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n,%)

2.2 两组患儿治疗后喘鸣音、喘息消失时间对比

两组患儿治疗喘鸣音、住院时长、病情缓解时间相比,观察组的综合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喘鸣音、住院时长、病情缓解时间(天)

2.3 两组患儿病情康愈后在同等时间段的复发率

两组复发率比较,治疗组在出院后4个月以及8个月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病情康愈后在同等时间段的复发率[n(%)]

2.4 对比两组患儿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并发情况

观察组患儿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并发情况对比(n,%)

2.5 两组患儿细胞因子比较

观察组患儿细胞因子康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儿细胞因子比较(x±s)

3 讨论

小儿疾病发病种类中,以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最为突出,其病因也尤为突出,传统治疗效果不太明显。反复下呼吸道感染通常指患儿在一年内频繁发生呼吸道感染。此病症康复期长、治疗效果慢、复杂性广等因素给临床试验研究来了诸多不利因素。同时,遗传病史、居家生活环境、膳食合理标准、小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食材选择或者饮食摄入量等因素均会致使小儿体内维生素与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供给不足,最终使小儿患有下呼吸道感染,在治愈后会再次出现复发的可能。据相关资料显示,机体发育成熟且免疫系统初步完善的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率较低,而体内组织结构不完善的小儿患有此病症的概率较大。在小儿患有呼吸道疾病时会使小儿T细胞受到严重抑制,由于小儿发育尚未成熟,若小儿在治疗中未得到有效治愈,则会导致小儿病情反复发作,形成恶性循环。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其根本病理在于小儿呼吸气管出现炎症或受感染引起内部分泌物过剩,喉管黏膜出现水肿,在病情发展中,患儿会表现出呼吸困难、痰多咳嗽、喘息不均等,对于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患病机制检查技术至今尚未完全成熟,有关专家认为在患儿呼吸气管滋生细菌和病毒后,气管中的半胱氨酰白三烯与其发生病变融合,致使患儿喉管收缩、黏液分泌过剩、纤毛运动弱化以及患儿血管通透性显著提升,于是呼吸气管所感染炎症被激活,故半胱氨酰白三烯被认为是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疾病最关键的因素。在部分资料中显示,感染期小儿出现喘鸣音与半胱氨酰白三烯催化作用以及阳离子蛋白浓度增效程度息息相关。同时,白三烯能够直接导致喉管的舒张与收缩,对体内中性粒细胞与酸性细胞会起到一定驱使化作用,进而导致小儿气管发炎和气管反应过于强烈,从而引发呼吸道感染。故需采取小剂量阿奇霉素结合孟鲁司特钠联合用药的方法进行医治。

阿奇霉素自1980年被发现以来,采用小剂量阿奇霉素作为临床用药,并通过对红霉素内置构造进行分析,经常作用于呼吸道疾病、患者软组织细菌感染以及由病原体引发的相关类型疾病。阿奇霉素对治疗患儿呼吸道疾病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能对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进行抑制,抗菌范围广、药力时间长。小剂量使用阿奇霉素作为临床用药,可与患儿细菌核蛋白50s亚基结合,有效抑制病情进展,且阿奇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该药物抵抗性能强,化学反应较少,结构框架稳定,具有较强抗菌性,可促进伤患部位细菌聚集,再将阿奇霉素药效释放,形成浓度高、持续长、效果好的病症反应。所以阿奇霉素可有效减轻气道炎症,改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小气道痉挛和通气功能。但持续使用阿奇霉素进行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单项治疗,会使小儿自身免疫力功能恢复迟缓,降低自身抵抗力,不能合理预防其他并发症的侵袭,对疾病的针对性治疗具有一定局限性。

孟鲁司特钠属于高选择性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使患儿体内白三烯感染病毒、发炎作用受到有效抑制,减缓体内细菌扩散程度,可改善患儿黏膜水肿情况,减轻平滑肌震颤,减少炎性细胞在气管壁的湿润,避免患儿气管反应过于强烈,使患儿体内炎症反应形成良性效果,能更有时效、更有计划地改善患儿身体情况。小剂量阿奇霉素结合孟鲁司特钠联合用药的医治方式,可用于缓解患儿病症发展,降低呼吸不均匀,提高呼吸道恢复水平,减少反复发作。另外,由于阿奇霉素对人体免疫溶菌以及人体免疫力带来的效果较差,通过阿奇霉素与孟鲁司特钠联合使用,可使患儿自身免疫力增强,强化自身细胞组织与组织器官的自我修复效果,且孟鲁司特钠联合阿奇霉素可缓解患儿身体病症产生的炎性反应,有效治疗患儿自身呼吸道疾病。在对此类患儿进行治疗时,在无用药禁忌、家族病史的情况下可优先采取此方法。本次研究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差异,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采用两种药物进行联合医治可有效促进患儿身体康愈,缓解病痛。两组患儿治疗喘鸣音、住院时长、病情缓解的时间均存在差异,观察组优于对照组。通过观察两组患儿情况,对比临床症状,两组患儿在药理刺激下的恢复情况均有所不同,采用联合治疗可加快康复速度,改善患儿身体情况。两组患儿病情康复后复发存在差异,在康复后复发情况对比中,两组患儿在两种不同方式的用药指导下联合用药复发概率较低,无后继并发症的出现。两组患儿有无不良反应并发上存在差异,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两组患儿医治期间,并发症地出现在联合治疗手段下的概率较低,基本消除与其他发生交叉感染的情况。两组患儿细胞因子比较也存在差异,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经观察,两组患儿细胞因子中,观察组患儿细胞因子恢复程度如降钙素原、CRP、白细胞等均有明显效果,联合治疗方式能够促进患儿身体快速重组,恢复自身细胞功能,强化自身免疫系统。由此可见,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小儿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病症,强化患儿身体机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