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用腹腔镜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治疗消化道穿孔的临床效果观察

时间:2024-05-15

文/梁天钢

随着近几年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使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对饮食以及生活方式的重视程度,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消化道疾病患者出现。在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就是上消化道穿孔,发病的主要原因是上消化道出现溃疡。传统的手术方式会给消化道穿孔患者带来较大损伤,导致消化道穿孔患者术后伤口恢复速度慢,在恢复阶段很容易出现伤口感染的现象,很大程度提高了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概率。由于微创技术迅速发展,对于消化道穿孔又出现了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方式,腹腔镜手术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腹腔镜现已成为消化道穿孔的主要手术方式。本文特对用腹腔镜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治疗消化道穿孔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消化道穿孔患者中选取1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对消化道疾病的患者使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将其中采用开腹消化道穿孔修补术进行治疗的5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其中采用腹腔镜消化道穿孔修补术进行治疗的5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31例、女25例;平均年龄(41.5±8.6)岁;平均病程(4.1±1.2)h。观察组中,男30例、女26例;平均年龄(40.5±8.4)岁;平均病程(4.5±1.0)h。

纳入标准:(1)第一次接受治疗;(2)是否出现其他疾病;(3)如实了解本研究方案内容且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不是第一次接受治疗;(2)带有其他疾病;(3)具有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和无法配合临床护理及量表调查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经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伦理审查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开腹消化道穿孔修补术进行治疗,具体如下。

对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手术方式开腹消化道穿孔修补术进行治疗。进行传统的开腹手术方法:应采取平卧的体位,硬膜外或气插全麻,当麻醉起到一定的效果后,于患者的上腹正中取一长约4-7cm切口,逐渐进行切开入腹,要使穿孔的位置得到充分暴露,直视下修补穿孔部位,然后再用4号丝线将大网膜缝合到穿孔部位上。完成以上的操作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至干净,留置引流管后逐层关腹。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消化道穿孔修补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具体操作如下。

对于观察组的患者采用的是腹腔镜消化道穿孔修补术对其进行治疗。进行腹腔镜消化道穿孔修补术的操作方法是:患者应采取平卧位,气插全麻,当麻醉的效果起到作用后,常规消毒铺巾,于脐下或脐上横行切开皮肤约1cm,Veress针穿刺置气腹成功后(压力保持在12mmHg—4mmHg两个数位之间),进10.5mm Trocar及腹腔镜,监视下分别于左右肋弓下2cm与锁骨中点交点处分别置5.5mm Trocar,并置入相应的腹腔镜手术器械。将患者腹部内积液和漏入腹腔的食物残渣使用吸引器清理干净,然后对其穿孔的部位进行修补手术,最后使用3号可吸收线将大网膜缝合到穿孔部位上。当完成以上的操作后,再次用生理盐水将患者腹腔盆冲洗至干净,通过右上腹Trocar留置引流管,缝合切口。

(1)通过日常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情况记录,求出每组患者平均值进行比较。

(2)对两组患者使用不同的手术方式的术后肠粘连、腹腔内脓肿(包括腹盆腔脓肿、肠间隙脓肿及膈下脓肿)肠梗阻、切口感染进行记录与比较,分别总结使用开腹消化道穿孔修补术进行治疗的对照组与采用腹腔镜消化道穿孔修补术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3)观察记录术后两组患者的切口的长度、住院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以此比较使用不同手术方式的两组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

(4)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其中,该评分的分值为0-10分。患者的VAS评分越高,则表示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越严重。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的平均时间、术中平均的出血量、术后平均的引流量进行分记录,使用腹腔镜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比开腹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患者的手术指标提升显著,观察组术后的各项指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s,分)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使用不同治疗方式的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情况不同,使用腹腔镜消化道穿孔修补术的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肠粘连、腹腔内脓肿、肠梗阻、切口感染的情况比使用开腹消化道穿孔修补术的对照组患者发生率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s,分)

2.3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

对两组消化道穿孔的两组患者进行不同的手术方式,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切口的长度、住院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然后进行比较,术后使用腹腔镜消化道穿孔修补术的观察组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均低于使用开腹消化道穿孔修补术的对照组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

2.4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

对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VAS疼痛进行比较,手术前两组患者数据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的VAS均照手术前有所提升,且使用腹腔镜消化道穿孔修补术的观察组患者的VAS照使用开腹消化道穿孔修补术的对照组的患者有所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

3 讨论

上消化道穿孔是当前临床中常见的急腹症。患有此病的患者没有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方式,主要是由上消化道溃疡导致的(主要是由于上消化道溃疡没有及时有效治疗所致)。患者主要的症状表现有,消化道穿孔使其内容物溢出腹腔,消化道的化学刺激和腐蚀会导致患者出现剧烈腹痛。消化道穿孔患者发病时腹部疼痛和肠道痉挛,会使消化道穿孔患者出现恶心感,还会伴有呕吐现象。消化道穿孔后肠内容物楼道腹腔里可导致感染,从而会引起腹胀、感染性休克。患有消化道穿孔的原因有很多,导致患者从食管到结直肠的某段出现破损穿孔的疾病,穿孔部位大多常见于胃窦部以下的消化道。目前,针对该病主要采取手术与药物治疗。消化道穿孔疾病可分为胃十二指肠穿孔、小肠穿孔、结石直肠穿孔。

胃十二指肠疾病的主要表现为患者会出现剧烈腹痛,其主要患病原因是由长期不规律的饮食生活方式有关。小肠穿孔主要是小肠在人体腹腔内分布的广泛而且小肠外面那没有骨折结构进行保护,所以当小肠受到一些外力冲击时会很容易受到损伤。结直肠穿孔的表现主要有腹胀、腹痛,而且发病率较低。消化道穿孔是一种由多种因素产生的疾病,其中医源性消化道穿孔约占0.03%-0.9%,在儿童中由外伤导致的消化道穿孔达到1%-7%。在成人中,消化道穿孔常见病因是溃疡性疾病,对于老年人中阑尾炎穿孔是常见的原因之一。

在当前,针对消化道穿孔的使用普遍的是腹腔镜消化道穿孔修补术对其进行治疗。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较,腹腔镜消化道穿孔修补术安全性更高,术后发生并发症情况更少的优势。对于有微创手术经验的术者做短期针性训练与培训就可以使其很好地掌握。有研究表明,腹腔镜下对患者进行穿孔部位的修补效率要远高于传统的开腹手术。腹腔镜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手术能避免腹部长切口,在术后能降低消化道穿孔患者的切口感染和术后的疼痛感觉。使用腹腔镜消化道穿孔修补术的患者能提高患者在手术的各项指标数据,能降低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的引流量,能使患者在手术时各项指标达到正常值,增加了针对消化道穿孔的手术成功率。

在手术的具体操作中,由于使用腹腔镜消化道穿孔修补术需要使用到腹腔镜有关器械,所以并不能够像开腹手术那样使用冲洗水快速地洗涤腹腔脏器和组织间隙,医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多腹腔进行清洗。对此,要掌握有效的腹腔镜下的清洗方法十分重要,对腹腔镜的清洗方式进行优化,能有效降低冲洗时间,还能降低对患者肠管的刺激,从而提高患者手术效果。随着消化道穿孔患者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开腹手术的弊端也逐渐显露扩大。开腹手术的弊端有以下几点:在对消化道穿孔患者进行手术时对患者的伤害比较大,手术切口大,在术后很难快速恢复,还可能会出现被感染的状况,从也使术后患者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提升了,对患者的术后恢复以及身体健康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传统的开腹手术方式还存在着在手术时出血量大等特点,消化道穿孔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也会显著下降。据统计,在使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方式后,将会有80%的患者会出现伤口发炎、感染等症状,从而造成患者病情复发或产生其他类型疾病。针对消化道穿孔的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方式越来越多的患者产生了不满,对此有越来越多的医生针对消化道穿孔的手术治疗方式进行了实践与研究,在传统的开腹手术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完善与总结,在结合新型的微创手术的理念与器械,最后找出对消化道穿孔能起到有效的治疗的手术方式,腹腔镜消化道穿孔修补术。在近几年对消化道穿孔患者的治疗实践中,腹腔镜消化道穿孔修补术在实际中应用中越来越广泛与普及,对其消化道穿孔的治疗效果明显,能降低消化道穿孔患者术后伤口的感染,加快了患者的康复速度,也使术后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减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