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文/周香
在骨科疾病中,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常见,好发于中老年群体,近年发病率呈现年轻化趋势,其发生与腰椎纤维环破裂导致突出髓核压迫神经根相关,患者常伴有腰部疼痛、下肢运动障碍、下肢麻木等临床表现,手术治疗可通过解除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有效减轻腰部疼痛,但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肌肉结构及功能,术后恢复所需时间较长,因此应加强患者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基于此,本文将探究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患者应用基于量化评估理论的康复外科护理对腰椎功能、自护能力及预后的影响,内容如下。
按照入院顺序将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9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7例,男女比例为29/18,年龄39~63岁、平均年龄(51.35±1.51)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4.13±0.37)年,大专及以上26例、高中14例、初中5例、小学2例;观察组47例,男女比例为30/17,年龄39~64岁、平均年龄(51.57±1.45)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4.20±0.31)年,大专及以上25例、高中15例、初中6例、小学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可比性成立。
(1)纳入标准:①经CT、腰椎X线片等检查确诊;②符合手术指征,无禁忌证;③精神状态良好。(2)排除标准:①肿瘤、骨质增生、腰椎结核等非椎间盘突出;②伴有出血性疾病,或血小板功能障碍、凝血功能异常;③合并严重脏器功能不全;④临床资料不完整,或中途退出研究。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简单的入院宣教、心理指导、用药指导等。观察组采用基于量化评估理论的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量化评估。护理人员查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病历资料,并参考其生命体征、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多方面信息,再量化评估其病情严重程度、疾病认知、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等。其中,年龄量化评分:<50岁记1分,50~60岁记2分,>60岁记3分;病程评分:<3年记1分,3~5年记2分,>5年记3分;疼痛评分:轻度记1分,中度记2分,重度记3分;总分<4分为低风险患者,4~7分为中度风险患者,>7分为高风险患者。然后以康复外科理论为指导原则,将评估结果作为制定和实施分层的针对性康复外科护理措施的依据。(2)人员配置。根据护士的职称、工作经验和学历进行分级,并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配置,如高风险护理患者由1名一级护士(主管护师或护师)和1名三级护士负责,中度风险护理患者由1名二级护士(护师或工作经验丰富护士)负责,低风险护理患者由1名三级护士(进修护师或低年资护士)负责。(3)康复外科护理干预。①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导:护士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知识、手术优势、康复效果良好的案例等,提高其对疾病及手术治疗的了解程度,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向患者详细介绍围术期注意事项、术后康复要点等,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帮助其调整状态,积极乐观地面对手术。②饮食指导:护士遵医嘱予以患者静脉滴注或口服糖类液体200~400ml,以保持水盐平衡,并指导其口服高能量饮用水,补充机体所需营养。同时,根据患者日常饮食习惯、腰椎间盘突出症特点、每日营养物质摄入比例等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其中,提高鸡蛋、鱼类、肉类等食物比例,以增加钙等营养物质补充,提高花生米、杏仁、大豆等物质配比,以增加维生素E摄入。③镇痛护理:指导患者采取听音乐、看书、看视频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必要时可遵医嘱采用镇静药物或镇痛泵。④早期功能锻炼:待患者术后麻醉清醒后,协助患者更换体位,增加舒适度,并尽早将负压引流管拔除或无须留置引流管,不仅能缩短患者疼痛时间,还能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术后6h,帮助患者定期翻身,将床头适当摇高,使其呈半坐卧位,并指导患者活动双下肢;术后1d,护士予以患者四肢关节按摩,改善血液循环,并指导其进行直腿抬高试验、股四头肌收缩等训练,15min/次,2次/d;术后2d,护士评估患者肌力,若肌力>Ⅳ级,且无头痛等不适,则指导其佩戴支具并下床站立、背部靠墙等,进行伸背运动、髋膝关节屈伸等训练;术后7d,护士首先简单讲解腰背功能锻炼流程,再指导患者学习并掌握锻炼方法,30min/次,1次/d,并锻炼强度及频率可根据患者康复情况适当调整。
(1)腰椎功能:分别在护理前和护理后,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腰痛功能评定表(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测定,共29分,患者分值越高,则说明其腰椎功能越好。(2)肢体功能:分别在护理前和护理后,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表(oswestry dysfunction scale ,ODI)测定,共10个条目,因肢体功能受限去除“性生活”条目,则共45分,患者分值越高,则说明其功能障碍越严重。(3)疼痛程度:分别在护理前和护理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测定,总分10分,患者分值越高,则说明其疼痛越强烈。(4)自护能力:分别在护理前和护理后,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ESCA)测定,包括自我概念(0~30分)、自护技能(0~40分)、自护责任感(0~40分)和健康知识水平(0~30分)等维度,患者分值越高,则说明其自我护理能力越好。(5)临床康复指标: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6)预后:出院3个月后随访,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hort Form 36-item Health Survey,SF-36)测定,包括心理健康、认知、角色、社会、情绪和生理职能等生活质量因子,共100分,患者分值越高,则说明其生活质量越好。
护理前,两组JOA、ODI和VA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JOA评分较护理前有所升高,ODI和VAS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腰椎功能、肢体功能和疼痛程度比较 (±s,分)
护理前,两组ESCA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ESCA评分较护理前有所升高,且观察组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自护能力比较 (±s,分)
观察组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康复指标比较(±s)
出院3个月后随访,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预后比较(±s,分)
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病数量逐年上升,具有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等特点,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存在严重影响。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可有效解除突出物对神经的压迫,应用效果良好,但部分患者术后仍可能出现慢性下腰痛等情况,影响整体疗效。吴冰研究指出,术后康复护理可为患者预后奠定良好基础,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量化评估策略是指通过综合评估患者疾病风险、临床症状及影像学结果等,并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并实施与患者需求同等质量及强度的护理措施,以此使医院及患者效益最大化。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康复指标、JOA、ODI和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可见基于量化评估理论的康复外科护理可减轻患者疼痛,加速机体康复,并增强患者腰椎功能,究其原因,常规护理内容片面,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而基于量化评估的康复外科护理强调患者之间的差异性,首先通过综合评估量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低、中、高风险,并合理配备不同级别的护士,制定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本研究通过实施健康宣教、心理疏导和镇痛护理等针对性护理措施,可增强患者手术治疗信心,提高术后康复护理配合度,以及减少手术对患者机体的刺激,便于患者术后恢复。并且,本研究注重饮食指导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等方面内容,同时加入腰椎功能锻炼,不仅能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还可加速患者腰椎功能的恢复。另外,本研究中,观察组ESCA和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患者应用基于量化评估理论的康复外科护理可有效提高其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针对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患者实施基于量化评估理论的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其腰椎功能和自护能力,改善预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