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刘道柱 谢敏
[摘要]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CT表现特征,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经手术或CT引导下穿刺病理证实。结果边缘分叶32例,长短毛刺征49例,胸膜牵拉征24例,周围结构集中征15例,肺泡征11例,支气管气相征12例,空洞征2例,钙化灶2例。增强扫描特征:CT值增强幅度为20~60HU。结论CT平扫的典型征象及增强扫描后强化特点有助于原发性周围型肺癌的定性诊断。
[关键词]周围型肺癌;64排螺旋CT;诊断;特征
[中图分类号]R4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2)12(a)-0094-02
随着螺旋CT技术的发展,扫描时间的提升及层厚的变薄,使得局部病灶动态增强成为可能,病灶内部结构显示更加清晰,有利于肺癌特征的显示及其鉴别,为肺癌的正确诊断及早期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2月~2012年8月在本院诊治并经病理确诊的周围型肺癌62例,其中,男42例,女20例;年龄32~84岁,平均60岁。临床诊断依据病史、主要症状,其中部分无明显临床症状,查体时发现,临床表现以刺激性咳嗽为主,部分咳血丝,62例患者全部经病理证实,32例术后、24例经皮穿刺活检,6例胸腔积液中查出癌细胞。
1.2设备与方法
使用飞利浦Brilliance64层螺旋CT扫描机,高分辨率螺旋扫描,螺距64×0.75,120kV,电流根据部位厚度自动调整,行全肺扫描,扫描范围从肺尖到肾上腺区。旋转时间0.75s/3600,层厚5mm,重建层厚1mm。矩阵512×512,对比剂碘海醇100mL,3mL/s。其中,32例患者进行了动态增强扫描,30、60、120、180、300s对病灶重复扫描,重建做出强化曲线。
2结果
病灶位于左肺42例,右肺20例,其中右上叶20例。62例周围型肺癌中,腺癌30例,鳞癌15例,腺鳞癌11例,未分化癌6例。分叶征32例(浅分叶10例、深分叶22例),毛刺征49例(长毛刺8例、短毛刺26例、长短毛刺15例),胸膜牵拉征24例,结节周围结构集中征15例,肺泡征11例,支气管充气征12例,癌性空洞征2例,钙化灶2例。病灶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均为单发病灶,肿块直径1.5~6.8cm,其中≤3cm29例。32例行动态增强扫描,本组28例强化程度(增强后病灶CT值减去平扫时的CT值)均在25~62HU,CT值增加>62HU者3例,CT值增加<25HU者1例;均匀强化21例,不均匀强化11例。
3讨论
近几年来,CT技术的迅猛发展,在肺部孤立性肺癌结节诊断方面显示出十分突出的优点,CT检查时横断面成像,完全消除了周围结构的重叠,能检出平片及体层片不易发现的隐蔽部位的病灶,其密度分辨率高,能显示密度较低的小病灶,为诊断提供间接的特征,薄层能反映边缘及内部结构特点以及与周围的结构关系,用动态增强扫描可以观察病变内血供丰富程度。根据这些发现能较好的区分病变的良恶性。CT扫描在周围型肺癌的诊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1螺旋CT的优势
与常规CT相比,64排螺旋CT连续无间歇的容积数据采集使其具有以下优点:(1)扫描时间短,一般部位的扫描可以在5~15s内完成,多数患者可在一次屏气下完成数据采集,因此可以消除因呼吸运动引起的伪影与肺内结节性病变的遗漏。(2)螺旋CT可以在采集的容积数据任何位置进行任意间隔的回顾性图像重建[1],可保证任何病灶均可以进行图像重建,减少了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提高病灶检出率和CT值测量的准确性。螺旋CT可以任意面观察,包括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斜面及曲面,因此能发现更多的因容积效应而遗漏的更小病灶。(3)螺旋CT可在任何扫描部位重建出高质量的三维图像和血管造影图像,在某些部位获得仿真内镜图像,为支气管内壁结节的发现提供依据[2]。
3.2周围型小肺癌的特点
3.2.1结节的大小及倍增时间 良恶性结节大多发生在肺周边部位,63%的结节位于两肺上叶,一般认为结节越大,恶性病灶的可能性越大。结节的倍增时间对判断病变的性质价值较大,倍增时间是指病灶体积增加一倍所需要的时间,肺癌的倍增时间为42d~18个月。肺癌增大是必然的,但在早期病变较小时生长比较缓慢,当病变增大至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发展迅速,肺内结节短期内迅速增大(如30d倍增)考虑恶性[3]。
3.2.2结节的边缘特征 (1)分叶征(lobular):系肿瘤在各个方向上生长不均匀或受支气管、血管阻挡所致,也可由多个致密结节融合形成,病灶有明显分叶甚至形成较深的脐样切迹者是恶性的可靠征象[4],早期肺癌可出现浅分叶,但结核球及良性肿瘤也可出现浅分叶,应予以鉴别。(2)毛刺征(spicular):结节边缘可见粗长毛刺与细短毛刺易用肺窗观察,肺癌的粗长毛刺表现为粗细不匀,数目较少,可有扭曲,在纵膈窗则表现为自肿瘤边缘向肺野内伸出的棘状突起,远端收缩,似“毛毛虫”征,病理上可见到癌细胞沿气管、血管或小叶间隔侵润生长,并伴有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细小毛刺数目较多,短而直,毛刺之间可见过度含气的肺组织,为肺癌的特异性征象[5]。(3)胸膜牵拉征(pleuraiindentationsign):在文献上有有胸膜凹陷、胸膜尾征、兔儿征等同义词,CT能清楚显示肺/胸膜交界面,是肿瘤内纤维组织增生,组织挛缩、牵拉。定性诊断意义不大[6]。(4)结节周围结构集中征:结节的周围结构指结节临近的支气管、动脉和静脉,集中征是指上述结构其中的一、二种结构向结节方向移位或在结节周围截断。结节的周围结构集中征最多见于肺腺癌,并以肺静脉多见[7]。
3.2.3结节的内部结构 (1)钙化:由于肿瘤血液供应障碍,导致细胞营养不良,进而钙化;肺癌的钙化有两种类型,斑片状钙化、点状及结节样钙化。同心圆形钙化、包壳样或是爆米花样钙化,是良性病变的可靠征象。(2)癌性空洞(cavity):肺癌的供血动脉来自支气管动脉,血管受压或是受侵破坏发生闭塞时,癌组织血供不足而坏死、液化而形成空洞,癌性空洞的特点具有如下特点:偏心、壁较厚且厚薄不均等。癌性空洞常位于远离肺门的偏心部位[8]。(3)细支气管充气征(aeratedbronchussign):是指病变内出现含空气的支气管,在周围肺癌中系癌组织沿支气管壁生长而不充填管腔,此征在肺癌中主要见于腺癌尤其是肺泡癌中,也可见引起肺叶或肺段实变的病变如肺炎、肺梗死等;但在肺内良性结节病变中未见此征。因此,它是鉴别周围性小肺癌与肺内良性结节的有价值的CT征象。(4)空泡征(vacuolesign):系癌细胞沿肺泡壁蔓延生长,肺泡腔内未受累及而仍保持充气状态,只要见于早期病灶直径小于3cm者,在病理上多见于肺泡癌,其次是腺癌,此征对于诊断恶性病变有意义[9]。
3.2肺癌的CT动态增强扫描特征
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肺内结节的良、恶性鉴别有重要意义,普遍认为,恶性结节的CT增强增加值高于一般良性结节而低于炎性病变,一些学者还指出,肺癌的时间密度曲线呈逐渐上升的改变,大约5min达高峰,而结核瘤和错构瘤等无上升改变,肺内结节范围大多介于20~60HU[10],若以增强值大于20HU为诊断恶性结节的阈值,其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76%,故强化值在15HU以下的结节在临床上监视复查,而增强值大于25HU而小于60HU者应视为恶性结节,需穿刺活检或开胸检查。
通过上述分析,根据观察结节倍增时间、内部组织结构特征、边缘形态及增强方式等,基本可以定性诊断,为早期手术提供依据,部分不典型结节仍需要穿刺活检及开胸切除,避免延误治疗。
[参考文献]
[1] PotenteG,MacoriF,CaimiM,etal.Noncalcifiedpulmonaryhamartomas:computedtomographyenhancementwithhistologiccorrelation[J].JThoracImaging,2011,14:101-104.
[2] AssaadMW,PantanowitzL,OtisCN.Diagnosticaccuracyofimage-guidedpercutaneousfineneedleaspirationbiopsyofthemediastinum[J].DiagnCytopathol,2007,35(11):705-709.
[3] 梁斌.不典型肺癌6例的误诊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5):651.
[4] 彭迎霜.周围型小肺癌的X线、CT诊断[J].吉林医学,2011,32(2):287.
[5] 柳丽.周围型肺癌病理分型及影像诊断分析[J].吉林医学,2010,31(13):1895.
[6] 王绪,程广军,刘慧.小细胞肺癌的CT表现与诊断途径[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1,17(3):169-171.
[7] 陆再英,钟南山,谢毅,等.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25-126.
[8] 翟淼,于朝阳,张本超.周围型小肺癌的CT诊断进展[J].当代医学,2007,13(19):150-152.
[9] 尹健初.周围型小肺癌的CT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4):83.
[10] 桑崇铃,朴商,徐志勇,等.青年肺癌152例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肺癌杂志,2009,12(6):592-594.
(收稿日期:2012-09-26 本文编辑:陈 俊)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