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史长松 高 丽
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科,河南郑州 450003
已有研究表明,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mouse nerve growth factor,mNGF),商品名恩经复,可以应用于所有神经系统疾病及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其主要不良反应是肌内注射部位刺激性强,疼痛明显[1],和(或)注射侧肢体疼痛[2],发生率可达60%。2个月~3岁小儿可以静脉滴注使用mNGF[3],避免了上述副作用,3岁以上小儿能否静脉滴注使用mNGF,笔者在患儿家长知情同意情况下,采用开放设计,疗前、疗后对照的研究方法,采用mNGF静脉滴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并观察其安全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入组标准:(1)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正常;(2)能合作完成疗程;(3)知情同意。2006年5月~2009年4月于本院儿科住院治疗的符合入组标准的神经系统疾病患儿37例,其中,格林巴利综合征13例,坐骨神经损伤6例,病毒性脑炎恢复期患儿18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3~14岁。
与所有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儿均给予恩经复(厦门北大之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每支含mNGF 18 μg,生物活性不低于9 000 AU)治疗:恩经复18 μg+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脉滴注,隔天1次,20 d为1个疗程。坐骨神经损伤患儿配合理疗、针灸、按摩等治疗,病毒性脑炎恢复期患儿配合理疗、按摩、高压氧治疗并注意抗癫痫等对症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患儿配合丙种球蛋白等治疗。
所有患儿均于治疗前后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观察有无皮疹、注射部位红肿现象,有无胃肠道反应及惊厥。
35例患儿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均未发生异常改变(因均在正常范围,故未进行显著性检验)。有2例病毒性脑炎恢复期患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治疗后分别为59、72 U/L,其余指标治疗前后均正常。见表1。
表1 35例患儿治疗前后血常规和肝肾功能(±s)
表1 35例患儿治疗前后血常规和肝肾功能(±s)
组别 例数(n)红细胞(×1012/L)白细胞(×109/L)血小板(×109/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U/L)尿素氮(mmol/L)治疗前治疗后35 35 4.25±0.72 4.83±0.93 6.15±1.92 7.12±1.78 18.22±7.90 21.73±7.70 28.00±11.78 30.00±9.24 3.12±3.10 3.66±2.40
用药过程中及治疗后未发现皮疹反应、注射部位红肿现象,无注射部位及同侧肢体疼痛现象,未见胃肠道反应和惊厥发生。
mNGF是从小鼠颌下腺中分离纯化的一种神经生长因子,纯度可达98%以上,在结构上与人体神经生长因子具有高度同源性,生物效应也无明显的种族间特异性。神经生长因子是最早被发现的一种神经营养因子,目前研究最为透彻的具有神经元营养和促突起生长双重生物学功能的一种神经细胞生长调节因子,它对中枢及周围神经元的发育、分化、生长、再生和功能特性的表达均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4],对中枢及周围神经病均有很好效果,注射部位疼痛是其主要不良反应。随着时代进步,疼痛学在如今社会也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关注,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不适,而且对精神、心理、治疗等方面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1],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影响治疗效果。笔者以往的研究表明,2个月~3岁小儿可以静脉滴注使用mNGF[3],本次研究表明,3岁以上小儿也能静脉滴注使用mNGF。2例病毒性脑炎恢复期患儿使用mNGF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考虑其同时合并使用抗癫痫药丙戊酸钠,因此,是否是mNGF导致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尚不能肯定。94.6%(35/37)患儿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和血尿常规均正常,且用药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提示该药比较安全。
药物的某些小概率不良反应需要在上市后大量临床应用中才能发现或证实,有些严重不良反应甚至需要经过百万例以上的临床应用才能证实[5]。药物有些罕见的不良反应,只有经过相当长时期使用后,病例数累积到一定数量才有可能被发现[5-6]。由于病例数尚少,用药时间不够长,mNGF静脉点滴的安全性尚需大量的临床应用才能证实。另外,mNGF静脉点滴使用时,其最佳的使用剂量、用药频次、药效学、药动学也需进一步积累大样本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为修改说明书提供循证依据。
[1]陈莉红,秦国柱.两种鼠神经生长因子溶媒肌内注射的疼痛比较[J].中国临床护理,2011,3(3):192-193.
[2]潘满冬,谭利明,吴军.恩经复致精神障碍1例报告[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7,20(1):11.
[3]史长松,高丽.婴幼儿静脉滴注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安全性研究[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7,1(11):46.
[4]王德胜,黄烈天,杨兴桃,等.鼠神经生长因子局部注射治疗周围神经缺损伤的实验研究[J].海南医学,2011,22(5):7-9.
[5]施敬云.药物安全性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J].海峡药学,2007,19(1):90-92.
[6]李洁,徐淑娟,高金霞.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7(5):65-6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