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潘 佳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肿瘤内科,河南开封 475000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本文笔者应用多西他赛联合表阿霉素治疗晚期乳腺癌3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本院收治的3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全为女性,年龄28~65岁,中位年龄43.5岁,发病在绝经前16例,发病在绝经后14例。其中锁骨上淋巴结转移3例,腋窝淋巴结转移7例,胸膜转移3例,肝转移3例,骨转移2例,同时纵隔淋巴结、肺转移1例,同时腋窝、锁骨上、纵隔淋巴结、肺转移2例,同时骨、肝转移2例,同时肺、肝转移1例,同时锁骨上、腋窝淋巴结及骨转移3例,同时锁骨上、纵隔淋巴结、肺、骨转移者1例,同时锁骨上、腋窝、纵隔淋巴结、肺、肝、骨转移者2例。既往化疗方案有:CMF(CTX+MTX+5-Fu)3 例,CAF (ADM+CTX+5-Fu)13 例,NP(NVB+DDP)2 例,CA(CTX+ADM)10 例,TA(TAX+ADM)2例。治疗前血象、肝肾功能均正常,ECG正常,近1个月内未使用过其他抗肿瘤药物,有可测量的客观目标病灶,预计生存期≥3个月。
所有患者化疗前常规给予托烷司琼5 mg静脉注射,给予保护肝脏、营养心肌、保护胃黏膜等的药物。在用目标药前1 d开始口服地塞米松10 mg,每天2次,连用3 d。接着给予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注,d1;表阿霉素75 mg/m2静脉滴注,d1。每21天为1个化疗周期,治疗至少2个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
按照WHO实体瘤近期客观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价[1],分为完全缓解(CR):肿瘤完全消失;部分缓解(PR):肿瘤大小减少50%;稳定(SD):肿瘤大小无变化或肿瘤体积增大不超过 25%;进展(PD):肿瘤体积增大。有效率(RR)为 CR+PR,CR或PR于4周后进行确定。不良反应按照WHO的标准评价。
30例患者中位治疗周期为2~6个周期,平均4个周期。其中 CR 5 例(16.7%)、PR 8 例(26.7%)、SD 13 例(43.3%),PD 4例(13.3%),有效率为43.3%。各转移部位病灶的有效率分别为:腋窝淋巴结66.7%,锁骨上淋巴结60.0%,纵隔淋巴结50.0%,胸膜66.7%,肺60.0%,肝33.3%,骨骼54.5%,具体结果见表1。
30例患者可评价的毒副作用以血液学毒性最常见,无死亡病例,无变态反应的发生。具体结果见表2。
多西他赛属紫衫类化合物抗肿瘤药物,其作用机制是加强微管蛋白聚合作用和抑制微管解聚作用,导致形成稳定的非功能性微管束,因而破坏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在细胞内浓度比紫杉醇高3倍,并在细胞内滞留时间长。多项研究结果显示,多西他赛作为二线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有效率为27%~48%[2]。单药治疗可延长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3]。表阿霉素属于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其抗癌作用机制直接插入DNA碱基对之间干扰转录过程,阻止mRNA的形成,在G2期终止细胞周期,导致肿瘤细胞死亡。其对乳腺癌的有效率为50%~70%[4]。化疗后的毒副反应可耐受。
表1 各转移部位病灶的分布及近期疗效(n)
表2 30例患者毒副反应情况[n(%)]
多西他赛及表阿霉素均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药物,表阿霉素能抑制RNA、DNA合成,它与多西他赛的作用机制不同,可协同作用,提高疗效。本组患者总的缓解率为43.4%,稍低于有关文献报道的结果[5],可能由于本组患者为曾经化疗过的患者,二线治疗所致。本研究的30例患者可评价的毒副作用以血液学毒性最常见,无死亡病例,无变态反应的发生。与PAGANI O等[6]国外同类研究报道的结果相近。无Ⅲ~Ⅳ度贫血。Ⅲ~Ⅳ度血小板减少3例(10.0%)。
综上所述,多西他赛联合表阿霉素治疗乳腺癌,疗效明显,毒副反应程度较轻且可耐受,可作为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方法。
[1]李树玲.乳腺肿瘤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422.
[2]Baur M,van Oosterom AT,Dieras V,et al.A phaseⅡ trial of docetaxel(Taxotere)as second-line chemotherapy in patient with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J].Cancer Res Clin Oncol,2008,134(2):125-135.
[3]何宝桂,唐朝晖,陈雪莲.多西紫杉醇不同给药方案治疗老年转移性乳腺癌临床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10,18(2):296-298.
[4]Charfare H,Limonge lli S,Purushotham AD.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breast cancer[J].Br J Surg,2005,92(1):14-23.
[5]NABHOLTZ J M.Docetaxel (Taxotere) plus doxorubicin based combinat ions:the evidence of activity in breast cancer[J].Semin Oncol,1999,26(9):7-13.
[6]PAGANI O,SESSA C,NOLE F,et al.Epidoxombiein and docetaxel as first line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breast cancer[J].Ann Oncol,2000,11(8):911-98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