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伊拉木伊不拉音
[摘要] 目的 分析脑胶质瘤用神经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治疗的效果。 方法 对68例脑胶质瘤患者,分别采取差别化的手术方式,运用神经显微外科技术对肿瘤组织予以切除,对手术方式与术后疗效开展回顾性分析。 结果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做肿瘤切除手术的68例患者中,肿瘤全部切除55例,所占比例为80.9%;肿瘤大部切除13例,所占比例为19.1%,68例患者中无一例死亡。 结论 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对脑胶质瘤做手术切除,能够明显提升肿瘤全部切除的比率,有效减少复发,疗效相对较好。
[关键词] 神经显微外科技术;脑胶质瘤;切除;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39.4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7(c)-0233-02
脑胶质瘤作为颅内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中的一种,占全部颅内肿瘤的4%~5%。这种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生长位置不同,其病理特征也不尽相同,恶性程度也有所不同,具有边界不清晰、复发可能性大的特点。伴随神经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斷发展,应用该技术对脑内肿瘤进行切除的比率有了显著提升[1]。笔者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特培期间于2010年9月~2011年9月参与治疗脑胶质瘤患者68例,采用神经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治疗,手术效果较好,现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患68例,男37例,女31例;年龄11~77岁,平均。病程1周~2.5年,平均为5.3个月。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头痛50例、伴有呕吐34例,肢体功能障碍26例,癫痫发作17例,多话、情绪激动、表情淡漠等精神症状15例。
CT扫描结果:经过CT检查,显示低密度33例;等密度灶20例,混杂密度灶10例;高密度病钙化灶5例;CT增强扫描结果病灶不均匀,强化瘤周水肿明显。
MRI检查结果:全部呈现不规则的长信号,增强检查结果显示肿瘤内部呈斑点状或者不均匀强化,说明胶质瘤的形态有多种,既可以是实性又可以为囊性。
肿瘤部位:额叶21例,颞叶16例,丘脑15例,顶叶13例,小脑及小脑蚓部3例。
1.2手术方法
手术方法为神经显微外科技术,术中取仰卧/侧卧/俯卧体位,将床头抬高15°,以头架固定。开颅前半个小时,以 250 mL20%的甘露醇的快速静脉滴注;开颅后经离肿瘤最近的脑裂或脑沟入路。将脑沟裂表面的蛛网膜松解之后,放出脑脊液。
术中,沿肿瘤的边界水肿带进行分离切除,尽量做到显微镜下彻底切除。位于功能区的肿瘤,必须沿肿瘤组织的边界实施切除,非功能区的肿瘤组织可以适当放宽切除范围;对于血供丰富的肿瘤组织,先用血管电凝将供瘤切断,再实施瘤内分块切除。
2 结果
本组的68例患者当中,肿瘤全部切除55例,所占比例为80.9%;肿瘤大部切除13例,所占比例为19.1%,无死亡病例。手术后的病理检查结果为:星形细胞瘤38例,少突胶质细胞瘤13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9例,室管膜瘤4例,髓母细胞瘤4例。
3 讨论
迄今为止,对于脑胶质瘤的治疗依旧是神经外科手术的一个难点,该类肿瘤占到在颅内肿瘤发病例的33.30%~58.60%,现在临床上的最佳治疗手段仍然以手术切除为主[1-2]。
传统的开颅切除手术往往通过手术者的视觉作为判定正常脑组织与肿瘤的界限,但因为人眼无法清晰辨别正常脑组织与肿瘤组织,不但使切除难度非常大,而且进行切除时会损伤到正常脑组织,进而引发患者的重要神经功能障碍[3]。也正由于这个原因,施行手术的医生一般比较保守,以致于肿瘤切除不充分,肿瘤复发率相对较高,再加上,为使肿瘤准确显现,手术中开的骨窗一般比较大,客观上暴露的脑组织面积比较大,造成正常脑组织损伤,但是由于近来术中荧光染色显微镜的使用,以及术中脑超声的运用和术中导航等先进设备及技术的应用,使得肿瘤组织的肉眼镜下全切除率大幅度提高,周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降得很低,神经功能得以最大程度的保存,使得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大幅提高,等肿瘤复发后,经过再次,甚至多次手术,使得患者生命大幅度延长[4]。
当肿瘤影响到患者神经功能正常发挥的时候,应当将保留神经系统功能、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置于首位[5],显微外科技术就是以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为参考来进行手术切口的设计,以肿瘤组织充分显露为原则,尽量利用小面积的骨窗以最大限度减少正常脑组织的暴露面积,以便更好地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6-7]。
要实现胶质瘤最大程度地切除,以取得最佳治疗效果,笔者认为应当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应当通过手术显微镜确认肿瘤与正常脑组织的分界以及与重要血管的关联。对于生长于重要血管区肿瘤组织,必须要随着血管生长方向将肿瘤组织分离出来,尽量不要损伤到血管,术中电凝止血技术应当仅限于处理肿瘤供应血管,对于肿瘤附近比较粗大血管切不可随意处理。在手术显微镜下,光滑呈白色且血管相对较少而质地相对较韧部分为正常脑组织,而病灶组织则呈现色泽较暗,为灰色、黄褐色,且质地较脆,血运也非常丰富。若肿瘤比较大,可以将肿瘤内部组织先行切除,等肿瘤体积变小之后再进行全部切除;若肿瘤面积小且边界清楚,生长部位浅,则可在手术显微镜下,用双极电凝在肿瘤表面电灼其周边蛛网膜和表面血管,随后紧贴肿瘤表面将分离边缘稍微扩大,在不损伤周边正常脑组织的前提下,切除整块肿瘤。
总的来说,最近几年来神经显微外科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脑胶质瘤的全切率也得以显著提升,在有效减轻手术创伤的同时,也帮助广大患者获得了较好的生存质量。这种技术能够实现脑胶质肿瘤的全部切除,同时不伤及脑部重要血管以及正常神经的功能性,使手术效果明显提高,临床治疗中的可行性非常大。
[参考文献]
[1]Fisher JL, Schwartzbaum JA,Wrensch M,et al. EpidelIliology of brain tumors[J]. Neurol Clin,2007,(25):867-890.
[2]宋大勇,魏盾,缪春明. 54例脑胶质瘤患者显微手术前后联合心理干预的疗效研究[J]. 重庆医学,2011,40(25):2529-2531.
[3]艾山·吐尼亚孜. 神经显微外科技术对脑胶质瘤患者的疗效分析[J].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1,2(6):142.
[4]洪健,张建宁. 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脑胶质瘤的效价分析[J]. 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9,10(4)56-57.
[5]唐路弘. 巨大左额叶少突胶质瘤一例[J]. 临床误诊误治,2005,18(7):535-536.
[6]王俊杰,王刚,周章明,等. 脑胶质瘤的治疗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导刊,201,12(10):1653-1656.
[7]慈淑华,于文奎. 颅内恶性胶质瘤误诊为病毒性脑膜炎[J]. 临床误诊误治,2004,17(11):820.
(收稿日期:2012-04-28本文编辑:魏玉坡)脑胶质瘤作为颅内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中的一种,占全部颅内肿瘤的4%~5%。这种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生长位置不同,其病理特征也不尽相同,恶性程度也有所不同,具有边界不清晰、復发可能性大的特点。伴随神经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该技术对脑内肿瘤进行切除的比率有了显著提升[1]。笔者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特培期间于2010年9月~2011年9月参与治疗脑胶质瘤患者68例,采用神经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治疗,手术效果较好,现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患68例,男37例,女31例;年龄11~77岁,平均。病程1周~2.5年,平均为5.3个月。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头痛50例、伴有呕吐34例,肢体功能障碍26例,癫痫发作17例,多话、情绪激动、表情淡漠等精神症状15例。
CT扫描结果:经过CT检查,显示低密度33例;等密度灶20例,混杂密度灶10例;高密度病钙化灶5例;CT增强扫描结果病灶不均匀,强化瘤周水肿明显。
MRI检查结果:全部呈现不规则的长信号,增强检查结果显示肿瘤内部呈斑点状或者不均匀强化,说明胶质瘤的形态有多种,既可以是实性又可以为囊性。
肿瘤部位:额叶21例,颞叶16例,丘脑15例,顶叶13例,小脑及小脑蚓部3例。
1.2手术方法
手术方法为神经显微外科技术,术中取仰卧/侧卧/俯卧体位,将床头抬高15°,以头架固定。开颅前半个小时,以 250 mL20%的甘露醇的快速静脉滴注;开颅后经离肿瘤最近的脑裂或脑沟入路。将脑沟裂表面的蛛网膜松解之后,放出脑脊液。
术中,沿肿瘤的边界水肿带进行分离切除,尽量做到显微镜下彻底切除。位于功能区的肿瘤,必须沿肿瘤组织的边界实施切除,非功能区的肿瘤组织可以适当放宽切除范围;对于血供丰富的肿瘤组织,先用血管电凝将供瘤切断,再实施瘤内分块切除。
2 结果
本组的68例患者当中,肿瘤全部切除55例,所占比例为80.9%;肿瘤大部切除13例,所占比例为19.1%,无死亡病例。手术后的病理检查结果为:星形细胞瘤38例,少突胶质细胞瘤13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9例,室管膜瘤4例,髓母细胞瘤4例。
3 讨论
迄今为止,对于脑胶质瘤的治疗依旧是神经外科手术的一个难点,该类肿瘤占到在颅内肿瘤发病例的33.30%~58.60%,现在临床上的最佳治疗手段仍然以手术切除为主[1-2]。
传统的开颅切除手术往往通过手术者的视觉作为判定正常脑组织与肿瘤的界限,但因为人眼无法清晰辨别正常脑组织与肿瘤组织,不但使切除难度非常大,而且进行切除时会损伤到正常脑组织,进而引发患者的重要神经功能障碍[3]。也正由于这个原因,施行手术的医生一般比较保守,以致于肿瘤切除不充分,肿瘤复发率相对较高,再加上,为使肿瘤准确显现,手术中开的骨窗一般比较大,客观上暴露的脑组织面积比较大,造成正常脑组织损伤,但是由于近来术中荧光染色显微镜的使用,以及术中脑超声的运用和术中导航等先进设备及技术的应用,使得肿瘤组织的肉眼镜下全切除率大幅度提高,周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降得很低,神经功能得以最大程度的保存,使得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大幅提高,等肿瘤复发后,经过再次,甚至多次手术,使得患者生命大幅度延长[4]。
当肿瘤影响到患者神经功能正常发挥的时候,应当将保留神经系统功能、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置于首位[5],显微外科技术就是以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为参考来进行手术切口的设计,以肿瘤组织充分显露为原则,尽量利用小面积的骨窗以最大限度减少正常脑组织的暴露面积,以便更好地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6-7]。
要实现胶质瘤最大程度地切除,以取得最佳治疗效果,笔者认为应当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应当通过手术显微镜确认肿瘤与正常脑组织的分界以及与重要血管的关联。对于生长于重要血管区肿瘤组织,必须要随着血管生长方向将肿瘤组织分离出来,尽量不要损伤到血管,术中电凝止血技术应当仅限于处理肿瘤供应血管,对于肿瘤附近比较粗大血管切不可随意处理。在手术显微镜下,光滑呈白色且血管相对较少而质地相对较韧部分为正常脑组织,而病灶组织则呈现色泽较暗,为灰色、黄褐色,且质地较脆,血运也非常丰富。若肿瘤比较大,可以将肿瘤内部组织先行切除,等肿瘤体积变小之后再进行全部切除;若肿瘤面积小且边界清楚,生长部位浅,则可在手术显微镜下,用双极电凝在肿瘤表面电灼其周边蛛网膜和表面血管,随后紧贴肿瘤表面将分离边缘稍微扩大,在不损伤周边正常脑组织的前提下,切除整块肿瘤。
总的来说,最近几年来神经显微外科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脑胶质瘤的全切率也得以显著提升,在有效减轻手术创伤的同时,也帮助广大患者获得了较好的生存质量。这种技术能够实现脑胶质肿瘤的全部切除,同时不伤及脑部重要血管以及正常神经的功能性,使手术效果明显提高,临床治疗中的可行性非常大。
[参考文献]
[1]Fisher JL, Schwartzbaum JA,Wrensch M,et al. EpidelIliology of brain tumors[J]. Neurol Clin,2007,(25):867-890.
[2]宋大勇,魏盾,缪春明. 54例脑胶质瘤患者显微手术前后联合心理干预的疗效研究[J]. 重庆医学,2011,40(25):2529-2531.
[3]艾山·吐尼亚孜. 神经显微外科技术对脑胶质瘤患者的疗效分析[J].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1,2(6):142.
[4]洪健,张建宁. 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脑胶质瘤的效价分析[J]. 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9,10(4)56-57.
[5]唐路弘. 巨大左额叶少突胶质瘤一例[J]. 临床误诊误治,2005,18(7):535-536.
[6]王俊杰,王刚,周章明,等. 脑胶质瘤的治疗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导刊,201,12(10):1653-1656.
[7]慈淑华,于文奎. 颅内恶性胶质瘤误诊为病毒性脑膜炎[J]. 临床误诊误治,2004,17(11):820.
(收稿日期:2012-04-28本文编辑:魏玉坡)脑胶质瘤作为颅内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中的一种,占全部颅内肿瘤的4%~5%。这种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生长位置不同,其病理特征也不尽相同,恶性程度也有所不同,具有边界不清晰、复发可能性大的特点。伴随神经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该技术对脑内肿瘤进行切除的比率有了显著提升[1]。笔者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特培期间于2010年9月~2011年9月参与治疗脑胶质瘤患者68例,采用神经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治疗,手术效果较好,现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患68例,男37例,女31例;年龄11~77岁,平均。病程1周~2.5年,平均为5.3个月。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头痛50例、伴有呕吐34例,肢体功能障碍26例,癫痫发作17例,多话、情绪激动、表情淡漠等精神症状15例。
CT扫描结果:经过CT检查,显示低密度33例;等密度灶20例,混杂密度灶10例;高密度病钙化灶5例;CT增强扫描结果病灶不均匀,强化瘤周水肿明显。
MRI检查结果:全部呈现不规则的长信号,增强检查结果显示肿瘤内部呈斑点状或者不均匀强化,说明胶质瘤的形态有多种,既可以是实性又可以为囊性。
肿瘤部位:额叶21例,颞叶16例,丘脑15例,顶叶13例,小脑及小脑蚓部3例。
1.2手术方法
手术方法为神经显微外科技术,术中取仰卧/侧卧/俯卧体位,将床头抬高15°,以头架固定。开颅前半个小时,以 250 mL20%的甘露醇的快速静脉滴注;开颅后经离肿瘤最近的脑裂或脑沟入路。将脑沟裂表面的蛛网膜松解之后,放出脑脊液。
术中,沿肿瘤的边界水肿带进行分离切除,尽量做到显微镜下彻底切除。位于功能区的肿瘤,必须沿肿瘤组织的边界实施切除,非功能区的肿瘤组织可以适当放宽切除范围;对于血供丰富的肿瘤组织,先用血管电凝将供瘤切断,再实施瘤内分块切除。
2 结果
本组的68例患者当中,肿瘤全部切除55例,所占比例为80.9%;肿瘤大部切除13例,所占比例为19.1%,无死亡病例。手术后的病理检查结果为:星形细胞瘤38例,少突胶质细胞瘤13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9例,室管膜瘤4例,髓母细胞瘤4例。
3 讨论
迄今为止,对于脑胶质瘤的治疗依旧是神经外科手术的一个难点,该类肿瘤占到在颅内肿瘤发病例的33.30%~58.60%,现在临床上的最佳治疗手段仍然以手术切除为主[1-2]。
传统的开颅切除手术往往通过手术者的视觉作为判定正常脑组织与肿瘤的界限,但因为人眼无法清晰辨别正常脑组织与肿瘤组织,不但使切除难度非常大,而且进行切除时会损伤到正常脑组织,进而引发患者的重要神经功能障碍[3]。也正由于这个原因,施行手术的医生一般比较保守,以致于肿瘤切除不充分,肿瘤复发率相对较高,再加上,为使肿瘤准确显现,手术中开的骨窗一般比较大,客观上暴露的脑组织面积比较大,造成正常脑组织损伤,但是由于近来术中荧光染色显微镜的使用,以及术中脑超声的运用和术中导航等先进设备及技术的应用,使得肿瘤组织的肉眼镜下全切除率大幅度提高,周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降得很低,神经功能得以最大程度的保存,使得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大幅提高,等肿瘤复发后,经过再次,甚至多次手术,使得患者生命大幅度延长[4]。
当肿瘤影响到患者神经功能正常发挥的时候,应当将保留神经系统功能、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置于首位[5],显微外科技术就是以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为参考来进行手术切口的设计,以肿瘤组织充分显露为原则,尽量利用小面积的骨窗以最大限度减少正常脑组织的暴露面积,以便更好地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6-7]。
要实现胶质瘤最大程度地切除,以取得最佳治疗效果,笔者认为应当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应当通过手术显微镜确认肿瘤与正常脑组织的分界以及与重要血管的关联。对于生长于重要血管区肿瘤组织,必须要随着血管生长方向将肿瘤组织分离出来,尽量不要损伤到血管,术中电凝止血技术应当仅限于处理肿瘤供应血管,对于肿瘤附近比较粗大血管切不可随意处理。在手术显微镜下,光滑呈白色且血管相对较少而质地相对较韧部分为正常脑组织,而病灶组织则呈现色泽较暗,为灰色、黄褐色,且质地较脆,血运也非常丰富。若肿瘤比较大,可以将肿瘤内部组织先行切除,等肿瘤体积变小之后再进行全部切除;若肿瘤面积小且边界清楚,生长部位浅,则可在手术显微镜下,用双极电凝在肿瘤表面电灼其周边蛛网膜和表面血管,随后紧贴肿瘤表面将分离边缘稍微扩大,在不损伤周边正常脑组织的前提下,切除整块肿瘤。
总的来说,最近几年来神经显微外科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脑胶质瘤的全切率也得以显著提升,在有效减轻手术创伤的同时,也帮助广大患者获得了较好的生存质量。这种技术能够实现脑胶质肿瘤的全部切除,同时不伤及脑部重要血管以及正常神经的功能性,使手术效果明显提高,临床治疗中的可行性非常大。
[参考文献]
[1]Fisher JL, Schwartzbaum JA,Wrensch M,et al. EpidelIliology of brain tumors[J]. Neurol Clin,2007,(25):867-890.
[2]宋大勇,魏盾,缪春明. 54例脑胶质瘤患者显微手术前后联合心理干预的疗效研究[J]. 重庆医学,2011,40(25):2529-2531.
[3]艾山·吐尼亚孜. 神经显微外科技术对脑胶质瘤患者的疗效分析[J].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1,2(6):142.
[4]洪健,张建宁. 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脑胶质瘤的效价分析[J]. 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9,10(4)56-57.
[5]唐路弘. 巨大左額叶少突胶质瘤一例[J]. 临床误诊误治,2005,18(7):535-536.
[6]王俊杰,王刚,周章明,等. 脑胶质瘤的治疗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导刊,201,12(10):1653-1656.
[7]慈淑华,于文奎. 颅内恶性胶质瘤误诊为病毒性脑膜炎[J]. 临床误诊误治,2004,17(11):820.
(收稿日期:2012-04-28本文编辑:魏玉坡)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