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手足口病的初期症状有哪些?

时间:2024-05-15

文丨刘琴玲(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宜宾医院)

导读据统计,各地几乎都有手足口病的发生,发病率极高,感染率也特别高,10万人中就有二三百人发病,这无疑是很可怕的数据。那么,关于手足口病你了解多少?初期症状又有哪些?本篇文章将为大家科普一下手足口病的初期症状有哪些,希望能够帮助到那些孩子患有手足口病而不自知的家长们。

关于手足口病你了解多少?

手足口病,又称手足综合征,经常发生在五岁以下儿童中,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类疾病,常呈爆发式增长,有时也会散发,发病原因与肠道病毒有关,常见的有肠道病毒71型等等,当肠道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在淋巴组织等地大量繁殖,引起炎症出现,传染性极强,可以通过粪便或者飞沫传播。与大多数疾病相似,手足口病也根据严重程度划分了几个等级,分别是普通型、病重型、危重型。首先说普通型,这类患者病症表现较轻,通常表现为咳嗽、发烧,身上不同部位疱疹、斑丘疹等,经过药物治疗,短时间内即可痊愈,大部分患者也是在这个时期痊愈的。再说病重型,此时的患者病症比较严重,中枢神经系统会受到一定损害,患者会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等较为严重的现象,但是也是可以经过一系列治疗痊愈的。最后是危重型患者,此时患者心肺功能已经有所衰竭,一定要在危重型患者心肺完全衰竭之前经过严格细致的治疗,挽救生命,否则患者将有生命危险,对于大多数手足口病患者来说,也是在危重型时期死亡的。手足口病的发病的原因与日常的生活习惯有关,平时不注意卫生,接触过病毒感染的物品,都很容易引发手足口病,另外空气中的飞沫传播也是感染手足口病的一大重要因素,家长们平时要让孩子远离人群密集的地方,避免和陌生人接触。

手足口病的初期症状有哪些?

人的身体内部变化多端,不同部位出现的病变表现的症状也不尽相同,对于手足口病也是一样。手足口病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上文我们提到,手足口病分为三种类型,普通型患者手、足、口等地方会出现红疹;病重型患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一定的损害,会表现为呕吐,烦躁不安等等症状;危重型患者的心肺功能衰竭,所以手足口病的症状表现复杂多变、去医院要做详细的检查,例如,血常规,血生化检查、血清检查等等判断孩子是否会发展成更加严重的疾病,以便治疗。在这里主要为大家科普一下初期的典型症状。

身体疲倦,有发热现象。大部分患有手足口病的婴幼儿,由于免疫力较差,容易收到病毒入侵,导致身体出现不适,免疫系统做出应答反应,就会出现身体疲倦,发热,这是身体再做自我防护工作,因此大部分的手足口病患者是可以自愈的,但是家长们也不可以掉以轻心,孩子出现不适症状时,应当及早让医生诊治。

食欲下降,腹痛。这是手足口病的前驱症状,与孩子挑食,吃错东西的表现不一样。挑食是当孩子看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时,会吃很多,而手足口病的食欲下降会表现为即使看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也不想吃,并且伴有腹痛。

手足、口腔、臀部等地方出现红疹。出现红疹是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之一,也是初期症状,主要是散在性皮疹、疱疹,这种小疱疹不易观察,刚开始的时候可能只是一个肉色凸起的小斑点,只在手部、足部出现,但是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在手臂,腿部等地方。所以家长们一定要细心观察,留意孩子的身体变化。

头痛,呕吐。大部分患有手足口症的婴幼儿是出现红疹,但是总有例外,有的孩子身上不出现红疹,而是中枢神经系统受到迫害,这时候他们会感到头痛、烦躁、没有力气,吃不下东西,还容易呕吐。

呼吸加快,心律不齐。这是手足口病危重型的典型表现,需要及时送医院进行治疗,同时这也是比较少见的典型症状。除此之外,还有出冷汗、口唇发绀、咳血等典型症状表现,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主要是心肺功能严重受损的婴幼儿才会出现。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正如上文所说,平时不注意卫生,孩子接触过病毒感染的物品,例如毛巾、水杯一类的,都容易感染上手足口病,所以平时要注意卫生,不能让孩子吃不干净的东西,吃生冷的食物。有些家长喜欢自己将东西咀嚼过之后再喂给孩子,其实这样是不对的,是不卫生的表现,孩子的抵抗力没有大人强,很容易沾染细菌病毒,因此要给孩子吃健康卫生的食物。

勤加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对于免疫力较差的婴幼儿来说,更应该勤加锻炼,让自己的体格强健起来,增强免疫力,不过不能太过劳累。太过劳累也很容易生病,那就得不偿失了,可以让孩子进行慢跑、跳绳、踢毽子等简单有趣的活动,既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又可以让孩子痛快的玩耍。

保持生活环境的干净。潮湿闷热的环境既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还容易让细菌病毒滋生,对于五岁以下的婴幼儿来说,喜欢在家里上蹿下跳,容易沾染病毒细菌,这时候家长们就需要经常给家里通风,保持干燥洁净,也要经常给孩子用的东西进行消毒,减少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温馨提示:当孩子出现手足口病的初期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谨遵医嘱,保护孩子的身体健康。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