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

时间:2024-05-15

文丨杜晚林(岳池县人民医院)

我在门诊就诊期间,曾遇到一名患者,自称稍微一用力就会出现尿失禁的情况,身边的朋友说可能是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询问哪些检查可以判定压力性尿失禁病症?该病如何治疗与预防?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显示,就世界范围内的女性群体23.0%存在不同等级的尿失禁病症,50.0%为压力性尿失禁,7.0%为明显尿失禁症状。

什么是压力性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简称 SUI)本身指的是,人在打喷嚏或剧烈咳嗽的情况下(也就是腹压增高的情况下),出现无意识、不自觉的渗尿。部分患者在大笑或腹压增强的情况下,会出现不自主的漏尿。在其体征检查阶段,患者通过增加腹压,医务人员能够直观的看到尿液的随意流出。通过开展临床尿动力学检查,能够发现当膀胱充盈测压时,通过单一性的增加腹压,不刺激逼尿肌收缩的情况下,患者存在随意漏尿现象。目前临床医学就压力性尿失禁的病因及生理机制未能得到全面解释,就当前相关文献表明,该病可与膀胱颈、尿道粘膜功能、括约肌功能、盆底肌功能、神经系统功能等有关。该病也可发生在男性群体内,男女性尿路解剖结构不同,男性群体内该病的发生比较少见。一般进行了前泪腺根治术患者患病率为8.0%-40.0%,良性前泪腺增生术后患病率为1.0%。经过常规的盆底肌训练后,患者症状可得到缓解。严重患者可选择尿道粘膜下药物注射,严重男性患者则实施吊带手术治疗方案,但其临床疗效并不显著。

压力性尿失禁的相关因素

(1)年龄。女性年龄的增长会增加尿失禁发生率,一般40-55岁为该病的高发年龄段。认为尿失禁病症与患者年龄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会出现盆底肌肉松弛、括约肌退行性病变、脏器疾病等,会导致尿失禁病症产生,或促进原本轻微的尿失禁病症进展;(2)生育。尿失禁病症与患者生育次数呈正关系,就高龄女性生育者该病发生率较高。顺产人群的发生率高于剖宫产人群,剖宫产人群高于未生育人群。在女性生育期间,一些加速产程的手段及技术,也会增加尿失禁发生率,若胎儿过重也会增加母亲尿失禁发生率。(3)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与患者盆腔脏器脱垂有密切的关系,两者一般同时存在。脱垂患者的盆底排列比较紊乱、且盆底组织平滑肌纤维较细,结缔组织纤维化或肌肉萎缩,将会增加该病的发生;(4)肥胖。就女性群体,肥胖患者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患者,通过科学的减肥方法,能够降低该病的发生;(5)遗传。该病与遗传因素有密切的相关性,该病患者患病率与其直系亲属呈正关系。

压力性尿失禁的疾病诊断

该病是所有尿失禁病症中发病率最高的病种之一,任何疾病的诊断,均需要从病史、临床体征、辅助检查三方面入手,完善诊断依据。就该病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诊断依据说明:(1)病史。女性群体较为常见,经产妇发生率较高,肥胖女性也较高。存在既往盆腔手术史、产伤史、剖宫产手术史等病史。(2)临床体征。患者出现腹内压增强时,比如:咳嗽、喷嚏,患者尿道会出现自主的尿液漏出。严重的患者不管是行走还是平躺,均会出现尿液漏出症状。大部分患者要长期佩戴尿垫,对患者的生活及生产会产生影响。患者体格检查阶段,部分会出现直肠、子宫、宫颈脱垂等症状。部分存在神经病变的患者会出现阴部感觉消退或阴部功能消退、出现括约肌松弛、下肢肌肉功能减退等。(3)辅助检查。为患者提供尿流动力学检查,患者咳嗽时可测出腹压漏尿点,患者的尿道压低、患者的尿流率增加,无法观察逼尿肌收缩情况。据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的问卷调查显示,其辅助检查包括:膀胱尿道造影、膀胱镜检查、尿量(残余)测定、肾,盂造影。除了上述病史询问之外,还需要结合病情,开展体格检查,或科学开展实验室检查,包括:尿常规、肝肾功能、血常规、尿液培养。制定问卷表,调查患者残余尿液、尿流率、排尿日记等。可借助辅助检查,比如:CT、超声、膀胱镜、造影等,以此为该病的诊断提供依据。不仅如此,在疾病诊断中,要与急迫性尿失禁进行合理区分与鉴别。急迫性尿失禁指的是患者膀胱逼尿肌收缩不稳定,偶可出现突发性尿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裤子还没脱完就漏尿。部分病人有同时存在的现象。依据病症症状,患者通过增加腹压,出现尿液随意溢出现象,但当加压运动停止后,尿液是否终止为明确的诊断依据。通过开展体格、实验室、器械检查,能够保障诊断的专业性,借助压力与尿垫试验、问卷调查等,可为检查提供辅助。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该病主要划分为:轻度:患者不需佩戴尿垫,活动期间无尿失禁现象,夜间也无尿失禁现象,但增加腹压则出现尿失禁;中度:患者腹压增加或行走站立时,存在频繁的尿失禁,需要佩戴专门的尿垫才可维持正常生活;重度:患者在起立活动、睡姿变化时会出现尿失禁,对患者生活及工作会产生影响。

压力性尿失禁治疗

(1)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主动戒烟戒酒,积极开展减肥运动,科学饮食,调整生活习惯。(2)积极开展盆底肌训练。就该病目前未形成统一的训练方式,一定量的盆底肌训练,可保障疗效。其训练方式:提肛运动2s-6s,松弛盆底肌肉,适当休息2s-6s,反复进行10-15次,每天反复训练3-8次,持续训练2个月以上。这一训练方式简单,可行性较高,就不同病症的适应性较好,但其停止训练后疗效可持续时间未能全面研究。(3)合理进行药物治疗。常用的治疗药物:米多君与甲氧明,前者的副作用较小,且治疗效果最佳,若与盆底肌训练治疗、雌激素等混合应用,可提升治疗效果。或注射选择性α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刺激患者尿道,增强患者尿道受体,以此激发神经元,提升尿道阻力。但药物治疗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常见为高血压、四肢疾病等,严重的话还会导致患者出现中风(多为脑中风)。(4)有效开展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期间,要综合考虑其适应症,包括:①存在着盆底病变、脏器脱垂且需要重建患者;②手术治疗无效果或药物耐受不好患者;③生活质量要求较高患者;④重度尿失禁,影响患者生活。目前应用最广的就是经阴道尿道中段吊带术,该手术具备小损伤、疗效好的特点,其类型包括:TVT,TVT-O,TOT 等,虽说存在一定的合并症,但其发生率在1.0%以下。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