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ZIM对提高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穿刺率和降低并发症的研究

时间:2024-05-15

●申晓红 尹玲娜 崔素娟 张玥 张东平

ZIM对提高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穿刺率和降低并发症的研究

●申晓红 尹玲娜 崔素娟 张玥 张东平

目的:探讨PICC置管在超声引导下于肘上最佳位置选择法(ZIM)对穿刺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3月到2016年二月使用PICC置管的患者100例,均等分为对比组和观测组,对比组患者不采用ZIM法进行置管,观测组采用ZIM法置管,两者在超声引导置管穿刺技术上并无差别。观测两组患者使用不同方法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测组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测组患者在ZIM手法使用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ZIM手法在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有明显优势,患者临床舒适度得到大力提高,护士在穿刺置管中更便于固定,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ZIM;PICC置管;并发症

目前临床上,常使用传统PICC穿刺置管来对需要长期使用静脉注射、化疗的患者进行处置,以减免患者的痛苦,而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传统的PICC穿刺置管手法对需要长期进行静脉化疗、注射、抽血而导致静脉情况不太良好的患者而言,无法确保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甚至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导致患者在穿刺置管后形成静脉血栓,促成感染和综合征的发生[1]。针对这种情况,医疗界也给予了较高强度的关注,提出了ZIM置管穿刺手法,ZIM手法是将患者的置管肢体根据数据分析来进行不同区域划分,确定最理想的的穿刺置管区域再进行传统的超声引导穿刺置管的一种方法[2-4]。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减少传统PICC穿刺置管手法给静脉情况不太理想的患者穿刺痛苦,并能减少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讨PICC置管在超声引导下于肘上最佳位置选择法(ZIM)对穿刺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

1 基本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3月到2016年二月使用PICC置管的患者100例,均等分为对比组和观测组,其中对比组共50例患者,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分布在45到70岁;观测组同样是50例患者,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分布在47到70岁。对比组患者不采用ZIM法进行置管,观测组采用ZIM法置管,两者在超声引导置管穿刺技术上并无差别。两组患者除了置管手法是否采用ZIM上有所区别,其他临床资料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

1.2.1 ZIM方法介绍

ZIM手法在临床上将患者的置管肢体分为等量的三份,并就三份位置在临床医学实践中导致并发症情况的危重分为绿、黄、红。绿色区间是最适合置管穿刺部位,此部位一般位于患者置管肢体的7到15cm,本次研究中的观测组患者使用ZIM手法协助穿刺置管,即选择患者的这一区间。

1.2.2 两组患者置管穿刺

两组患者均采用临床常用的置管穿刺体位,患者的穿刺置管肢体需保持向外展开的姿态,要求患者将上肢的内侧面展示在医护人员面前,保持充分暴露,在置管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注意患者的身体情况及置管穿刺针情况,避免对患者的静脉造成压迫而影响穿刺成功率。在此基础上,对比组患者的置管穿刺点选择传统的PICC置管穿刺部位,即选择患者的置管肢体5cm左右位置,而观测组患者则选用7到15cm区间进行穿刺置管活动。两者在超声引导置管穿刺技术上并无差别。针对两组患者穿刺置管的数据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分类比较统计归纳,从患者是否选用ZIM手法、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后患者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工作。

1.2.3 超声观测

对使用PICC置管穿刺的患者进行临床上的静脉超声检查,主要检查内容是观测患者的静脉是否适合穿刺置管,如患者的静脉存在异常情况,比如静脉异变、血管内膜、回声模糊不清晰、有自发性血流信号回馈、经过临床测试,患者静脉可能存在血栓、静脉瓣功能有异于常人等。如患者出现以上疑似超声检查信号,临床医护人员要进行异常信号排查工作,查证患者是否可以正常进行PICC穿刺置管。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统计工作,所得结果中的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实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穿刺置管以后,观测组发生并发症的情况为8%,并发症情况有:患者置管后穿刺点感染2例,置管后发生血栓2例;对比组发生并发症情况为14%,并发症情况有:患者置管后穿刺点感染3例,发生血栓4例,穿刺点渗血1例。两组数据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

3 探讨

临床上对静脉情况不理想的患者使用的ZIM手法是将患者的置管肢体根据数据分析来进行不同区域划分,确定最理想的的穿刺置管区域再进行传统的超声引导穿刺置管的一种方法[2-4]。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减少传统PICC穿刺置管手法给静脉情况不太理想的患者穿刺痛苦,并能减少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它可以有效提升患者在穿刺置管期间的舒适度和生存质量,并且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我们发现,它在降低临床并发症方面有着极好的表现,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提高临床上的穿刺置管安全性,因此,ZIM手法在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单位:北京市航空总医院三病区)

[1]罗卓鹏,柳建华,刘丽兰等.超声引导下经上肢浅静脉行Plcc置管术的临床价值[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5,8(4):83-85.

[2]李全磊,颜美凉,张晓菊等.Plcc超声引导下肘上置管的穿刺置管效果及并发症的系统评[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7):816-826.

[3]吴长福,孙培栋,毕振宇等.上肢静脉人路PICC置管术应用解剖系统[J].护理学报,2011,18(19):8-11.

[4]王圆媛.ZIM对提高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穿刺率和降低并发症的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6(12):39-4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