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顾艳
观察颅脑外伤应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的护理效果
●顾艳
目的:对颅脑外伤应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本院颅脑外伤患者60例进行研究,治疗时间为2013年6月至2016年7月期间,上述患者均给予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经单双号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为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患者穿刺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概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以上观察指标当中,观察组患者均明显较对照组优异,P<0.05。结论:颅脑外伤应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综合护理效果显著。
颅脑外伤;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综合护理
颅脑外伤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因需要输入大量的抗生素以及高渗液等[1],因此临床常采用PICC置管的方式确保输液治疗的效果。而患者接受PICC穿刺期间所开展的护理干预措施与穿刺效果有密切的关联存在。我院为探究穿刺综合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接受PICC穿刺中的应用效果,特抽选部分患者进行对比研究,详细报道见下。
将在本院接受PICC穿刺的颅脑外伤患者60例(2013.6-2016.7)选为研究对象,在患者或家属允许的情况下实施单双号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30例患者为一组。
对照组:19例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50.62±0.83)岁;其中重型颅脑损伤并其他脏器损伤:脑挫裂伤:重型颅脑损伤=8∶7∶15.
观察组:男、女性患者各占17、13例;平均年龄为(50.27±0.91)岁;其中重型颅脑损伤并其他脏器损伤患者9例,脑挫裂伤患者1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1例。
以上两组颅脑外伤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未有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不具有意义。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即护理人员针对PICC穿刺为患者开展常规宣教,完善术前检查并为其开展常规心理疏导等。
观察组则给予患者穿刺综合护理,其具体内容包括完善穿刺前准备工作、给予患者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并发症与置管护理等。
观察并统计以上两组颅脑外伤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概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本文数据均经过SPSS20.0版进行处理,两组颅脑外伤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概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为计数资料(%表示,X²检验)。以P<0.05代表两组颅脑外伤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并发症发生概率则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颅脑外伤患者的计数资料情况
PICC穿刺即在患者的锁骨下静脉或者上腔静脉中将相关导管的尖端部位固定的一种穿刺技术[2]。临床常将该项穿刺技术用于需要长时间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中,是较为安全、有效及便捷的一种医疗给药途径[3]。研究发现通过给予颅脑外伤行PICC置管的患者穿刺综合护理,可以明显将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降低,且可以将一次穿刺成功的概率提升[4]。本次研究中的穿刺综合护理的主要内容如下:
(1)穿刺前应当对患者是否有PICC置管禁忌症存在加以明确,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将PICC导管及置管需要的相关材料与设备准备完善,针对穿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以及体位等向患者进行详细的讲解。(2)由于疾病发生突然且住院治疗对患者的心理易产生消极影响,护理人员应当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为其开展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为患者放松心态,将其内心存在的紧张感消除,以此确保其可以对穿刺工作进行配合,进而确保穿刺工作顺利进行,避免反复穿刺增加患者身体承受的痛苦感[5]。由于部分患者对PICC置管与穿刺的相关知识了解较少,使得不良情绪易发生,护理人员应当对PICC置管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并简单向患者说明与介绍,将其内心的不良情绪消除,进而激发其疾病治疗的信心。(3)静脉炎是PICC置管后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通常在患者接受置管穿刺的48小时至72小时内出现,导管置入过程中穿刺的次数以及置入的难度等均与静脉炎的发生有密切关联存在,为此置管人员在为患者进行穿刺之前,应当对患者的置管部位开展准确的评估,对其体位进行准确的摆放,对置管穿刺的相关操作应当严格规范,将一次穿刺成功的概率提升,同时减轻置管的动作以此对静脉炎进行有效的预防。(4)置管完成后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敷贴,于穿刺的第2天即应当对敷料进行更换,对敷料的洁净程度给予维持,对穿刺点的变化情况加强观察,后期则每周对贴膜进行两次更换[6];若患者为易出汗体质,则应当加强对敷料的更换力度;结束输液时应当科学冲管,及时使用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为患者开展冲管措施,并利用10-20毫升肝素生理盐水通过脉冲的方式注入;明确的将插入导管的位置标注好,对导管的脱出进行避免。
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概率较对照组高,其并发症发生概率为6.67%,则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该研究结果表明,为颅脑外伤性PICC穿刺患者开展穿刺综合护理,有利于将一次穿刺成功的概率提升,减少反复穿刺对患者身体产生的疼痛感及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感,同时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此外该项护理措施通过有效的冲管及科学的穿刺部位管理,将导管堵塞与穿刺部位感染的发生概率降低,有利于确保置管的有效性,值得在今后临床中广泛推广。
(作者单位:泰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1]李春英.颅脑外伤应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穿刺临床护理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8)∶134-135.
[2]胡成文,杨玲.藻酸盐敷料在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出血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1)∶120-121.
[3]郑丽君,尚卜凤,张静,等.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自我管理在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5,15(10)∶1526-1528.
[4]陈影.血液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应用中的护理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2)∶258-260.
[5]刘雪融,刘雪梅.5F鞘组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14)∶63-64.
[6]刘远玲,张秋蓉.持续改进护理在预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效果观察[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14,8(4)∶531-53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