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痤疮发病机制及其药物治疗进展

时间:2024-05-15

文/卢柳洁

痤疮是一种主要发生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且皮脂腺较丰富的地方,发生的概率越大,该病症多发生在青春期的青少年身上,也被称为“青春痘”,男生的发病率高于女生。经调查发现[1],痤疮因发病年龄的不同,也存在不同的分型,但大多数患者主要表现为粉刺、脓包、丘疹和结节等症状并伴有皮脂的溢出,对青少年的外在形象和心理变化均有较大的影响。而缓解患者的方式临床多以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为主,可结合患者病症的严重程度和皮损性质的差异,选择合适药物治疗方案,现本文就痤疮的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方式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借鉴。

1 痤疮的发病机制

1.1 痤疮丙酸杆菌

人体的毛囊肿存在多种微生物,最常见的包括白色葡萄球菌、糠秕马拉色菌和痤疮丙酸杆菌,其中痤疮丙酸杆菌是一种常见的厌氧菌,在典型的酸性和碱性环境中均会受到抑制,使得皮脂难以正常的代谢出来,在皮肤内形成局部封闭系统,从而进一步的繁殖大量痤疮丙酸杆菌[2]。与此同时,该菌还会释放多种酶类,在产生游离脂肪酸的同时,分解皮脂,而大量游离的脂肪酸会导致人体的毛囊皮脂腺导管出现角化过度、异常增生的现象,对毛囊壁产生一定的刺激,引发该区域的炎症。杨娥[3]等研究证实,痤疮患者皮肤中痤疮丙酸杆菌中的ST25基因序列与痤疮发生机制之间密切相关[4]。

1.2 皮脂腺分泌

人体内激素水平的分泌高低与痤疮发生的原因之间关系密切,其中雄激素是导致痤疮发生的主要原因。而皮脂腺的分泌是雄激素水平过高的直接表现。对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而言,机体内雄激素的大量分泌,会使其在5-A还原酶的作用下转变为睾酮,而睾酮与雄激素受体蛋白的结合又会促进皮脂腺的过度分泌,形成开放性的粉刺,造成毛孔囊堵塞,然后逐渐转变为封闭性的粉刺,加速痤疮菌的生长,从而引发炎症。另外,男性分泌的雄激素较多,故临床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而女性受生理期的影响,在雌激素水平下降,雄激素水平升高的情况下才会引发痤疮。

1.3 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

毛囊是人体毛发根部的囊状组织,当其发生异常角化时,会导致毛囊口堵塞,大量的皮质在毛囊口堆积从而形成粉刺。经Gruber等[5]研究发现,在人体毛囊皮脂腺导管上可以清楚的检测到5A-还原酶和雄激素受体存在,而这两种物质是引发导管异常角化的主要因素。当异常角化现象发生时,从毛囊壁上脱落的上皮细胞会与皮脂混合在一起,造成毛囊皮脂腺堵塞,继而形成痤疮。

1.4 其他因素

相关报道显示[6],痤疮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同一家族内成员的痤疮症状相似,相似率可高达50%以上。另外赖慧颖[7]等研究发现,季节因素、饮食因素、心理因素、女性生理期和长期接触外源性化学物质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人体的皮肤的抵抗力下降,从而导致痤疮症状的发生或加重痤疮的病情。

2 痤疮的药物治疗

2.1 抗雄激素药物

目前临床针对痤疮的主要治疗用药包括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达英-35)、西米替丁、螺内酯等。其中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是典型的雄激素拮抗剂,可有效的阻挠睾酮与皮脂腺上雄激素受体的结合,减轻对皮脂腺的刺激,从而减少皮脂分泌,避免在毛囊管处大量的堆积。谢红霞[8]等研究证实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76.19%),由此提示达英-35用于治疗中、重度痤疮患者,可明显加快粉刺等症状消失,调节患者体内激素水平,提高临床疗效,进而改善患者面部美观度。另外经张硕[9]等研究发现,西米替丁在治疗皮肤科疾病中也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将其运用于痤疮症状的治疗,可以借助对肾上腺雄激素的抑制作用,与雄激素受体同时竞争细胞质受体,以此抑制二氢睾酮。

2.2 维A酸

经临床研究发现[10],外用维A酸在多种类型的痤疮症状中均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常用于轻度痤疮患者的治疗中。他可以有效的清除毛囊口的皮脂腺,避免其发生堵塞;同时它还可以减少人体皮肤内痤疮丙酸杆菌的菌群数量,与此同时将维A酸凝胶涂抹于成熟的粉刺上,可以有效对其进行溶解,促进粉刺的排出,而且维A酸还具有一定的抗炎功效,不但可以在抑制皮脂的分泌,还可以治疗炎性皮损,有效促进患者皮肤的修复。经马芬等[11]研究发现,异维A酸胶囊口服联合维A酸乳膏外用的2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口服异维A酸胶囊治疗的20例患者,而且皮损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单纯使用异维A酸胶囊治疗的患者,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2.3 抗生素

在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除抗雄激素药物和维A酸治疗外,抗生素在痤疮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也同样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它们可以通过自身药效的抗菌作用阻碍粉刺的生长,同时还可以有效清除痤疮丙酸杆菌所产生的炎性介质,从而缓解患者的痤疮症状[12]。经王秀连[13]等研究发现,观察组使用抗生素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由此提示,在予以痤疮患者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使用抗生素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体现极高的临床医学价值。

2.4 过氧化苯甲酰

李琳[14]等研究发现,观察组联合使用过氧化苯甲酰治疗后,患者免疫指标IgG、C3、C4和IL-2均有明显的下降。由此提示,过氧化苯甲酰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但该药物的刺激性较大,通常情况下不单独使用,常与多磺酸粘多糖等药物联合使用,而且使用剂量不可过高。

2.5 中药治疗

除常见的西药治疗外,中医在治疗痤疮方面也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徐光镇[15]等研究中发现分别予以两组患者三黄痤疮散外敷和火针疗法治疗,结果显示两组均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分别为95%和98.3%,并且患者皮疹脓疱、口臭、颜面油腻、尿黄等各项证候评分和痤疮等级均有明显的下降,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3 总结

目前临床用于痤疮的治疗药物多以西药为主,它可以有效针对患者的发病机制进行治疗,短期效果显著,但其也具备一定的毒副反应,使患者的皮肤出现干燥、红斑、瘙痒和毛孔变大的症状,而且激素药物的使用更会引发患者内分泌失调。而中医在治疗痤疮时主要以辨证治疗为主,于患者而言副作用较小,但中医治疗见效较慢,疗程较慢。因此在临床的实践过程中学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同时也应加强人们对皮肤的忧患意识,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习惯,保障自身皮肤的完整性。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