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腹腔镜和开腹阑尾切除术在穿孔性阑尾炎中手术的效果研究

时间:2024-05-15

乔昆

新沂市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江苏 新沂 221400

0 引言

穿孔性阑尾炎是一种以恶心呕吐与腹痛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常见急腹症,通常是细菌入侵或是阑尾管腔堵塞而引发急性阑尾炎,在病情加重且管腔压力升高后导致穿孔。目前,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1],其中包括两种术式,即开腹阑尾炎切除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前者虽然可以切除病灶,使患者病情与症状均得到改善,但对患者机体的创伤性较大,不利于患者术后的早期康复,甚至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而后者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等优点,可减轻手术操作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2-3]。基于此,为进一步探讨腹腔镜和开腹阑尾切除术在穿孔性阑尾炎中手术的效果,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80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将腹腔镜、开腹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3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治疗术式的不同作为分组依据,即应用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参照组(40例),应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40例)。参照组男25例,女5例;年龄20~60岁,平均(42.28±2.69)岁;病程20~72h,平均(35.57±3.45)h。研究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0~60岁,平均(42.57±2.78)岁;病程20~72h,平均(35.79±3.10)h。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存在(P>0.05),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经血常规、CT与实验室检查等明确病情为穿孔性阑尾炎;②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肺疾病者;②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③合并传染性疾病者;④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者;⑤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或恶性肿瘤者;⑥合并精神疾病或术前感染者。

1.2 方法

参照组应用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方法:予以患者全身麻醉,麻醉起效后,取右下腹麦氏切口,长约6cm,钝性分离患者腹外斜肌、腹横肌后逐层切开腹膜,同时固定并保护腹膜,在常规探查后将患者阑尾切除,常规止血,于阑尾残端置入引流管1根自切口引出并固定,缝合切口。

研究组应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方法:首先,予以气管插管麻醉,常规铺置消毒巾后于脐孔上做1cm弧形切口,建立人工气腹,气腹压力设置为10~13mmHg,再调整位置置入腹腔镜。其次,应用腹腔镜观察患者腹腔,观察阑尾四周情况,再取反麦氏点作10mm切口(主操作孔)、右侧平脐腹直肌外缘作5mm切口(副操作孔),置入trocar。然后,清理患者腹腔内脓液,分离阑尾及系膜,可吸收夹夹毕并切断阑尾系膜,1#可吸收线距根部0.5cm处套扎阑尾根部,剪刀剪断阑尾,阑尾残端黏膜电灼处理,腹腔镜再次探查阑尾系膜无出血,残端良好,于阑尾残端置入引流管1根于主操作孔引出并固定。退出腹腔镜器械,逐层缝合患者切口。两组术后均接受抗感染处理。

1.3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

(2)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分范围为0~10分,以患者实际疼痛程度为依据,0分提示无痛,1~3分、4~6分、>7分分别代表轻度、中度以及重度疼痛[4]。

(3)手术优良率:恶心呕吐、腹痛等临床症状消失为优秀;恶心呕吐、腹痛等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为良好;未达上述条件则为差。手术优良率=(优秀+良好)/总例数×100%。

(4)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腹腔脓肿、粪瘘。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指标采用()表示,行t检验,若检验结果显示P<0.05说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比较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研究组均短于参照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临床指标()

表1 比较两组临床指标()

2.2 两组VAS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术后研究组VAS评分较参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手术优良率比较

研究组与参照组手术优良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发病的同时多合并溃疡性结肠炎,甚至会诱发肠粘连、腹腔中毒性感染等并发症,因此患者病情确诊后尽快入院接受治疗是提升疗效的关键。开腹阑尾切除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均是临床上治疗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主要手段,其治疗目的在于切除患者已经病变且发生感染的阑尾、病灶,从而改善病情,降低化脓性腹膜炎的发生率。开腹阑尾切除术因具备创伤大、恢复慢等缺陷,导致实际应用受到一定限制,部分患者术后甚至发生切口感染、腹腔残余脓肿等并发症,直接延长切口愈合与身心恢复时间。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优点在于创伤小、出血量少与并发症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需进入患者腹腔,仅需要通过腹腔镜指导置入相关操作系统,即可实施分离、止血与切除等一系列操作,从而减轻对其肠道造成的刺激,更有助于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5]。

因此,为减轻手术对穿孔性阑尾炎患者造成的影响,此次研究我院在40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治疗中主要实施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为(80.09±10.07)min,术后排气时间为(3.16±1.28)d,住院时间为(5.62±1.69)d。比较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研究组均短于参照组(P<0.05),以上结果与王振甫[6]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其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为(48.6±3.3)min,肛门排气时间为(16.6±5.3)h,住院时间为(4.9±1.1)d,以上结果说明,与开腹阑尾切除术对比,应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患者,不仅手术时间短,而且创伤较小,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缩短其术后排气与下床活动时间,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这是因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区别在于,该术式的开展是在腹腔镜的指导下进行,医护人员在术中应用腹腔镜对患者腹腔内部进行探查,一方面能够了解患者阑尾情况,为下一步手术操作的开展提供指导,做出长度合理的切口,达到切除患者阑尾的目标,从而缩短手术时间,另一方面有利于发现与处理术中并发症,确保手术顺利完成[7]。同时,在腹腔镜指导下进行治疗,能够提升术区视野的清晰度,准确定位患者病变阑尾并作出切口,以减轻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刺激与机体炎症反应,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并缩短其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术后VAS评分较参照组低(P<0.05),但两组手术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能收获与开腹阑尾切除术一致的手术效果,但相较于开腹手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术后疼痛较轻,究其原因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手术切口较小,能减少手术操作对患者机体的损伤,实现对患者应激反应的有效控制,对患者术后疼痛的减轻有积极意义,而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手术切口更小,能减轻患者缝合部位疼痛,有效控制周围组织损伤,可弥补传统开腹手术的不足[8]。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参照组低(P<0.05),说明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有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因为开腹手术需要作4~6cm切口,这种情况下易导致细菌弥漫于患者腹腔中,导致细菌感染切口而引发术后感染[9]。腹腔镜能够提升腹腔清晰度,以便医护人员全面观察患者腹腔情况,相对于开腹手术而言,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更符合微创治疗的特点,术中通过穿刺器套管,能够保护腹腔,避免患者术后肠黏连,有助于患者肠功能的尽早恢复,而且,能避免脓液直接接触切口、阑尾组织,减少切口与腹腔中存在的细菌,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术后恢复[10]。同时,在腹腔镜提供的清晰视野下,医护人员可将聚集于腹腔低处的脓液彻底吸净,减轻腹腔残余脓肿的形成风险,且手术切口愈合后,并不会留下疤痕对美观造成影响,患者接受度相对更高[11-12]。此外,本研究所选样本数量、研究时间有限,未能对两种手术方式的远期治疗效果实施对比,具有一定局限性。

综上所述,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应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有利于促进术后恢复,缩短术后排气、下床活动时间,尽快康复出院,同时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手术效果确切,并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可作为穿孔性阑尾炎的优选治疗方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