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护理干预对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发症的改善及预后恢复的促进分析

时间:2024-05-15

曾瑶,杨莹

德阳市人民医院,四川 德阳 618000

0 引言

上消化道出血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尤其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相对较高。而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人数也在越来越多;由于该病在老年人群中发病迅速,恶化较快,因此治疗和护理工作中必须注重时效性[1-2]。不过在常规的护理过程中,由于护理内容单一,患者易出现各类并发症,对康复极为不利[3]。基于此,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不同的护理方式对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年3月-2020年6月收治的94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实验组男29例,女18例,年龄63~75岁,平均(66.21±2.18)岁。对照组男28例,女19例,年龄64~74岁,平均(66.84±2.41)岁。对比以上资料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主要为用药监督、生活护理以及体征监测等。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具体为:

(1)首先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根据每位患者的出血量以及实际症状表现,制定针对性更强的护理措施。例如患者出现大出血时应当首先协助其平躺,将双腿略微抬高;若部分患者有呕吐症状时,应当将头朝向另一侧;在输液和输血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流程进行,并且在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通过中心静脉压来调节输液速度,防止症状进一步恶化。

(2)待症状平稳后,护理人员应当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同时提高巡查病房的频率;除了日常监测体征外,还需要观察和主动询问患者主观症状,例如出血的前兆为头痛恶心,因此需要做到预见性护理,防止发生呕血症状;另外患者出现腹胀或肠鸣音亢进时,很可能会发生便血,应当留意患者是否出现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积极采取早期防治手段。

(3)对于部分老年患者而言,由于受到病情影响,心理情绪往往较差,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同样十分重要。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选择有效的沟通方式,尽可能通俗易懂地让患者了解自身实际状况,主要从可治愈的角度为患者提高治疗信心,这在很大程度上能促进护患间的配合度。

(4)在患者的出血活动期,出血量相对较少时,要密切关注其体征的变化,及早发现出血和继续出血的先兆,采取预防护理。一般在患者出现出血前,大多精神萎靡,发生恶心呕吐的感觉,此时护理人员需要仔细观察。又考虑到老年人反应普遍较为迟钝,他们很难向护理人员诉说自身病情的变化,护理人员便需要积极主动的加深与患者的接触和了解,及早判断病情的变化,有利于早期发现出血的先兆来展开早期处理。同时重点对患者的血压和脉搏进行监测和观察,一般每间隔半小时对血压和搏动进行一次测量。在意识方面也需要做好动态的观察和记录,尤其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现意识模糊时,主要是由于大脑受到缺氧、缺血影响所致,患者出现恍惚烦躁。此事告知医师及时处理,协助其选择绝对卧床休养,保持输液管道的通畅,注意观察呕吐物的颜色、性质、量,以此来评估出血量。

(5)当患者大出血发生休克时,需要及时予以抢救,此时先建立静脉通道,打开两条保证输液和输血能够顺利开展,以此来纠正休克。同时,根据病情的发生原因来合理选择止血的药物,观察输血后患者的病情变化,将头部偏向于另一侧,保证呼吸道的通畅性,以防止呼吸道内分泌物堵塞而诱发窒息,并且予以患者氧气吸入。若老年患者合并呼吸道疾病时,可以给予低流量的吸氧,在此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容量进行快速补液。当血压回升至90~60mmHg,可是控制输液速度,因为很多老年患者合并心血管类疾病,输液速度过快,可能导致心衰发生。

(6)在康复期间需要,针对发病规律来制定合理的护理指导,在本次护理中患者以消化性溃疡居多,此时应提升消化性溃疡并发症的观察及指导,并指导患者定期展开复查,坚持正规治疗。在饮食方面,当出血停止后,可以适当的给予患者流质食物进食活动性出血停止后,可以逐渐改变饮食的质和量。调整饮食方案,以优质蛋白质、高维生素、低脂肪食物摄入为主,但是不宜摄入过多,同时向患者讲解发病原因说明戒烟、戒酒的优势。在早期下床活动,使护理人员鼓励患者及早下床活动,能够有效促进血液的循环和新陈代谢,也能改善肢体功能的康复,防止发生栓塞。

1.3 观察指标

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内容分为感染、胸痛、肠胃反应、便血。并发症发生率=[(感染+胸痛+肠胃反应+便血)]/n×100%。

以SF-36量表比较生活质量,内容为心理、肢体、饮食、角色,得分越高说明质量越高。

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采取由国际通用的焦虑(SAS)抑郁(SDS)自评表进行测量[4],分值越高其焦虑、抑郁症状越明显。

护理满意率指标分为非常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较满意+一般)/n×100%[5]。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发症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2 生活质量对比

两组护理前生活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生活质量对比(,分)

表2 生活质量对比(,分)

2.3 负性情绪状况对比

两组护理前负性情绪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负性情绪状况对比(,分)

表3 负性情绪状况对比(,分)

2.4 满意率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4。

表4 满意率对比[n(%)]

3 讨论

目前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剧,老年人口的占比也在逐年上升[6]。由于此类人群自身身体机能老化,出现疾病的概率相比于年轻人而言更高;其中以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为例,是因老年人脏器衰竭、生理功能退化以及各类伴发疾病等因素引起。由于该病的特殊性,每位患者将所表现出的症状皆不相同,甚至有部分患者症状不具有典型性而延误治疗;还可能合并其他基础性疾病[7-8]。总体而言,病程漫长,后效果较差,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类并发症,增加死亡率。所以在护理工作中,需要结合每位患者的临床症状来制定针对性更强的治疗手段;与此同时,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同样不可忽视,这对于病情控制而言具有极大帮助[9]。

在老年患者中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时,因为他们合并诸多基础性疾病,所以预后较差,容易死亡,抢救成功率较低。此时患者通常表现为脑组织迅速缺氧,发生头痛、晕厥、意识模糊昏迷。在护理过程中,首先协助患者选择合理的体位,保证脑部的供血,然后迅速的展开输液、输血、止血等各种急救措施,并根据中心静脉压来调整输液的速度,这样既能有效补充血容量,同时也能够预防出血性休克的发生,避免输液输血过快而诱发肺水肿[10]。再选择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时,这一护理模式将护理工作由被动转变为主动,考虑到很多老年患者自身的反应力相对来说十分迟钝,他们即便感受到痛苦也很难主动表达诉说不清,所以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的接触,能够更加清楚的了解患者的现状,通过提高巡查病房的频率来观察细微的病情变化,及早鉴别出血先兆和再出血的发生,为患者急于及早的预防和急救能够显著提高康复效果[11]。所以在本次护理中,护理措施的支制定主要从多方面开展,这样方能够提高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康复效果,例如从饮食、心理、运动、用药等多方面开展,只有为此类患者提供综合性更强的护理干预方能使最终的康复效果得到提升,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有着积极意义。

在此次研究中,比较两组并发症、生活质量、负性情绪、满意度,数据有差异(P<0.05)。具体分析为:首先在早期护理过程中,需要密切掌握患者的实际症状变化,通过不同的表现,选择不同的护理方式进行应对,确保急救过程中病情迅速平稳[12]。而在日常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随时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和身体状况,对于各类常见的并发症做好积极的预见性护理。例如通过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早期的表现,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尽可能地杜绝并发症出现。对于很多老年患者而言,上消化道出血由于病情漫长,治疗过程中容易反复发作,因此很多患者对治疗表现出消极心理;同时由于部分患者在不明确病情的情况下认为出血后病情十分严重,因此对疾病的恐惧感导致心理情绪较差[13]。可见,在护理工作中展开有效的心理疏导十分重要。

综上所述,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同时能提高生活质量水平,值得推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