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自由体位干预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时间:2024-05-15

李坤莲,莫燕虹,胡贵兰

广东省阳江市妇幼保健院 产房,广东 阳江 529500

0 引言

分娩特指胎儿脱离母体成为独立个体的过程,是大部分女性都会经历的生理过程[1]。产妇分娩主要会受到产力、产道、胎儿大小及产妇精神心理状态的影响,是一种非常烦琐的生理过程[2]。目前临床中分娩卧位主要以仰卧位为主,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新生儿及产科处理,但易诱发胎儿宫内窘迫,引起因宫缩乏力导致的产程延长,增加产程中转剖宫产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3]。自由体位基于产妇与胎儿状况均良好的情况下,以产妇舒适度为标准指导产妇自由变换体位,有效弥补了单一体位的不足[4]。本次研究选取120例于本院产科分娩的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探讨自由体位干预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回顾性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4月于本院产科分娩的产妇120例,依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年龄25~30岁,平均(26.43±1.23)岁;身高1.60~1.70m,平均(1.64±0.03)m;分娩前体重55~70kg,平均(62.79±7.46)kg;学历程度:小学及以下5例,初中至高中20例,大专及以上35例;孕周37~41周,平均(37.23±0.13)周。观察组:年龄25~29岁,平均(26.45±1.04)岁;身高1.61~1.69m,平均(1.65±0.04)m;分娩前体重57~71kg,平均(63.24±7.53)kg;学历程度:小学及以下6例,初中至高中22例,大专及以上32例;孕周37~41周,平均(37.46±0.15)周。两组产妇年龄、身高、体质量、学历程度及孕周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足月、单胎;②凝血功能正常;③愿意自然分娩;④充分了解本次研究目的及过程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严重妊娠合并症;②精神类疾病患者;③既往接受过子宫或阴道手术。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在给予椎管内麻醉后采取传统卧位进行分娩,产妇取膀胱截石位,消毒外阴,指导产妇调整呼吸、正确用力,待胎头拨露,在宫缩间歇时,稍向下屏气用力,直至胎儿顺利娩出。

观察组:分娩前,由护理人员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基于心理疏导,缓解其紧张、恐惧的情绪;告知产妇自由体位分娩的相关注意事项等,由产妇自主选择合适的体位;在给予椎管内麻醉的基础上采取自由体位分娩:在分娩过程中指导产妇采用自感舒适的体位,包括侧卧、立、坐、跪、趴、蹲等各种体位。侧卧位:指导产妇与胎背同侧,膝关节向前屈曲且尽量靠近前胸;站立位:指导产妇手扶墙壁站立或扶于扶手、陪产者及产床床栏上;走位:由陪产者搀扶或借助助行器,缓慢行走;坐位:床头抬高90°,指导产妇坐于床面,身体向前倾,双腿打开;跪位:指导产妇跪于产床上,将上半身靠于支撑物上;趴位:在产床上铺一软垫,指导产妇跪于软垫上将身体向前趴,双手支撑身体;蹲位:指导产妇手扶支撑物,双腿自然蹲下。需注意的是,在分娩过程中产妇不能长时间保持同一体位,间隔15~20min左右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变换自感舒适的体位,医护人员持续胎心监测。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总产程时间;②分娩方式:对比两组产妇产程中转剖宫产率及阴道助产率;③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5]评估产妇分娩时自感疼痛程度。在纸上画一条10cm的横线,由产妇如实在横线上标记,1~3分表示疼痛可以忍受,4~6分表示疼痛加强,会影响睡眠;7~10分表示疼痛强烈,无法忍受;④于分娩后24h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6]评估两组产妇分娩后的心理状态。该量表共包含10项内容,采用0~3分4级评分标准,总分<9分为正常,9~13分为有抑郁情绪存在,≥13分为产后抑郁症;⑤母婴结局:对比两组产妇发生产后出血、会阴侧切、会阴水肿及宫颈裂伤的情况。于分娩后1min采取新生儿Apgar量表评估新生儿有无窒息。从皮肤颜色、肌张力、心率、呼吸及反射五个方面进行评分,采用0~2分3级评分标准,评分≥8分表示胎儿未发生窒息。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总产程时间比较

观察组产妇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总产程时间对比()

表1 两组产妇总产程时间对比()

2.2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

观察组产妇产程中转剖宫产、阴道助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会阴侧切、会阴水肿及宫颈裂伤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会阴侧切、会阴水肿及宫颈裂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会阴侧切、会阴水肿及宫颈裂伤发生率比较[n(%)]

2.4 两组产妇EPDS、VAS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观察组分娩时自感疼痛VAS评分及分娩后24h EP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分娩后1min观察组新生儿 Apgar 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产妇EPDS、VAS 及新生儿 Apgar 评分比较()

表4 两组产妇EPDS、VAS 及新生儿 Apgar 评分比较()

3 讨论

近一个世纪以来,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分娩从一个自然事件逐步转变为医疗事件,分娩的体位也由最初产妇自感舒适的立、坐、跪、趴、蹲等自由体位转变为仰卧位,以便于医护人员进行医疗操作[7]。但仰卧位会使胎儿的重力失去原有的作用,导致产程延长,继发宫缩乏力,增加了难产的风险。樊玲艳等[8]研究表明通过自由体位分娩可明显缩短产程,提高母婴结局。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助产士分会于2020年发布的《正常分娩临床实践指南》[9]中提倡分娩时采取自由体位的方式。

本次研究表明,在自由体位干预下,观察组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产程中转剖宫产发生率、阴道助产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后出血、会阴侧切、会阴水肿及宫颈裂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分娩过程中VAS及分娩后24h EPD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分娩过程中采用自由体位可有效缩短产程,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降低分娩不良事件发生率,缓解分娩疼痛及抑郁情绪。分析原因在自由体位干预下,分娩过程中指导产妇使用侧卧位时能使会阴放松,减少下腔静脉的受压;其中站立位由于胎儿重力作用,先露部直接压迫子宫下段的宫颈部,子宫反射性收缩,有效缩短产程;坐位产道方向与胎儿重力一致,有利于宫缩时胎头在产道中顺利旋转,有利于缩短产程;趴位与跪位可以增大骨盆径线,降低宫颈裂伤及会阴侧切的概率;蹲位可增大产妇产道宽度,有利于胎儿转变体位[10]。而分娩过程中产妇经自由变换体位,充分利用胎儿的重力,缓解了分娩带来的强烈疼痛,减轻分娩对产妇造成的巨大心理负担,增强其自信心及舒适度,降低其负面情绪,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此外,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新生儿Apgar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无痛分娩中采用自由体位还可改善新生儿状态,与杨胜晗等[11]的研究结果类似,推测与无痛分娩中采取自由体位可缩短产程、降低中转剖宫产发生率、阴道助产率及分娩不良事件有关。

综上所述,在无痛分娩中采用自由体位可有效缩短产程,降低产程中转剖宫产、阴道助产发生率,改善产妇产后出血及会阴侧切、会阴水肿、宫颈裂伤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缓解产妇抑郁且减轻疼痛,有效改善母婴结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