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ERAS理念的围手术期护理应用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效果

时间:2024-05-15

陈瑞莉,党慧,高元秀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深圳 福田 518033

0 引言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可通过腹部的小切口,经腔镜放大视野,精准将病变组织全部切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腹腔镜手术需要麻醉,加上手术创口与疾病本身的干扰,易引起患者生理功能紊乱,影响术后恢复,良好的围术期护理可一定程度上减轻手术对机体的不良影响,加快恢复进度[1]。常规护理强调禁饮禁食、留置尿管等术前准备,重视手术成功率,术后康复方面关注较少,缺乏科学性,因此整体护理效果欠佳,并发症多发[2]。基于ERAS理念的围手术期护理经循证医学验证,提倡减少禁食时间、术后早进食、早下床等护理措施,更具科学性,能促进术后康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基于此,本院展开对基于ERAS理念的围手术期护理应用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效果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妇科2020年12月-2021年6月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年龄25~51岁,平均(39.86±7.56)岁;肌瘤直径3~7cm,平均(5.32±1.18)cm;肌瘤位置:浆膜下肌瘤3例、黏膜下肌瘤12例、肌壁间肌瘤25例。观察组年龄23~52岁,平均(40.12±8.35)岁;肌瘤直径3~8cm,平均(5.45±1.23)cm;肌瘤位置:浆膜下肌瘤4例、黏膜下肌瘤11例、肌壁间肌瘤25例。两组患者年龄、肌瘤直径、肌瘤位置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子宫肌瘤诊断标准[3];②子宫肌瘤数量≤3个;③年龄18~60岁;④首次子宫部位手术。

排除标准:①伴有恶性肿瘤者;②凝血、免疫功能严重障碍者;③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病史评估、病区环境介绍、作息时间、探视或陪护规则、安全宣教等常规护理,并完善相关术前检查。

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具体如下:①术前:a.讲解疾病与手术相关知识,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护理。b.术前严格禁食禁水8h。c.术晨进行磷酸钠盐灌肠液(山东京卫制药,国药准字H20113078,规格:133mL/瓶)1瓶灌肠,留置尿管(广州维力医疗生产,型号16号)。②术后:a.患者肛门排气后试饮温开水,无恶心、呕吐等不适后予清流,少量多餐食用,逐渐过渡至流质饮食。b.常规留置尿管2~3d,伤口引流管5d左右,具体拔管时间根据患者恢复情况确定。c.患者意识清醒后,指导进行床上翻身活动,管道拔除完毕后方可下床活动。d.患者有疼痛反应时,遵医嘱予镇痛药物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ERAS理念的围手术期护理,具体如下:①术前:a.教授患者床上排便、踝泵运动、咳嗽能力训练、吹气球等方法,并指导其术前开始练习。b.术前6h禁食固体饮食,可进食流质与水;术前2h禁食清流饮食,并嘱无糖尿病史者饮用250mL含糖运动饮料。c.术晨不进行灌肠与留置尿管。②术后:a.返回病房清醒后行洼田实验,饮水15~30mL,若无呛咳、呕吐反应,予患者每小时饮温开水30mL,6h后无异常反应,则予患者稀饭、小米粥等流质饮食,少量多餐进食,每次量不宜超过200mL。b.排尿正常者,术后6~8h可拔除尿管;伤口无明显出血者,术后24h可拔除伤口引流管,具体拔管时间根据患者引流量确定。c.患者清醒后,指导患者床上翻身活动与踝泵运动,术后第一天患者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可下床活动。d.术中留置麻醉镇痛泵,术后拔除后提前使用非阿片类药物镇痛。

两组患者均干预至出院。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临床转归时间、疼痛程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临床转归时间:统计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首次进食、拔除尿管、首次自解小便、首次下床活动、拔除伤口引流管时间。

(2)疼痛程度:术后2h、4h、8h、24h,两组患者均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NRS)[4]评估疼痛程度,该表总分0~10分,分值与疼痛程度成正比。

(3)术后并发症:干预期间,统计两组患者恶心、呕吐、腹胀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 22.0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转归时间对比

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首次进食、拔除尿管、首次自解小便、首次下床活动、拔除伤口引流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转归时间对比()

表1 两组临床转归时间对比()

2.2 两组疼痛程度对比

观察组术后2h、4h、8h、24h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疼痛程度对比()

表2 两组疼痛程度对比()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25.00%)(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最常见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与恢复快的特点,但该种手术仍然有创口,会产生手术应激反应,不利于患者健康。良好的围术期护理可减轻手术应激反应,加快术后恢复[5]。常规围术期护理重视患者禁饮禁食、灌肠、留置尿管等术前措施,可一定程度上促进手术成功,但其措施不够细致、全面,患者术后胃肠、泌尿功能恢复缓慢,并发症多发[6]。基于ERAS理念的围手术期护理以患者为中心,缩短禁食时间,取消术前灌肠、留置尿管等措施,减轻外界因素刺激,不影响手术的成功实施,同时可能促进患者术后胃肠、泌尿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首次进食、拔除尿管、首次自解小便、首次下床活动、拔除伤口引流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基于ERAS理念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促进患者临床转归。可能的原因是常规围术期护理中长时间禁食禁饮易导致患者血容量减少、低血糖等情况,手术应激反应增加,不利于术后恢复。而且术晨给予灌肠,破坏患者肠道菌群平衡性,同时还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对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有消极作用[7]。基于ERAS理念的围手术期护理中缩短禁食时间、术前饮用含糖饮料,不仅缓解患者饥饿、口渴等不适感,还能减少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缓解胃潴留,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且术后尽早下床,可促使胃肠蠕动,缩短肛门排气时间,这与王蕊等[8]的研究结果相符。另外取消术晨留置尿管,尿管留置时间缩短,尿管刺激尿道时间减少,并尽快恢复自主排尿功能,利于拔除尿管后尽快自解小便。

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2h、4h、8h、24h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基于ERAS理念的围手术期护理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可能的原因是常规围术期护理中患者有疼痛反应时才给予药物干预,而此时医生下达医嘱、药房发药均需要一段时间,同时随着手术麻醉药作用逐渐消退,患者疼痛感受更加明显。而基于ERAS理念的围手术期护理术中留置镇痛泵,镇痛泵采用多种药物联合镇痛模式,降低患者对某种止痛药物不敏感而止痛效果欠佳的可能性,保证有效镇痛[9]。另外,在镇痛泵拔除时,提前使用非阿片类药物镇痛,有效维持止痛药物的药物浓度,从而保持持续镇痛。同时术前指导进行床上排便练习、咳嗽能力训练、吹气球等训练,可帮助患者提前适应术后模式,缓解不安感,术后可从容应对机体变化,避免翻身、排便等动作时牵扯手术伤口引起疼痛[10]。

本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25.00%)(P<0.05),说明基于ERAS理念的围手术期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能原因是基于ERAS理念的围手术期护理中使用镇痛泵镇痛,其主要为非甾体类止痛药,阿片类药物含量减少,镇痛泵拔除后使用非阿片类药物镇痛,有效避免阿片类止痛药作用于延髓引起的恶心、呕吐反应,并减少阿片类止痛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胃肠蠕动,从而引起腹胀[11-13]。另外缩短禁食时间、尽早进食,避免患者长时间空腹,利于调节营养状态,维持机体稳态,促进术后康复,避免并发症发生。同时早期下床活动,可有效促进胃肠蠕动,促使肛门排气,利于减少腹胀的发生。本研究部分结果与田淑娜等[12]的研究结果相符,其研究中ERAS组恶心呕吐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32.50%)。但本研究并发症只针对患者胃肠方面,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具有缺陷,有待日后进一步完善相关研究。

综上所述,基于ERAS理念的围手术期护理应用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可加快术后康复,缓解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