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临床护理路径对分娩镇痛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4-05-15

聂颖,朱木枝,吴颖文,何林洁,戴文兰,宗银东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产科,广东 广州 510700

0 引言

当前自然分娩已经逐渐被产妇接受,为降低分娩给产妇造成的疼痛感,开展椎管内麻醉镇痛能够发挥良好的分娩镇痛效果,得到产妇的普遍接受。在分娩镇痛期间,护理人员可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实施新产程标准,要求充分试产降低人工干预,促进自然分娩,对产科护理人员服务水平提出较高要求[1]。目前,临床在分娩镇痛产程管理方面,通常开展常规监测,并予以心理支持,导致管理水平不高。故而,需要探寻更加有效且规范的护理方式。临床护理路径在满足优质护理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对工作流程进行优化,根据标准护理计划制定护理模式,保障护理人员能够主动、有计划地开展工作[2]。当前临床护理路径在多种疾病干预方面均获得良好效果,但在分娩镇痛方面的研究较少,仍需开展深入分析。为此,本文选择分娩镇痛产妇开展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现就研究相关内容作出以下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群体为本院接收的无痛分娩产妇300例,研究启动于2021年4月,完成在2022年1月,通过随机摸红蓝球方式将所有产妇划分成常规组以及实验组,其中摸红球为常规组(150例),摸蓝球为实验组(150例)。常规组中,初产妇119例、经产妇31例;年龄24~35岁,平均(30.05±2.78)岁;妊娠周期37~42周,平均(39.13±1.01)周;妊娠次数1~3次,平均(1.58±0.50)次。实验组中,初产妇122例,经产妇数量28例;年龄25~36岁,平均(30.10±2.85)岁;妊娠周期37~42周,平均(39.17±1.05)周;妊娠次数1~3次,平均(1.62±0.53)次。针对本次研究内一般数据选择统计学软件实施分析,计算结果得出P>0.05,提示该种分组形式具有可行性。本院专家在对研究内容审核后表示符合医学伦理要求。

纳入标准[3]:①全部产妇均为单胎妊娠;②所有产妇均为足月分娩;③产妇及其家属同意,自愿签订医疗文书。

排除标准[4]:①存在妊娠期严重合并症者;②存在显著麻醉后不良反应者;③急性胎儿宫内窘迫者;④中转剖宫产者;⑤产妇有明显精神功能异常情况,正常言语无法顺利沟通者。

1.2 研究方法

全部产妇均在有规律性宫缩,同时宫颈口扩张2~3cm时实施硬膜外穿刺,选择罗哌卡因注射液进行椎管内连续泵入,在宫口扩张8cm后减量并维持,在宫口开全后使用最小剂量或是停药,告知产妇在第二产程屏气用力。

予以常规组产妇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严密监测其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密切观察产程进展情况,依据护理常规以及护理人员自身经验水平实施干预措施等。

予以实验组产妇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措施有:①组建团队,选择产科主任、产房护士长以及专科护士组成专业团队,其通过查阅相关书籍以及资料,并结合当前临床护理常规制定无痛分娩护理路径表。依据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将时间顺序当作横轴,将观察护理措施当作纵轴,制作计划表。②实施措施,分别在麻醉前后、产程中、分娩时以及产后2h内使用计划表对产妇进行判断、监测,查看其是否出现麻醉副反应、开展健康宣教以及实施各项专科护理措施等,包含心理支持、健康宣教、体位和活动、舒适和营养、基础护理以及专科护理等。护理人员依据临床路径表开展相关措施,在完成一项内容后打钩,同时做好交接班工作。护士长需要不定期监督执行情况,并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评价,通过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逐渐提升干预效果。

1.3 观察项目

(1)对比每组产妇第一产程以及第二产程时间。

(2)对比每组产妇产时以及产后2h、24h出血量。

(3)对比每组会阴侧切、产后排尿困难以及尿潴留发生情况。

(4)对比每组产妇满意度情况。使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开展判断,满分是100分,依据最终得分情况制定满意度程度,分别是满意度低(最终得分在0~70分)、满意度中等(最终得分在71~90分)、满意度高(最终得分在91~100分)。总满意度即为满意度中等以及满意度高的总和。

1.4 数据处理

在本文内,以SPSS 22.0计算软件对全部数据实施计算,百分比表达计数资料,开展χ2检测;()表达计量资料,开展t检测,若计算结果表明P<0.05,说明对比数据间有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研究结果

2.1 对比每组产妇第一产程以及第二产程时间

两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常规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长于实验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每组产妇第一产程以及 第二产程时间差异()

表1 每组产妇第一产程以及 第二产程时间差异()

2.2 对比每组产妇产时以及产后2h、24h出血量

常规组产妇产时以及产后2h、24h出血量均高于实验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每组产妇产时以及产后2h、24h 出血量差异()

表2 每组产妇产时以及产后2h、24h 出血量差异()

2.3 对比每组会阴侧切、产后排尿困难以及尿潴留发生情况

常规组产妇会阴侧切、产后排尿困难以及尿潴留发生率均高于实验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每组会阴侧切、产后排尿困难以及 尿潴留发生率差异[n(%)]

2.4 对比每组产妇满意度情况

常规组产妇总满意度低于实验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每组产妇满意度差异[n(%)]

3 讨论

分娩是女性人生中重要的环节,分娩期间阵发性子宫收缩所引起的疼痛感,属于强烈应激源,会给产妇造成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极易使得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出现异常变化,对分娩产生不利影响[5]。通过开展椎管内麻醉镇痛,能够降低疼痛感,改善产妇不良情绪,促使其可积极、主动配合分娩,保障分娩顺利进行[6]。在此期间,护理人员的作用不仅是等待观察以及检查,还需提供符合专科护理要求的个性化服务。因此,临床将探寻何种有效的分娩镇痛管理措施作为研究关键。

常规护理措施缺少全面计划性,并且在主动性和预见性方面较差,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措施时通常依据自身临床经验开展,导致护理措施主观随意性较大,因此产妇满意度不高[7]。在钱林[8]的研究中,对自然分娩产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后产妇产程时间有明显缩短,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因此其认为对产妇开展临床护理路径,能够缩短产程,提升满意度。本次研究中,在第二产程时间方面,实验组相较于常规组短;在产时以及产后2h、24h出血量方面,实验组相较于常规组低。分析结果可知,开展分娩镇痛,镇痛药物会导致产妇盆底肌肉松弛,极易使得第二产程延长。临床护理路径主要是指医院有关专业医护人员组成小组,共同对一种疾病的治疗、护理以及康复制定工作计划和工作程序,利用临床实践适当完善和修改计划,进而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确保病患能够获得更加优质的服务[9]。对产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在第二产程通过全面判断,并选择限制性会阴侧切,在保障安全的同时,还可有效缩短第二产程时间。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措施流程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处理,强化护理人员服务意识以及行为,能够纠正常规护理的主观随意性,进而可改善分娩结局[10]。另外,开展标准化宣教,在产前以及产后全过程中贯穿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及时对产妇进行分娩知识宣教,予以其心理支持,能够改善其不良情绪,避免机体出现强烈应激反应,可一定程度上减少出血量[11]。本次研究中,在会阴侧切、产后排尿困难以及尿潴留发生率方面,实验组相较于常规组低;在满意度方面,实验组相较于常规组高。分析结果可知,在产程中护理人员协助产妇间隔1~2h下床排空膀胱,并在产后鼓励产妇增加饮水量,介绍排空膀胱的必要性,并指导其尽早下床排尿。针对出现排尿困难的产妇,及时进行按摩、会阴部热敷以及膀胱底部按压等,因此能够减少排尿困难以及尿潴留出现率。通过组建专业团队,提前制定规范且有效的护理计划,能够指导护理人员开展有预见性的护理服务,并且还可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进而为产妇提供有效的服务[12-13]。另外,产妇对自身护理目标也有清晰认识,进而能够主动参与自身护理工作中,对护理流程进行规范,减少不合理以及不必要的医疗护理行为,同时强化护理行为计划性,因此产妇满意度较高。

综上所述,对分娩镇痛的产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够缩短产程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会阴侧切、产后排尿困难以及尿潴留发生率,提高满意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