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宋洁婵,肖必
广州市越秀区人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医务科,广东 广州 510120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是以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皮肤和神经的一种感染性疾病,以身体单侧的成簇水疱为主要临床症状,急性期病毒可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出现集簇性的疱疹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临床治疗该疾病以使用阿昔洛韦片抗病毒、甲钴胺胶囊、维生素B1营养神经以消炎止痛等对症治疗为主,但是在相关研究中[2]发现该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同患者免疫功能具有密切联系,而常规对症治疗方案于调节免疫功能作用单一,因此即便予以常规西医治疗后,患者疱疹消失时间缓慢、病情易复发且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仍较高,致使临床疗效不尽如人意[3]。中医认为HZ属于“蛇串疮”范畴,以肝经火毒以及湿热毒蕴为主要病机,因此中医治疗该疾病以疏肝理气,清热解毒为主要治疗原则。清胆利肝汤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火针则是将特制的针具烧至炽白后,刺入皮疹处,进而达到祛除疾患的目的,将以上两者用于该疾病的治疗可能有效。基于此,本院进行相关研究,结果如下。
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19年10月-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65例HZ急性期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纳入标准:①西医诊断符合HZ诊断标准[4];②中医诊断符合蛇串疮诊断标准[5];③近一个月内无免疫抑制剂服用史。排除标准:①对试验所用药物过敏者;②处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③伴有认知功能障碍者;④失访者。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37~66岁,平均(51.45±13.21)岁;病程3~5d,平均(4.18±0.54)d。观察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37~65岁,平均(51.36±13.19)岁;病程3~5d,平均(4.212±0.62)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以上试验均取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遵医嘱予以阿昔洛韦片(石家庄以岭药业,国药准字H20054050,规格:0.1g/片)、甲钴胺胶囊(福建华海药业,国药准字H20070137,规格:0.5mg/粒)、维生素B1(天津中津药业,国药准字H12020030,规格:5mg/片)以及加巴喷丁胶囊(江苏恒瑞医药,国药准字H20030662,规格:0.1g/粒)治疗,并且在皮肤破损处涂以阿昔洛韦软膏(重庆科瑞制药,国药准字H50020918,规格:20g/支)。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清胆利肝汤(生地、苦参、甘草各10g;夏枯草、青黛、蒲公英各20g;龙胆草、栀子、赤芍、败酱草、白芍、元胡、牡丹皮各15g;煎水服用,每剂约600mL,分两次服用,每日一剂,连服2周)结合火针(根据疱疹发生的部位,指导患者取合适体位,充分暴露疱疹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后,从疱疹的起始端开始治疗。右手持针并放在酒精的外焰中,烧至其颜色发亮,从酒精上移除,快速的点刺与疱疹部位,以刺破疱疹并深入其底部为宜)治疗。治疗前3天,每天1次,之后每隔1天进行1次。
两组均持续治疗两周,并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随访。
(1)临床疗效[6]:治疗两周后,疱疹完全结痂,疼痛消失为治愈;疱疹70%以上结痂,疼痛基本消失为显效;疱疹消失在30%~70%之间,疼痛有明显减轻为有效;以上症状均无改善甚至加重者则为无效。
(2)免疫水平:治疗前以及治疗两周后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成熟T淋巴细胞(CD3+)诱导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CD4+)、抑制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CD8+)。
(3)后遗神经痛发生率:随访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后遗神经痛发生率。
治疗两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治疗效果对比[n(%)]
治疗前两组患者CD3+、CD4+、CD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两周后,两组CD3+、CD4+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CD8+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免疫水平对比()
表2 免疫水平对比()
注:*P<0.05,与治疗前组内比较。
随访结束后,观察组3例发生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3/33(9.09%);对照组8例发生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8/32(25.00%)(χ²=3.910,P=0.047)。
HZ是一种属于DNA病毒组的水痘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时,病毒可生长繁殖,导致皮肤以及神经产生炎症,进而在腰部、胸部等部位出现集簇性的疱疹,而急性期患者脊髓背根、颅神经、三叉神经以及膝状神经节均伴有明显的疼痛感,增加患者痛苦[7],临床虽会予以对症治疗但是临床症状改善缓慢且后遗神经痛发生率高,但仍不能有效改善生活质量[8],因此探寻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于患者意义重大。清胆利肝汤中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之功效;生地、赤芍、败酱草、牡丹皮、夏枯草、青黛、蒲公英有清热凉血之功效;苦参有清热燥湿之功效;栀子有护肝利胆、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之功效;白芍有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功效;元胡可止痛。甘草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之功效;火针,是用火烧红的针尖迅速刺入相应部位内,进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将其用于该疾病的治疗中可能会更有效。
本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7.88%vs.65.63%)(P<0.05),观察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9.09%)低于对照组(25.00%),说明清胆利肝汤结合火针治疗该疾病不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还可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可能的原因是清胆利肝汤中蒲公英的有效成分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NF-κB通路,调节细胞、生长因子以及影响凋亡的基因表达,进而对包括炎症因子在内的多种物质的表达进行抑制,降低炎症水平[9],夏枯草的有效成分通过激活Nrf2,提高HO-1,eNOS的含量,抑制ROS/NF-kB通路和LPS诱导的多种炎症因子的释放,降低炎症水平,减轻炎性浸润,缓解临床症状[10],而元胡中的THP为DA受体阻滞剂、可通过抑制下丘脑的诱发电位,减少交感神经节后末梢释放应激性物质[11],进而提高临床疗效。同时火针一方面运用高温不仅加快疱疹处的血液循环,还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其防御功能,减轻并消散病灶周围的水肿及炎性反应,进而促进皮损恢复,另一方面可以使阻塞的经络得以疏通,促进气血运行,起到通则不痛的作用[12],进而减轻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本研究中治疗前两组患者CD3+、CD4+、CD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两周后,两组CD3+、CD4+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CD8+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清胆利肝汤结合火针治疗HZ急性期患者可以改善免疫功能,可能的原因是苦参有效成分苦参碱可以下调P-1kB和IOS的表达;栀子的有效成分栀子苷通过阻断NFkB-P65的表达,激活T细胞,对免疫功能进行调节[13];夏枯草的乙醇提取液能体液免疫反应,还可使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达到调节免疫的功能,而甘草调和诸药的作用可以各个方剂更好的发挥药效。
综上所述,清胆利肝汤结合火针治疗HZ急性期患者通过调节患者免疫功能,进而提高临床疗效且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更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