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青少年瞳孔直径、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量与近视发展的关系探讨

时间:2024-05-15

黄绮琼,郭俊豪,李达,马丽娜,蔡欣,梁美芳

韶关爱尔眼科医院,广东 韶关 512000

0 引言

近视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眼科疾病,其发病率较高,并多始于儿童、青少年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几年近视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已逐渐发展为全球不可忽略、需重视的问题[1]。而在我国,绝大多数青少年学业繁重,近距离做作业对青少年的眼睛造成损伤,长此以往,导致青少年近视,对身体健康、日常生活均造成影响。其中病理性的近视会使眼球结构发生改变,严重者可能会发生白内障、青光眼等并发症,出现不可逆转的症状[2]。因此分析青少年近视发展的原因并及时预防是十分重要的。青少年发生近视的原因复杂,其中瞳孔直径大小与光入量密切相连,其大小可能会影响成像清晰程度等情况,而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量是近几年提出的关于近视的一个研究方向,其与屈光情况紧密相关,用屈光度反映周边视网膜成像情况,从而了解近视发展情况。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青少年瞳孔直径、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量与近视发展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本院检查并确诊为近视的青少年6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为8~17岁、低中度近视的青少年;②双眼眼压均正常;③能配合完成相关检查,经佩戴眼镜能使双眼矫正视力能达到1.0及以上;④受试者及其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的角膜炎、白内障等眼部疾病患者;②屈光介质混浊,影响检查和生成眼部图像模糊;③存在眼部外伤史或手术史;④曾接受过佩戴眼镜矫正视力;⑤伴有精神疾病或交流沟通上存在障碍;⑥先天性近视者;⑦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引起眼底病变的全身系统疾病,导致出现近视;⑧家族存在青光眼或高度近视遗传史。将60例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同期检查视力正常的青少年58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13.47±3.37)岁;其中8~11岁患者20例,12~14岁患者23例,15~17岁患者17例。对照组青少年男31例,女27例;平均年龄(13.38±3.42)岁;其中8~11岁患者18例,12~14岁患者24例,15~17岁患者16例。上述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青少年在进行医院验光检测前,均给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字准H20050546)连续滴5滴,5min滴一次,共滴6次。全部滴完后使用综合验光仪(TOPCON ACP-8EM)对患儿进行验光,并用光学生物检测仪(OA-2000)检测眼轴长度、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使用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测角膜厚度(CCT),共检测3次,取其平均值。测量时保证受试者头、眼位置固定,并注视同一靶心。在暗室条件下,指导受试者头、额、眼睛正确放置位置,并由一位技术熟练的医师调节焦距,通过角膜地形图系统完成角膜曲率及瞳孔直径的测量。测量结束后使用波前相差仪以转动研究注视方式,测量中心凹、鼻颞侧30°的周边像差,共测量3次并取其平均值。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软件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包,所得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采用()表示,行t检验,参数间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青少年眼球生物学相关参数比较

观察组不同年龄青少年ACD、LT、角膜曲率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年龄青少年CCT、眼轴长度、瞳孔直径及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距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年龄越大,CCT等值也随之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年龄青少年眼球生物学相关参数比较()

表1 两组不同年龄青少年眼球生物学相关参数比较()

2.2 观察组患儿不同眼部生理学参数与近视增长量之间的关系

瞳孔直径、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量较小者其屈光增长量也较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患儿不同眼部生理学参数与近视增长量之间的关系()

表2 观察组患儿不同眼部生理学参数与近视增长量之间的关系()

2.3 瞳孔直径、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量与近视发展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近视青少年的屈光增长量与瞳孔直径呈正相关(r=0.983,P<0.05);与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量呈正相关(r=0.978,P<0.05),见图1、图2。

图1 屈光增长量与瞳孔直径呈正相关

图2 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量呈正相关

3 讨论

近视属于屈光不正,是指眼睛在放松状态下,光进入眼睛视网膜成像模糊。近视的发病机制不明,遗传、环境、用眼不当等均可诱发近视[3]。近几年近视的发病率在不断增加,并呈现一种年轻化的趋势,故青少年近视现象也越来越多见,而青少年近视具有发病早、进展快、度数加深等一系列趋势,若未及时预防并矫正,随着度数的加深,可能会导致其发生眼底病变,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失明的现象。因此寻找并预防与青少年近视有关的因素是十分重要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同年龄青少年ACD、LT、角膜曲率均略高于对照组,但并无明显差异。这与符俊达等[4]研究相符,提示青少年近视与ACD、LT、角膜曲率并无相关性。而有关近视病理发展机制的研究表明,大多数青少年近视患者都存在眼轴增长的现象。本研究结果也显示不同年龄青少年CCT、眼轴长度、瞳孔直径及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距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有相关研究表明,眼轴长度与身高成正相关关系,身高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长,眼轴长度随之增长后会使眼球底部逐渐转变为长椭圆形,长椭圆形的结构容易引起青少年眼睛周边视网膜呈现远视性离焦,远视性离焦形态会影响屈光发育,屈光发育不正,则引起青少年近视[5]。瞳孔直径决定瞳孔的大小,瞳孔大小决定视网膜成像大小,而成像的清晰度与光摄入量的强弱有关,若光摄入量较少,屈光状态也随之受影响,故在不同光摄入量的情况下,屈光形态也随之改变,导致瞳孔大小发生变化,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发生改变,影响成像的清晰度,诱发青少年近视[6-7]。本研究结果也显示,瞳孔直径、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量较小者其屈光增长量也较小。这表明瞳孔直径和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量越大,屈光增长量也越高。这可能与未及时校正视眼,导致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量增加,没有及时校正,长时间处于近距离的调节状态,导致近视的青少年适应了视网膜呈现模糊状态,促进瞳孔直径及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量增加[8]。另本研究分析了屈光增长度与瞳孔直径、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量之间的关系,显示屈光增长度与这两者呈正相关关系,表明瞳孔直径和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量值越大,青少年近视程度越深[9-10]。

综上所述,瞳孔直径和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量与屈光增长度密切相连,二者数值越大,近视情况越严重,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其青少年近视发展情况与ACD、LT、角膜曲率等眼部生物学参数还需进一步研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