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链式管理流程在急诊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中对患者急诊服务时限及工作衔接情况的影响

时间:2024-05-15

杨凤华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 急诊科,广东 肇庆 526000

0 引言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常因脑部供血血管内壁上的小栓子脱落导致血管栓塞,如不及时救治,可造成永久性神经损伤甚至死亡[1]。溶栓治疗是目前公认的脑卒中最有效的救治方法,但有严格的时间窗要求,越早进行溶栓治疗,恢复越好。常规的急救流程没有固定的医护人员进行抢救,可能因为急救过程中没有明确各自的服务范围,不能有效衔接救治工作而延迟抢救时间,因此,采取高效的急救流程争取抢救时间对脑卒中患者至关重要。链式管理流程是以单个的环节为管理对象,将内部横向和纵向的每一个管理环节串联在一起,以保证救治工作的有效性和连续性[2],但目前链式管理流程在国内应用尚不成熟,故本研究旨在探析链式管理流程在急诊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中对患者急诊服务时限及工作衔接情况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及伦理委员会批准,将本院2018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按照其在急诊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中采取的流程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51~69岁,平均(57.23±2.67)岁;高血压12例,糖尿病9例。观察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50~68岁,平均(56.78±2.53)岁;高血压13例,糖尿病10例。上述一般资料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急诊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3];②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时间窗[4];③无其他脑部恶性疾病者。

排除标准:①出血性脑卒中;②严重高血压未能控制者;③脱落病例。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心电图、血常规、血糖、血压检查,吸氧,动态心电监护,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流程。院前:接120电话,立即通知医生、护士、驾驶员出发,迅速到达目的地,检查患者,评估病情,初步处理,护送患者至急诊科。院内:与急诊科护士交接病情,完成院前护理记录,整理病历,急诊科接诊,给予常规护理治疗、问诊、查体,开化验单,抽血、化验,影像检查,神经内科会诊、确诊后行溶栓治疗。

观察组:采取脑卒中急救绿色通道链式管理流程。链式管理流程由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和专科病房急救三个环节组成,三者分工明确,无缝交接,由门急诊、放射科、检验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药房等多部门协作组成脑卒中溶栓治疗绿色通道。从出车、诊断识别、评估、检验、影像、溶栓各流程环环相接。医院对所有院前急救医护人员进行严格培训,要求全员掌握脑卒中的初筛和处理,10min内在急救车上完成病史采集和病情初步评估,做好生命体征等记录,并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待命。急诊抢救室护士提前做好平车、监护、抢救药物和器械的准备,患者到达院内急诊科后,院前急救护士迅速与急诊护士交接病情,急诊护士立即启动脑卒中溶栓治疗绿色通道,先救治患者后缴费,同时呼叫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经验丰富的医生10min内到达放射科共同诊治患者,要求医生10min内完成体格检查并再次评估诊断,25min内完成脑部CT检查并出结果,30min内出凝血、生化、血常规结果,专人陪同患者做相关检查并同患者家属沟通签字,检查结果出后立即送入抢救室行溶栓治疗,尽量将患者溶栓等待时间控制在60min以内,溶栓治疗后,将患者转入专科病房持续监护。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急诊服务时限和急救工作衔接情况。

(1)急诊服务时限:包括院前急救完成病史采集和初步评估病情的时间(A)、就诊至院内完成体格检查和再次评估病情的时间(B)、就诊至完成脑部CT检查并出结果的时间(C)、就诊至进行溶栓治疗的时间(D)。

(2)急救工作衔接情况:包括提前通知相关科室待命率(E)、提前准备抢救设备率(F)、交接时告知病情率(G)。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录入SPSS 22.1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急诊服务时限对比

观察组急诊服务时限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急诊服务时限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急诊服务时限对比()

2.2 两组患者急救工作衔接情况对比

观察组急救工作衔接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急救工作衔接情况对比[n(%)]

3 讨论

脑卒中具有“三高”的特点,即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5]。该病治疗的关键是尽早开通阻塞的血管,在脑组织完全坏死之前进行溶栓治疗,恢复脑部血流再灌注对改善脑缺血程度、挽救濒死脑组织具有重要作用,但溶栓治疗有严格的时间窗要求,发病4.5h内是溶栓的最佳时间[6],越早溶栓,预后越好。常规的急救流程中急救医护人员缺乏系统化的专业培训,导致急救过程中缺乏默契度,急救工作不能有效衔接,而延迟溶栓治疗时间,因此,优化脑卒中患者急救流程势在必行。链式管理流程由多个环节组成,各环节相互承接,相互配合以提高效率[7],应用于急救治疗中能取得不错的效果,故本研究探析链式管理流程在急诊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中对患者急诊服务时限及工作衔接情况的影响。

链式管理流程由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和专科病房急救三个环节组成,出车、诊断识别、评估、检验、影像、溶栓各流程环环相接[8]。具体流程如下:医院对所有院前急救的医护人员进行严格培训,要求全员掌握脑卒中的初筛和处理,10min内在急救车上完成病史采集和病情初步评估,做好生命体征等记录,并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待命。急诊抢救室护士提前做好监护、抢救药物和器械的准备,患者到达院内急诊科后,院前急救护士迅速与急诊护士交接病情,做到无缝衔接。急诊护士立即启动由门急诊、放射科、检验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药房等多部门协作组成脑卒中溶栓治疗绿色通道,做到优先检查、优先化验、优先出结果。同时呼叫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经验丰富的医生10min内到达放射科共同诊治患者,要求医生10min内完成体格检查并再次评估诊断,25min内完成脑部CT检查并出结果,30min内出凝血、生化、血常规结果,分秒必争,以争取抢救时间[9]。专人陪同患者做相关检查并同患者家属沟通签字,检查结果出来后立即送入抢救室行溶栓治疗,之后将患者转入专科病房持续监护[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急诊服务时限均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链式管理流程在急诊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中可以缩短院急诊服务时限。究其原因,链式管理流程通过将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和专科病房急救三个环节紧密连接,严格要求医护人员做到10min内在急救车上完成病史采集和病情初步评估,要求患者到院10min内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的医生到达放射科共同诊治患者,10min内完成体格检查并再次评估诊断,25min内完成脑部CT检查并出结果,30min内出凝血、生化、血常规结果,分秒必争,以争取溶栓时间,从而缩短院急诊服务时限。

本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急救工作衔接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链式管理流程在急诊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中可有效改善急救工作衔接情况。其原因是,链式管理流程将出车、诊断识别、评估、检验、影像、溶栓各流程环环相接,院前急救护士在急救车上完成病史采集和病情初步评估,做好生命体征等记录,到达院内急诊科后迅速与急诊护士交接病情,提前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待命,使各科室有序协作迅速完成患者各项检查,从而善急救工作衔接情况。

综上所述,链式管理流程在急诊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中可以缩短院急诊服务时限,改善急救工作衔接情况,值得进一步应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