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杨锡仪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广东 佛山 528226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为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所致的一种慢性肾脏疾病,为肾衰竭的重要原因[1]。有研究表示,DN早期肾脏病理改变是可逆转的,及时采取合理措施干预可有效阻止DN发展为肾衰竭,故积极探索DN致病原因及临床诊断方法对延缓DN进展、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2]。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证实,维生素D除参与钙磷代谢外,还参与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与发展,多数T2DM患者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现象[3]。25羟基维生素D为维生素D的活性型,有研究表示其与机体尿蛋白排泄率、T2DM、DN发病率有密切关系[4]。本研究从2018年2月-2019年2月抽取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旨在探究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从2018年2月-2019年2月抽取T2DM患者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47~75岁,平均(62.35±2.81)岁;糖尿病病程2~17年,平均(9.81±1.23)年。尿蛋白排泄率(uAER)分组标准:uAER<30mg/24h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31),uAER≥30mg/24h为DN组(n=19),其中uAER>300mg/24h为大量白蛋白尿组(n=7),uAER在30至300mg/24h之间为微量白蛋白尿组(n=12)。25羟基维生素D分组标准:维生素D含量≥30μg/L为正常组(n=22),维生素D含量在20~30μg/L之间为维生素D不足组(n=12),≤20μg/L为维生素D缺乏组(n=16)。
纳入标准: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及家属均对研究知情,并签订同意书;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合并急性心脑血管疾病者;合并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合并肾病综合征者;存在甲状腺、骨质疏松等影响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疾病者;近3个月使用维生素D制剂或钙剂者;近期有泌尿系手术史或尿路感染史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近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者;精神疾病者;临床资料不完整或丢失者;配合依从性较差者。
测量所有患者身高及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BMI≥28kg/m2判定为肥胖。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离心半径13.5cm,以3000r/min离心10min后分离血清,置于-70℃保存,应用广州金域检验公司的串联质谱法对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进行测定。应用透散射比浊法对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血肌酐进行测定。应用本院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测定。于清晨7点嘱患者排空尿液弃去后,留取尿液到次日清晨7点,应免疫比浊法对患者尿微量蛋白蛋进行测定,uAER=尿微量蛋白蛋×24h尿量/(24h·60min)(μg/min)。吸烟史定义为调查时每日均吸烟者,BMI指数在25~29.9kg/m2之间判断为肥胖。
研究分析软件为SPSS 19.0,()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维生素D水平与DN关系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组患者性别、年龄、BMI、吸烟史、TC、TG、HDL-C、LDL-C各项指标相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DN组肥胖率、糖尿病病程、高血压史、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肌酐水平、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各项指标均与正常白蛋白尿组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各组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各组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化血红蛋白各项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维生素D缺乏组维生素D水平、BMI、肥胖率、TC、TG、HDL-C、LDL-C、血肌酐、糖尿病肾病发生率、大量蛋白尿率、uAER水平各指标与其他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不同维生素D 水平患者临床资料差异( )
表2 不同维生素D 水平患者临床资料差异( )
将有无糖尿病肾病作为因变量,以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BMI、体重、高血压史、吸烟史、血脂等因素后,结果显示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uAER呈负相关性(r=-1.791,P=0.005),且缺乏维生素D可使糖尿病肾病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
DN为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DN为导致肾衰竭的主要原因,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由于巨细胞介导的细胞内吞作用会明显降低,25羟基维生素D结合蛋白随蛋白尿丢失及体内多种尿毒素等影响,可造成25羟基维生素D合成、代谢、转运等功能障碍,故肾功能不全者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发生率相比正常人更高[5]。
有研究表示,T2DM患者体内多缺乏25羟基维生素D,认为缺乏25羟基维生素D可导致T2DM发病率上升[6]。亦有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与DN发生及发展有一定关系,维生素D可与VDR结合发挥生物活性作用,而VDR在肾脏分布及DN损害部位具有重叠性,故推测25羟基维生素D在DN发病内可发挥重要作用[7]。探究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DN的关系近年来逐渐成为临床热门研究。
大量文献表明25羟基维生素D对肾功能有保护效应,其对肾脏保护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8-10]:①可对高糖诱导的RAS系统激活进行抑制,促使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减少。②可对趋化因子、炎性因子等分泌进行抑制,减少巨噬细胞浸润病灶局部。③可使细胞外基质沉积减少,使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进行逆转。本次研究对受试者25羟基维生素D含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5组患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呈现DN组<正常组的趋势,且大量蛋白尿组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微量白蛋白尿组,提示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下降与DN发生及发展有一定关系。
李文和[11]研究结果显示,T2DM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占比59.7%,尤其是糖尿病肾病患者缺乏维生素D更为严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50例糖尿病患者中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28例,占比56.0%(28/50),与李文和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此外本次研究结果显示,DN组的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明显较正常组更低,亦证实了DN与维生素不足或缺乏存在一定关系。朱源[12]研究结果表明维生素D缺乏患者的DN发病率明显高于维生素D不足及正常者,校正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等危险因素后,显示维生素D缺乏为D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维生素D缺乏组DN发病率为43.75%,明显较正常组、维生素D不足组13.64%、33.33%更低,将有无糖尿病肾病作为因变量,以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BMI、体重、高血压史、吸烟史、血脂等因素后,结果显示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uAER呈负相关性,提示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DN发生有密切关系,与朱源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目前临床对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可以确定高血糖所致代谢异常、遗传因素、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高血压等因素均为导致DN的原因之一[13]。近年来亦有研究证实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不足或缺乏均会导致T2DM患者DN发病率升高,故临床对T2DM患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进行检测可较好预测是否发生DN,便于及时采取合理措施干预,对临床防治DN发生、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14-15]。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患者多存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偏低现象,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DN发生及发展具有一定关系,其水平下降患者发生DN的风险会相对提高,通过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可有效预测DN发生,便于临床及时采取措施防治DN。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