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徐家斌,陈杰,刘红宇
(泗阳县中医院,江苏 泗阳 223700)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发生在患者桡骨远端2~3cm的骨折,多见于老年女性,患病后可见患者患处肿胀,有压痛等感觉,且均可出现严重程度不同的活动受限等症状,因此需要对患者采取手术治疗[1-3]。本次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不稳定型患者采用经掌侧入路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旨在分析该类手术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详见下文所示。
将本院在2019年1月-2022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总共24例,其中男10例,女14例,年龄为23~88岁,平均(56.33±3.23)岁;致伤原因包括摔伤10例,车祸14例;C2型患者13例,C3型患者11例。
纳入标准:患者均经由临床影像学等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需采取经掌侧入路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临床资料完整;无手术相关禁忌证;手术开始前均知情研究内容并资源加入。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精神障碍、凝血功能异常、全身系统疾病、免疫疾病者;存在手术相关禁忌证者;其他严重肢体活动障碍者;临床资料不完整;意识模糊或不愿积极配合治疗开展者;伴有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者。
所有患者均需采用经掌侧入路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治疗方式为:患者采取麻醉后取仰卧位,经患肢驱血后扎气囊止血带,将患肢放于手术台上,手术时应沿桡侧动脉及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进入,注意避开患肢血管及神经,分离显露旋前方肌,L型切断旋前方肌,并向近端完整剥离,完成后剥离两侧骨膜,露出骨折部位,清除骨折部位残端软组织以及血凝块,在C臂机的引导下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后,注意观察尺偏角以及掌倾角是否恢复到正常的位置,避免桡骨长度轴出现短缩现象,手术中应保留完好的骨折块,以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正常的桡骨长度,手术中注意观察患者桡侧远端关节面受损程度,对关节面移位、分离、塌陷部位进行纠正,利用C臂机观察复位情况,满意后可使用克氏针进行固定,随后选择大小合适的加压锁定钢板放置在桡骨远端掌侧,调整合适的位置固定,在骨折远端骨干部位使用螺钉固位,并固定近侧钢板以及远端骨折块,螺钉不可在骨折线上固定;在C臂机引导下调整螺钉、钢板等位置,注意避免螺钉打入关节腔,避免螺钉较长导致肌腱损伤;手术完成后冲洗切口,可吸收肠线缝合修复切断的旋前方肌覆盖钢板及螺钉表面,留置切口负压引流管一根另开口引出,逐层缝合关闭切口,无菌敷料外敷纱布绷带加压包扎,松开止血带。
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在治疗完成后临床检查相关指标均恢复至正常状态,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疾病无恶化;在治疗完成后临床检查相关指标均逐渐趋近于正常状态,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疾病无恶化;无效:在治疗完成后临床检查相关指标并未出现明显变化,临床症状并未消失,病情逐渐加重。治疗总有效为显效与有效总和。
ADL评分:采用日常生活功能量表对患者治疗后生活能力进行评估,总分在0~100分,分数越高时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高。
VAS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总分为10分,分数越低时说明患者疼痛感觉越小。
分析在患者治疗前后的掌倾角度、尺偏角度以及桡骨长度水平变化。
临床症状:包括患者患处肿胀、压痛及活动受限改善情况。
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对患者采取干预治疗后可见,治疗显效15例,占比62.5%,治疗有效7例,占比29.2%,治疗总有效率为91.7%,其中2例患者治疗效果较差,在针对患者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后患者均康复出院。
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的掌倾角度、尺偏角度以及桡骨长度明显上升,治疗前后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所示。
表1 患者治疗前后掌倾角度、尺偏角度以及桡骨长度水平变化对比分析()
表1 患者治疗前后掌倾角度、尺偏角度以及桡骨长度水平变化对比分析()
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疼痛评分VAS更小,生活能力ADL评分明显更高,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2所示。
表2 患者治疗前后ADL、VAS评分对比分析()
表2 患者治疗前后ADL、VAS评分对比分析()
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治疗前后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3所示。
表3 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分析[n(%)]
近年来,随着群众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等的不断变化,桡骨远端骨折患病率逐年增长,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4]。而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由于骨折后骨愈合受到骨折块之间稳定性、解剖复位情况等的影响,因此不稳定型骨折患者术后普遍恢复效果较低,治疗后患者更容易出现后遗症等情况,加重了对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5]。有研究学者将经掌侧入路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应用在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发现,该种手术方式能够使骨折复位更加精准,且在治疗后能够改善患者腕关节正常解剖位置,在患者手术治疗后由于切开复位的原因患者能够尽早进行康复锻炼,从而提高关节功能恢复效果[6]。该手术采取掌侧入路的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更好地显露患者骨折部位,较背侧入路更有治疗优势,且掌侧面的骨床较为平坦,更有利于放置钢板治疗[7]。此外,更有研究学者发现,掌侧部位的解剖标志较背侧清晰,能够在C臂机帮助下更好地复位[8]。一般情况下,患者骨折后可能出现严重程度不同的正中神经受损等情况,而掌侧入路的方式能够在手术时切开腕管减压,避免腕管综合征等并发症出现,旋前方肌能够覆盖在钢板表面,充分将腕管内组织与钢板隔离,从而避免钢板与正中神经、肌腱产生摩擦,避免在患者治疗后产生肌腱炎、腕管综合征等并发症[9-11]。同时,该种手术方式也可利用螺钉直接支撑骨折固位,从而降低掌倾角丢失度,对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有较高的疗效。但在治疗时应注意当患者桡骨远端背侧骨折且骨折块较大的情况下应选择采取背侧入路手术治疗,或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12-15]。
本次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不稳定型患者采用经掌侧入路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提示经掌侧入路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帮助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此外,在患者治疗后,患处疼痛程度明显降低,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手术完成后可见,患者掌倾角度、尺偏角度以及桡骨长度明显上升,经掌侧入路加压钢板治疗对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帮助改善由于骨折导致的骨角度偏移,稳定性更高,对术后骨预后效果更好,同时能够帮助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治疗痛苦。
综上所述,在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患者采取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对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更有效,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