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张凯
(阳谷县人民医院,山东 阳谷 252300)
慢性骨髓炎一直是骨骼疑难病症之一,因病原微生物侵袭骨骼诱发骨感染性炎症,累及整个骨组织及周围软组织,导致骨坏死及窦道[1]。该疾病病程长且易反复,治疗过程复杂,临床效果难以保证,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增加患者的痛苦。目前还未有特效药治疗,临床治疗难度较大。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学者认为清除病灶、消灭死腔、及时应用敏感抗生素等是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目标,但由于患者病灶周围软组织瘢痕、骨坏死硬化等情况的发生,导致局部血液循环状态并不理想,即便全身抗生素浓度偏高,但难以达到病灶,难以发挥其抗菌效果[2-3]。以往临床治疗主要包括骨水泥、植骨等各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如手术难度大、术后恢复慢等,因此难以满足临床需求。唑来膦酸钠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常用药,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诱导其消亡,避免骨吸收[4]。本研究探讨唑来膦酸钠辅助治疗方案对慢性骨髓炎患者疼痛评分及骨愈合率的影响。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理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慢性骨髓炎患者105例临床资料,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根据辅助治疗方法分为参照组(n=50)和研究组(n=55)。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18~78岁,平均(50.23±8.65)岁;X线诊断分型:中度40例、重度10例;病变部位:胫骨22例、股骨23例、根骨5例。研究组:男24例、女31例;年龄17~75岁,平均(49.75±8.74)岁;X线诊断分型:中度43例、重度12例;病变部位:胫骨25例、股骨26例、根骨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不大(P>0.05)。
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慢性骨髓炎[5];②两组患者均签署手术同意书及研究同意书;③无意识障碍或精神疾病者;④依从性良好。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慢性骨髓炎手术指征者;②对本次治疗药物过敏者;③合并严重心血管、肺部、肝脏等重要器官疾病者;④病理骨折;⑤严重神经血管损伤者。
入组105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均在同一医疗团队中完成全部治疗。
研究组患者应用唑来膦酸钠辅助治疗,药物取自于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34,规格:100mL:5mg,每月治疗1次,每次使用1瓶,疗程共6个月,滴注治疗前叮嘱患者饮用2L温开水,并给予其静脉滴注500mL生理盐水,注意使用多肽、营养骨质钙剂等常规辅助治疗。
对照组患者则实施抗生素抗菌治疗,常规辅助治疗与研究组一致。
1.4.1 两组疼痛程度
参考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VAS)评分,使用刻有数字0~10的直尺作为工具,根据患者自述分析分析其疼痛评分,刻度越大表示疼痛越强烈。
1.4.2 两组骨愈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4.3 炎症因子及血清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检测
抽取患者晨起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展开5000r/min离心处理,时间40min即可,分离血清后将之放置-100℃环境下保存,等待检测。其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其中IL-6、TNF-α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其水平,具体操作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完成;CRP水平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采取自动分析仪完成检测。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较为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6个月疗程后发现,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3及6个月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骨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骨愈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相差较小(P>0.05);经6个月治疗后发现,研究组IL-6、TNF-α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AL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炎症因子改善情况
慢性骨髓炎是一种以破坏骨质为主要表现的骨髓性骨髓炎,该疾病特质病情反复、久治不愈,临床治疗难度较高。即使全身抗生素治疗可有效缓解其症状,但由于局部炎症部位血液供应不足、组织渗透性差,致使临床效果普遍偏低。加上高剂量或长期用药也会导致全身不良反应的出现,同时还会增加患者细菌耐药性。随着研究的深入,多数临床研究认为治疗慢性骨髓炎,其关键在于控制炎症,目的在于消灭病原菌、及时清理炎症组织[6-8]。临床上消灭病原菌需采取足量联合抗生素全身应用治疗,同时还辅以局部抗生素干预,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存在滥用抗生素等因素影响,增加耐药菌株数量,单凭耐药抗菌药物或手术干预单一手段难以治愈,炎症反复出现。因此积极控制感染、保护患者骨组织结构,促使骨组织得以修复,是改善及提升慢性骨髓炎患者临床症状及疗效的有效方式。
唑来膦酸钠作为第三代双磷酸盐制剂,在抑制骨吸收方面表现出较强的药性,具有独特的咪唑环结构,可以快速分布于骨骼中,且能在高骨转化部位聚集,抑制该部位骨吸收。其药物机制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诱导其消亡,避免骨吸收[9-10]。T淋巴细胞作为骨髓中调节骨重建的主要免疫细胞,在张世浩等[11]研究中观察提示,唑来磷酸钠对骨吸收的抑制作用可能与T淋巴细胞作用有关联,T淋巴细胞可影响破骨组织的增殖及分化。本次研究结果分析中显示,经6个月疗程后发现,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3及6个月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骨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唑来膦酸钠起初用于骨质疏松症临床治疗中,有利于缓解骨痛,提升骨密度,改善患者远期生活质量。在骨肿瘤方面也颇有成效,目的在于缓解骨疼痛。部分研究发现[12-14],唑来膦酸钠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破坏骨细胞的前体细胞转成成熟的破骨细胞;减轻破骨细胞对破骨的损伤程度;有效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从而抑制破骨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最后,结果显示经6个月治疗后发现,研究组IL-6、TNF-α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AL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炎症因子水平降低说明局部炎症得以控制,ALP水平提升说明患者唑来膦酸钠辅治能减轻疼痛,促进炎症消除的作用,促进骨愈合,避免病情反复,增加患者痛苦。
综上所述,唑来膦酸钠辅助治疗方案可减轻慢性骨髓炎患者疼痛评分,提高其骨愈合率,有利于其远期健康,值得深入探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