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林文,梁美玲
(1.茂名市中医院 神经内科,广东 茂名 525000;2.茂名市中医院 特诊二区,广东 茂名 525000)
前庭偏头痛(VM)被认为是自发性眩晕的最常见原因,也是头晕的第二常见原因[1]。既往研究报道,前庭偏头痛的终生患病率估计为1%[2],在门诊头痛患者中,其中有10%~20%为前庭偏头痛[3]。发作时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剧烈头痛,并伴有呕吐、恶心等,有些会有肢体麻木等现象[4]。随着疾病的加重,会导致患者难以从事工作,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目前临床治疗以康复训练和改变生活方式为主,但是有效率不高,研究表明仅有36.9%的患者可以改善症状[5]。中医在治疗前庭偏头痛展现了优势。本研究探讨温胆汤加减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前庭偏头痛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前庭偏头痛住院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12例,女33例,年龄41~60岁,平均(50.12±5.13)岁。病程7~28个月,平均(16.21±2.14)个月。观察组男13例,女32例,年龄42~59岁,平均(50.23±5.15)岁。病程6~27个月,平均(16.19±2.13)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①符合《中医内科学》中关于前庭偏头痛的诊断标准[4];②年龄18~60岁;③签署知情同意。
①合并其他前庭性疾病;②近半年有其他原因头痛的既往史;③有肝、肾等重大器官损伤的患者;④妊娠期或者哺乳期患者。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130,6mg*30s),12mg/次,3次/日。服用30d。
观察组采用温胆汤加减治疗,枳实(10g)、半夏(15g)、茯苓(15g)、竹茹(15g)、陈皮(6g)、生姜(6g)、甘草(6g)。根据患者症状加减:党参、黄芪加用于体弱气虚患者;蔓荆子加用于前额痛患者者;吴茱英加用于巅顶痛患者;羌活、葛根加用于头枕部痛患者;柴胡,川芍加用于头两侧痛患者。连服用10d为一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①临床疗效,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头痛、眩晕、呕吐、恶心、肢体麻木等症状全部消失;有效:呕吐、恶心、肢体麻木等症状全部消失,眩晕感明显好转,头痛程度下降,头疼次数减少且每次时间明显缩短,总有效率=(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②眩晕情况,眩晕发作次数、时间及疼痛发作强度,疼痛发作强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代表疼痛越严重;③药物不良反应。
采用SPSS 24.0统计分析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x2检验用于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22%,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56%,两组之间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眩晕发作次数、发作次数和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眩晕发作次数、发作次数和VAS评分更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眩晕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眩晕情况比较()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前庭性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偏头痛疾病,除强烈的头疼以外还同时出现眩晕,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巨大影响。前庭性偏头痛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0~60岁,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年轻人压力不断增加,前庭性偏头痛也有年轻化的缺失。常见的诱因包括有:①睡眠障碍;②压力过大,精神紧张;③接受过度刺激[7-9]。
目前,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药物还比较缺乏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唯有确切疗效的药物,还是按照偏头疼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但是前庭性偏头痛与其他偏头疼的发病机制是有差异的。前庭性偏头痛的原因仍未明确。目前研究学者提出了遗传、神经化学和炎症机制,所有这些机制都来源于偏头痛的病理生理学。偏头痛目前被认为是遗传易感个体的一种神经源性疾病,可能是由于脑干和间脑核团功能失调,激活了头部颅外动脉和颅内动脉周围的感觉神经末梢[10-11]。
临床上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药物主要还是使用治疗偏头疼的药物包括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以及抗癫痫药物等[12]。西医在治疗前庭性偏头痛方面并未展现明显的优势。王淑楠[13]等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的方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是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为12.5%,与本研究对照组的发生率一致。高梅傲[14]等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即熄风健脾化痰法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前庭性偏头痛具有良好的疗效。
本研究采用温胆汤加减治疗前庭性偏头痛取得良好疗效。对照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疗,总有效率为82.22%,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虽然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眩晕发作次数、发作次数和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是观察组治疗后眩晕发作次数、发作次数和VAS评分降低更明显,且(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显著高于观察组2.22%(P<0.05)。温胆汤中,半夏具有燥湿化痰和健胃的作用。陈皮、枳实具有调节气和化痰的作用,如果气通畅,痰便会消失。茯苓具有淡渗和消除湿气的作用,去除湿气,就可以消痰。温胆汤是调理肝胆的常用药,可根据不同症状进行调整。
综上所述,温胆汤加减治疗前庭性偏头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眩晕发作次数、眩晕发作时间、疼痛发作强度,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