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中医络病理论的亚健康失眠人群治未病干预效果评价

时间:2024-05-15

宋晓容,程波敏,林基伟,谭茂卿,李博涵,吴海滨,汪栋材

(深圳市中医院 治未病中心,广东 深圳 518033)

0 引言

失眠是亚健康状态常见症状之一,是由现代生活方式相关的原因所引起的睡眠节律的紊乱,导致难以入睡,或易醒、醒后难再入眠、早醒的一种状态,属中医“不寐”范畴。亚健康失眠研究结果提示70%与气郁质有关。气郁质是由于长期情绪异常、气机郁滞而形成的以性格内向、多愁善感、忧虑脆弱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体质状态[1]。失眠的中医治疗有一定的优势,本研究对60例亚健康失眠症(气郁质)患者应用中医治未病干预治疗,并作了甲皱微循环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深圳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门诊亚健康失眠(气郁质)患者120例,包含男性58例,女62例;年龄为22-64岁,平均(37.00±6.17)岁。采用随机数字表将120例患者分成治未病组60例,西药组6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之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

(1)参照《中国成人失眠诊断和治疗指南》2012版[2]中失眠的相关标准。

(2)根据《中医九种体质量表》的判定标准[3],判定为气郁质者。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失眠诊断标准;②年龄在22-64岁;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依从性好。

1.4 排除标准

①肝、肾、脑、心功能不全者;②妊娠期、哺乳期;③有器质性疾病;④试验药物过敏;⑤乙醇、药物滥用;⑥服用镇静类药物者;⑦依从性差,不能配合如期完成临床观察者。

1.5 观察方法

采用微循环显微镜(SGO-XW8000)观察,患者平静休息10min后,观察患者左手无名指甲皱微循环。观察指标为管襻数、排列情况、形态、流速、管径、管长、流态、清晰度等。微循环状态检测结果异常有以下情况:①毛细血管襻数目减少;②形态以扭曲管襻为主;③管径细;④管襻短;⑤流速慢,以粒流为主;⑥红细胞聚集度较高,使血流呈虚线状流或断线状流。在上述指标中,同时具备两项以上者,为微循环异常患者。

1.6 治疗方法

治未病组予以中药汤剂及耳穴治疗,柴胡舒肝散加减:柴胡10g、陈皮15g、川芎10g、香附10g、枳壳10g、芍药10g、炙甘草6g。购自深圳市中医院门诊中药颗粒药房,水冲服,每日1剂,分2次冲服,早晚餐后半小时服100mL。耳穴选穴:心、肝、脾、交感、神门。用0.3cm×0.3cm胶布将王不留行籽贴压固定于上述耳穴。方法:每穴每次按压30次,每天按压3次,要求酸、麻、胀感,3天换贴1次,双耳交替进行。西医对照组给予舒乐安定(生产商: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国药准字号:H33020353)1.0mg,每晚睡前服。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2周为1疗程,共2个疗程。

1.7 统计学处理

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统计分析,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1.8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治愈:夜间持续睡眠时间≥6小时,睡眠深沉且睡醒后精神充沛,不寐相关症状均消失。显效:睡眠持续时间较之前增加幅度≥3小时,睡眠深度增加且其他相关症状均改善明显;有效:睡眠时间较之前增加少于3小时,睡眠深度略有增加或未增加,其他症状减轻。无效:睡眠时间、睡眠深度均未增加甚至下降,其他症状未好转甚至恶化[4]。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中药治疗组优于西药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甲皱微血管指标变化的比较

治未病组与西药组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自身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未病组与西药组治疗后甲皱微血管各指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中医治未病系统干预与西药治疗对于亚健康失眠甲皱微血管各指标改善均有效,但治未病组优于西药治疗组,见表2。

表2 各组甲皱微血管各指标的变化比较(±s)

表2 各组甲皱微血管各指标的变化比较(±s)

注:数据为均值±标准差;管径(N)表示动脉侧管滞横切面上能容纳的细胞个数。

2.3 甲皱微血流指标变化的比较

治未病组与西药组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自身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未病组与西药组治疗后甲皱微血流各指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中医治未病干预与西药治疗对于亚健康失眠甲皱微血流各指标改善均有效,但治未病组干预优于西药组治疗,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甲皱微血流各项指标变化比较

3 结论

络病理论具有显著的临床指导意义,吴以岭院士[5]将络脉分为气络与血络,络脉相当于现代医学微循环范畴。中医学可以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浅表络脉病变,还可采用微循环检测仪更加直观细致地观察甲皱微循环,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效果评价提供重要的临床信息。

本研究基于中医络病理论对亚健康失眠的人群进行治未病干预,结果表明,治未病组病例60例,改善例数为56例,总有效率为93.33%。经过中医药综合干预后患者甲皱微循环血管改变主要表现为管襻数目增多、管长增加、管径增宽,血流形态改变主要表现为粒缓流变为粒线流、红细胞聚集程度减轻等,结果提示治未病干预方法能显著改善受试者甲皱微循环[6]。患者甲皱微循环改善程度与临床疗效基本平行,可见在中医络病理论的指导下对亚健康失眠人群进行治未病干预能有效改善其甲皱微循环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目前,对亚健康失眠患者中医治未病干预效果的评价手段较少,除了对患者自身症状的改善观测外,微循环变化可以作为观察治疗效果的有效窗口。用中医治未病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亚健康失眠,有较好临床疗效,值得在社康或基层进一步推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