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张一莉,韩江红,胡晓云,李丹,侯艳飞,薛松梅
(1.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2.新乡医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知识点较多[1],因此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课程参与度,本课程采取以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通过画图及文字描述的形式,把主题内容与具体内容用流程图连接起来,将主题内容更详细、透彻的表现出来[2]。利用思维导图的图文结合功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线,以混合式教学模式为方法,采用启发式、案例式、翻转课堂[3]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授课模式。
为保证课程的线上上课效果,《内科护理学》建设了充足的在线资源:(1)学校自建平台优慕课:包括本课程任课教师介绍、课程介绍、每学期的教学日历、根据国家最新培养方案制定的教学大纲、教学案例、理论课程及实践操作微课视频(任课教师制作的微课及学生制作的微课)、重难点总结、教学指导视频、各届学生讨论资料等[4]。为保证教学效果,还上传的有拓展资源:包括每章节的习题库、临床案例、习题作业、章节测验等。在spoc单元对各章节内容进行了细分,每章节都包括六个微:微知识、微视频、微作业、微讨论、微习题、微测验。(2)中国大学慕课:老师作为后台管理者发布与本课程相关的视频、习题、测试等。(3)基于两个慕课资源的功能尚不能充分保证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质量,同时建立班级雨课堂群及QQ群,从而达到较好的线上学习效果[5]。
选取我校2017级16个班494名大三护理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学生均是参加全国高考统招入校,大一至大三的理论及实践基础学习均在相同教师下完成。
1.2.1 分组方法
将2017级8个班232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将同年级另8个班262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其中对照组年龄20.3岁-22.4岁(20.9±1.8岁),实验组年龄20.9岁-21.8岁(20.7±1.9岁)。两组学生基本资料等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按传统教学进行,实验组实施基于思维导图的混合式教学。
1.2.2 教学实施
两组学生选取的科目与内容相同,均选自内科护理学,教材均选用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尤黎明、吴瑛主编的第六版《内科护理学》为教材。
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由老师结合教学目标实施理论讲解。
实验组:采取基于思维导图的混合式教学法。教学内容以思维导图为主线,采用启发式、案例式、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现以具体疾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介绍教学过程。
1.2.2.1 课前准备
课前资源的整合主要包括:结合教学大纲,教师扫描电子教材(疫情期间,学生无纸质教材)加注语音(预习的重难点内容),演示文稿加注语音(每张幻灯片知识的详细讲解)发布在雨课堂线上教学平台,方便学生反复观看、预习,有不懂的知识点可随时标注提出,老师可随时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和知识点的薄弱环节。收集相关教学视频以及临床经典案例等,发布于优慕课线上教学平台,便于学生及教师保存、整理。
结合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度和学习规律及通过预习提出的问题,结合传染病学,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归纳和呈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知识点及重难点(见图1),以学习任务单的形式发布在QQ群的作业中。
图1 非典型肺炎的思维导图
1.2.2.2 课程实施
本次课程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内科护理学第九章《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为授课内容,教学对象为2017级护理本科,实施以思维导图为主线的混合式教学。其教学活动如下:
(1)采取的线上教学平台为QQ群课堂,以EV录屏软件对整个直播过程进行录屏。为实时监测整个教学过程是否通畅,声音是否清晰,把授课教师的另一个QQ号以学生的身份进入课堂,从而保证课堂直播的效果。
(2)首先以叶欣(抗击非典型肺炎中,不幸染病牺牲)烈士像的一张图片引出本次课的内容,通过加入思政元素:钻石公主号邮轮发生的疫情及其他国家在面对疫情时的反应及态度,而我国国家领导及医护人员面对疫情时的团结、奉献精神形成鲜明对比,既是知识的传授,也是职业精神的熏陶,更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鲜活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护理工作的重要价值,同时理解了新时代背景下作为护理学子的责任、担当和使命。
(3)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的方法,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将知识的记忆点以推导的方式进行,同时配以图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整个授课过程中,以思维导图为主线,知识内容逐步填入其中,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碎片化知识系统化[6]。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涉及重难点的典型问题通过连线学生的方式互动进行。最后知识小结仍旧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复习本次课的内容。
(4)教师授课结束后,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时时关注学生讨论情况及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7]。然后各组学生代表汇报交流讨论结果,对于有不理解的知识点或不同意见和想法的,重点讨论。最后教师对讨论做总结,对于重点讨论的部分教师应给予明确的意见和讲解。
(5)课程结束后将录播视频、上课演示文稿发布于QQ群中,便于学生反复查看复习,同时在雨课堂发布测试习题,检测学生对本次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1.2.2.3 课程评价
形成性评价(40%)+终结性评价(60%)
学生课程最终成绩有两部分构成: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占比 40%、终结性评价占比60%(期中考核成绩占比 20%、期末考核成绩40%)。形成性评价主要由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否积极、出勤率、课件的预习情况、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随堂测验、慕课视频观看情况、测试题完成情况等组成,这些情况在教学平台:雨课堂、QQ群课堂、优慕课中体现[8]。期中测试采取以雨课堂为测试平台的线上检测,期末考核采取笔试测试,对于每章节的知识点都要涉及到,且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及运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9]。
授课完成后,间隔一周时间,对两组学生进行模拟考核,两组学生的成绩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模拟考试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学生模拟考试成绩比较(±s),分
课程结束后,课堂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于基于思维导图的混合式教学法的满意度。以实验组26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262份,回收262份,调查结果见表2。
表2 教学后试验组学生对基于思维导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满意度[n(%)]
提高了教学效果:相比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思维导图为辅助的混合教学模式更加科学,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10]。通过思维导图为主线,学生可以将各章节、各学科的知识点融会贯通,且可以将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梳理、总结,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生对各相关知识体系归纳总结的能力,提升整体学习效果。
考核评价多样化:在考核评价中,更注重形成性评价,能有效刺激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1];促进教师制定有效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避免学生期末突击学习、考后迅速遗忘现象。
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思维导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将知识点有序整合,将所学知识进行有条理的归纳、总结[12],从而发现问题,并有效的解决问题。
团结协作及表达能力提升:学生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小组代表发言,从而使团队协作能力逐渐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提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