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介入治疗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

时间:2024-05-15

朱晶华,屈端阳,刘小玲

(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疆 喀什 844000)

0 引言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是由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病变所致,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有肝区疼痛、乏力、消瘦、食欲减退等,若不予以充分重视并采取及时有效地治疗干预,随着病情发展恶化,很容易导致死亡[1-2]。而在临床中,不同的治疗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本文为研究介入治疗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此次特从我院抽取50例患者展开分组调研,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肿瘤介入科收治的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纳入本组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各占25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如下: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6例,年龄36~68岁,平均(45.91±4.85)岁;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5例,年龄34~65岁,平均(46.06±4.93)岁。两组患者对比基本病例资料差异不大(P>0.05)。经确认,本次研究已获准医院伦理会研究批准许可。

纳入标准:符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3]对原发性肝癌相关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家属知情且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的患者。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器官功能障碍疾病的患者;精神疾病史患者;免疫系统障碍疾病患者;相关药物过敏史患者;不满足治疗条件和不配合治疗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25例)采取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借助CT连续强化扫描定位病灶范围,经三维适形系统进行图像重建,常规勾画放疗靶区(临床靶区、计划靶区),根据患者病灶大小和数量确定照射处方剂量和重要组织器官剂量(常规分割剂量为2~8Gy/次,1次/d,5次/周,持续治疗5周;总照射剂量控制在35~70Gy)。

观察组(2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介入治疗,药物选择如下:浓度40%超液态碘化油(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 021603;规格:10mL)5~20mL;盐酸吡柔比星(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 045983;规格:10mg)50~100mg;丝裂霉素(瀚晖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 020786;规格:2mg)14~20mg;羟基喜树碱(武汉李时珍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 030315;规格:10mg)10~20mg;顺铂(山东凤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 056422;规格:20mg)25mg/m2,以明胶海绵颗粒进行肝动脉栓塞,再结合肿瘤体积大小调整注入药物剂量,1次/月,持续治疗3次。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随时关注其肝功能指标、定期做血常规检查,必要情况可采取保肝治疗。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对应患者临床治疗总体效果,完全缓解:治疗后,患者基于原发疾病所致的肝区疼痛、乏力、消瘦、食欲减退等症状显著改善,病灶基本消失;部分缓解:治疗后,患者基于原发疾病所致的各项临床症状皆有一定程度的减轻,且病灶面积较治疗前减小≥30%;病情稳定:治疗后,患者基于原发疾病所致的各项临床症状得到控制,病灶面积较治疗前减小<30%,亦或者病灶面积增大但较治疗前增大<20%;进展:治疗后,患者基于原发疾病所致的各项临床症状叫治疗前无任何改善,病灶面积增大≥20%[4]。治疗总体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

(2)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对应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对比项目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

(3)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对应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和体机功能状态,采取EORTC QLQ-C30量表对其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评分共涉及30个条目,除第29和第30个条目的分值在1~7分,其他条目的分值均在1~4分,分值越高健康状况越差,生活质量越低;采取KPS评分方式对患者的体机功能状态进行分值评定,总分为100分,分值与体机功能状态呈正比,即治疗后,其评分越高,患者的体机功能状态越好[5]。

(4)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对应患者不良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可能在治疗中发生的不良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白细胞下降、脱发等。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年龄、肝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机体功能状态评分)和计数资料(性别、临床总体治疗有效率、不良副反应率),两种资料对比分别采用t和χ2检验,分别以()(%)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对应患者的临床治疗总体效果对比

观察组的临床总体治疗有效率为80.00%,高于对照组的64.00%,数据经分析对比显示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对应患者的临床治疗总体效果对比[n(%)]

2.2 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对应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其各项肝功能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数据经分析对比显示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对应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对比()

表2 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对应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对比()

注:*表示同组治疗前后数据比较,P<0.05。

2.3 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对应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和体机功能状态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其EORTC QLQ-C30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KPS机体功能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经分析对比显示P<0.05,详情见表3。

表3 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对应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和体机功能状态对比(,分)

表3 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对应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和体机功能状态对比(,分)

注:*表示同组治疗前后数据比较,P<0.05。

2.4 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对应患者不良副反应情况对比

两组不良副反应率均较低,观察组为8.00%,对照组为12.00%,数据经分析对比显示P<0.05,详情见表4。

表4 两种不同治疗方式对应患者不良副反应情况对比[n(%)]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且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因和发病原理尚未有明确定论,但根据已有的临床研究资料来看,大致与肝硬化、病毒性肝炎、黄曲霉素等化学致癌物质以及水土因素等相关,多发于病毒性肝炎患者以及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人群[6]。根据流行病学相关调查显示,该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49岁为高发年龄阶段,男性发病多于女性[7]。

目前,虽然实施早期手术切除是该病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但治疗局限性较大,不适用于肿瘤超过半肝、发生严重肝硬化以及肝功能代偿差等患者,因此,相较于手术治疗,放化疗的受众更广,安全性也较高[8]。就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来看,通过采取三维适形模式可对病灶和周围组织完成三维重建,在放射治疗的过程中能够在清除癌细胞的同时,保护周围健康组织,并且由于肝癌细胞的血行、淋巴扩散较慢,实施放疗可以有效抑制癌细胞的扩散速度[9]。但仅靠放疗的作用难以达到理想的疗效,因此,必须在此基础上联合介入治疗,通过介入盐酸吡柔比星、丝裂霉素、顺铂等化学药物对肝动脉进行栓塞,能够帮助患者延缓癌细胞增殖速度,还可在减少或阻断肝癌病灶的血供方面发挥出显著作用,是当前非手术选择之外的原发性肝癌首选治疗方式[10]。依据研究数据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其治疗总有效率、KPS机体功能状态评分更高,EORTC QLQ-C30生活质量评分更低,数据对比P<0.05,而不良反应率均较低,数据对比P>0.05。

综上,对原发性肝癌患者采取介入治疗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疗效,可更快稳定患者病情,改善其肝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经鉴定这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联合治疗方式,可以考虑大力推广应用于临床。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