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疝前24h早期预警评分变化趋势的研究

时间:2024-05-15

秦爱娜,王慧,时文华,谭练仪

(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 脑科三区,广东 深圳 518000)

0 引言

随着近年来商贸以及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加上交通运输业以及建筑业的飞速发展,颅脑损伤的发病率正呈逐年攀升趋势[1-2]。目前,临床上主要将颅脑损伤分作开放性以及闭合性两种,作为常见的外伤性疾病,颅脑损伤的发病率在全身各部位损伤中位居第二,但其致残率以及致死率均居首位[3]。颅脑损伤一旦发生后,因受组织反应、病理生理改变以及出血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出现颅脑水肿、肿胀以及颅内血肿,从而可能引起颅内压的增高,若无法进行及时有效地监测以及针对性处理,可能引起脑疝的发生,最终导致患者因中枢衰竭而死亡[4]。而提高患者存活率关键在于早期风险预测和及时有效地救治。故此,早期有效预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疝显得尤为重要,亦是目前临床广大医务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热点。院内脑疝并不是突然发生和不可预测的,在发生脑疝前数小时会出现生命体征变化的征象[5]。欧洲复苏委员会推荐使用早期预警评分系统(EWS)来识别患者生命体征的异常。目前全球范围内得以应用的EWS共有100多种,2012年英国皇家内科医师协会将EWS标准化,构建出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EWS),包括脉搏、体温、呼吸、收缩压、血氧饱和度、是否吸氧和意识状态,目前已在英国各级医院推广使用[6]。鉴于此,本文通过研究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疝前24h早期预警评分变化趋势,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监测指标,现作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从2013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发生脑疝的颅脑损伤患者60例作为病例组,另取同期未发生脑疝的颅脑损伤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入选标准[7]:①所有受试者均经临床相关检查确诊为颅脑损伤;②年龄≥18周岁;③均可接受生命体征测量,可获取NEWS所需指标;④无临床病历资料的缺失;⑤病例组患者均为颅脑损伤后并发脑疝。剔除标准:①入院时便已出现器官衰竭或临床危象;②转院治疗或放弃治疗者;③正参与其他研究者;④研究过程中因自身或外界原因影响而失访或退出研究者。本研究与《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相符。

1.2 研究方法

(1)基线资料采集:通过医院自制的患者基线资料调查表完成所有受试者基线资料的统计、记录,主要内容涵盖下述几点:①性别;②年龄;③GCS评分;④颅底骨折;⑤蛛网膜下腔出血;⑥糖尿病;⑦低血压。

(2)对所有受试者均采用NEWS进行评估,主要内容涵盖下述7项:①体温;②心率;③呼吸;④血氧饱和度;⑤收缩压;⑥意识状况;⑦是否吸氧。总分20分,总分0~4分即为低危,单项参数评分等于3分或总分5~6分即为中危,总分≥7分即为高危。NEWS评分由专人负责,评估时间从患者入院开始直至出院或转出科室为止,记录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情变化以及转归情况。

(3)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检测:分别采集所有受试者清晨空腹静脉血3mL,以3000r/min离心10min处理,获取血清保存在-80℃冰箱中备用。检测方式为酶联免疫吸附法,操作应严格遵循试剂盒说明书完成,相关试剂盒均购自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观察指标

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各项基线资料以及血清CRP、IL-6水平,分析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疝的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 22.0,计数/计量资料以%/()表示,开展χ2/t检验。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疝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预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疝单因素分析

经单因素分析可得:GCS评分、蛛网膜下腔出血、低血压以及NEWS评分均和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疝密切相关(均P<0.05),而性别、年龄、颅底骨折、糖尿病均和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疝无关(均P>0.05),见表1。

表1 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疝单因素分析 [n(%)]

2.2 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疝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疝与否为因变量,赋值如下:继发脑疝=1,未继发脑疝=0。以GCS评分、蛛网膜下腔出血、低血压以及NEWS评分为自变量,赋值如下:GCS评分≤8分=1,>8分=0;蛛网膜下腔出血=1,无蛛网膜下腔出=0;低血压=1,无低血压=0;NEWS评分≥7分=1,<7分=0。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疝的危险因素包括GCS评分≤8分、蛛网膜下腔出血、低血压、NEWS评分≥7分(均OR>1,P<0.05),见表2。

表2 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疝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3 两组血清CRP、IL-6水平评价

病例组血清CRP、IL-6水平分别为(89.92±7.05)mg/L、(134.29±20.95)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30±6.23)mg/L、(89.44±11.57)ng/L(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CRP、IL-6水平评价()

表3 两组血清CRP、IL-6水平评价()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有研究报道显示[8-10],针对颅脑损伤患者,可按照瞳孔散大时间的早晚实现对患者预后的评估,如双侧瞳孔散大发生时间越早,预后相对较差。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早期接诊以及观察病情可及时发现患者昏迷,若一侧瞳孔逐渐散大,及发生了颞叶沟回疝。针对颅脑损伤继发脑疝患者,若无法及时处理,随着可发生对侧的瞳孔散大,提示患者随时可能发生呼吸以及心跳停止的可能。另有相关研究报道显示[11-13],寻找简便、易操作的病情评估工具对潜在病情变化风险较高的患者实施及时、准确地判断,可为临床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从而达到提高患者临床救治成功率,挽救生命以及改善预后的目的。颅脑损伤继发脑疝的病因以及病机相对复杂,且和脑缺血、缺氧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属于多因素、多途径共同介导的一种病理过程[14-16]。

本研究发现: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疝的危险因素包括GCS评分≤8分、蛛网膜下腔出血、低血压、NEWS评分≥7分。考虑原因可能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极易引起红细胞的破裂,而氧合血红蛋白可直接作用在血管平滑肌,继而导致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增加了继发脑疝的风险。另有相关研究报道证实,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发挥激活蛋白激酶C的作用,进一步促进脑血管平滑肌的持续性收缩,从而引起脑血管的严重痉挛,加剧缺血以及缺氧状态,最终导致继发脑疝的概率升高[17-18]。GCS评分是目前临床上广泛用以评估患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重要工具,该评分越低往往预示着患者的脑损伤程度越严重,继而引起脑灌注压的不足,同时会促使大脑供血动脉直接受压,继而导致供血受阻,增加脑疝的发生风险。低血压可能引起患者脑灌注压的降低,继而加重脑水肿症状,促使患者颅内压进一步升高,同时,低血压会加快ATP的耗竭,继而促使脑内大量释放自由基、兴奋性氨基酸以及脂质过氧化物等,加重继发性脑损伤,并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脑疝的发生[19-20]。NEWS评分主要是在MEWS的基础上对各项生命体征指标赋值实施调整,并增加血氧饱和度和吸氧干预参数,从而可充分体现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变化特点。随着该评分的增加,往往更反映了患者病情的加剧,继发脑疝风险增加。因此,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可通过对颅脑损伤患者实施NEWS评分,继而明确患者激发脑疝的风险,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预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另外,病例组血清CRP、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提示了在临床工作中可能通过联合检测上述两项血清学指标水平,继而辅助预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疝。究其原因可能在于:CRP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损伤标志物之一,其表达水平的升高往往预示着患者病情的加剧。而IL-6属于促炎因子之一,介导了神经炎性反应过程,可能在继发脑疝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疝前24h的NEWS评分异常升高,可能成为预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疝的可靠指标之一,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