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经椎板间完全内镜下L4~S1椎间盘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时间:2024-05-15

邓剑锋,李广章,刘然,齐颖钊,刘志新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 骨三科,河北 秦皇岛 066000)

0 引言

由破裂纤维环、突出髓核组织压迫神经根而引起的腰间盘突出,主要表现为活动受阻以及腰腿疼痛,若不及时进行治疗,会严重影响者人们日常活动。对于病程较轻的患者可实施保守治疗的手段,而对于长期缠绵不愈者,应采取手术作为主要治疗方案。从椎间孔入路治疗的手术,由于椎间孔骨性周围界限的阻碍、椎间孔行走的神经根,使工作管道的移动受到局限,增加髓核组织摘除的困难程度。因此,选择便于操作、科学合理入路的手术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微创脊柱外科医学技术的发展,内窥镜下进行腰椎间盘摘除术,因其创口小、恢复快等优势,在临床腰椎间盘突出外科治疗上获取了广泛的关注[1]。本文通过对经椎板间完全内镜下L4~S1椎间盘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进行分析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秦皇岛市第一医院骨科在2015年10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88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参照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45~68岁,平均(54.85±1.65)岁,病程5~8年,平均(5.27±1.23)年;研究组男27例,女17例,年龄46~70岁,平均(56.11±1.89)岁,病程6~9年,平均(6.17±1.33)年。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腰间盘突出诊断标准,且病变节段为L4~S1者;②能进行正常的言语沟通,对本次试验具体流程知晓,可定期接受随访者;③无其他原因导致的机体偏瘫者;④患侧伸直抬高实验征阳性者;⑤术前接受保守治疗者。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异常、出血倾向者;②精神紊乱、意识障碍不能配合研究者;③近期做过其他大型手术者;④伴有椎管狭窄者;⑤各个器官有严重损伤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程上均无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和同意。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实施传统的开放式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取俯卧位,腹部悬空,经透视机确认其压迫间隙位置,作约1cm×1cm大小创伤口,去除外侧黄韧带,对于裸露的硬膜囊和神经根,进行向内侧牵引,摘除变性的髓核组织,对椎间隙进行反复冲洗,对于神经根周围进行彻底的检查,观察是否有髓核残留,确认神经根管无狭窄后取出工作通道,加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2]。

1.2.2 研究组

采用经椎板间完全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由于将工作通道插入患者体内时,会刺激神经根以及硬膜囊,因此,为了缓解患者的痛苦,应对患者施以全身麻醉,消除患者对于手术相关的恐惧回忆,利于血压在术中得到有效地控制,减少术中出血量,与此同时,为使肌肉得到彻底放松,促使椎板间的缝隙加宽,应协助患者取跪俯卧位,减小患者的腰部前弓,便于工作管道的顺利进入[3]。利用X线透视机,确认要进行手术的L4~S1节段。在病变的节段正中线后旁,开0.5cm×0.8cm切口,深入切进皮肤和深筋膜,将扩张器插入黄韧带浅层后,将工作通道的开口朝向棘突方向,顺着扩张器进行插入,再应用透视机对工作通道的方向和位置进行确定,扩张器取出后,将内窥镜置入其中[4]。借内窥镜的辅助下,将工作通道穿过黄韧带,达至椎管。内窥镜下对突出的间盘以及神经根进行观察,先判断类型后,再进行减压。为了调整手术的视野,应沿着手术通道楔形口方向进行调转,在进行手术操作过程时,应持续加以盐水冲洗。使用配套的器械进行椎间盘摘除术,使神经根的压力得到缓解,利用双频射频进行止血,将纤维环进行皱缩,使之成型。将工作通道从患者体内退出,在外科护士的协助下进行伤口缝合。两组患者术后,为防止感染,均加以抗生素进行预防,术后1周为锻炼腰背肌功能,应与佩戴腰封[5]。

1.3 评价指标

详细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日等术后相关资料;治疗效果的评价:采用电话以及门诊复查等进行随访,对术前、术后1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VAS进行评分,等级为0-10分,0分代表完全没有疼痛的感觉,10分表示剧烈疼痛,分数越低,说明效果越好;围手术期神经损伤、颈部疼痛、脑脊液漏以及术后椎间盘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数值越低,手术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6.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利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α=0.05,分析有差距,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资料的对比

实施经椎板间完全内镜下L4~S1椎间盘摘除术的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38.6±11.4)mL、手术时间(90.3±15.2)min、术后卧床时间(6.8±4.7)h以及术后住院日(2.5±1.6)d等术后相关资料明显优于实施传统腰间盘手术的参照组(10.5±4.1)mL、(53.7±9.3)min、(37.4±17.6)h、(2.5±1.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资料的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资料的对比()

2.2 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VAS评分的对比

研究组术前(8.2±1.4)分、术后1d(3.3±1.4)分、术后1个月(2.1±0.8)分、术后3个月(1.6±0.6)分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VAS评分的对比 [(),分]

表2 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VAS评分的对比 [(),分]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

研究组神经损伤、颈部疼痛、脑脊液漏以及术后椎间盘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11.36%)明显低于参照组(34.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n(%)]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提高,人们工作的任务量也日趋增多,长期伏案办公,使得腰间盘突出成为现代社会工作者较为普遍的疾病,使患病者腰腿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6]。目前,腰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法也相对较多,传统的开放式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由于其创口范围较大,大面积的剥离机体组织,对腰椎后部造成的损伤较为严重,因此,选择创伤口较小,预后效果良好的手术方案,成为临床研究治疗的主要方向[7-8]。随着微创技术、内镜器械的不断更新改进,拓宽了经皮内镜技术的适用范围,以微创的优越性以及较好的预后效果,与内窥镜相结合,在治疗腰间盘突出上,得到了外科医生的广泛关注[9-10]。

经椎板间完全内镜下L4~S1椎间盘摘除术,以与椎间盘平面呈一定角度的将手术工作管道,插入椎管中,同时硬膜内只有骶神经的L4~S1,可以预留出充足空间进行手术操作。利用透明x线可以精准的找到相对应的手术节段,为将工作导管放置于黄韧带表面上,可利用扩张管和导针进行引导,并在内窥镜的协助下突破黄韧带,将神经根、硬膜囊隔离在工作套管外界。对工作管道进行调转,应用髓核钳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与此同时将其做成型的纤维环。本文主要在两组患者术后相关资料、前与术后VA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实施经椎板间完全内镜下L4~S1椎间盘摘除术的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38.6±11.4)mL、手术时间(90.3±15.2)min、术后卧床时间(6.8±4.7)h以及术后住院日(2.5±1.6)d等术后相关资料明显优于实施传统腰间盘手术的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8.2±1.4)分、术后1天(3.3±1.4)分、术后1个月(2.1±0.8)分、术后3个月(1.6±0.6)分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神经损伤、颈部疼痛、脑脊液漏以及术后椎间盘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11.36%)明显低于参照组(34.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熟练的在经椎板间完全内镜下,进行L4~S1椎间盘摘除术,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且术中出血较少,创伤口较小,恢复快,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疗效能够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更符合微创的理念,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