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全静脉营养和早期微量喂养用于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价值分析

时间:2024-05-15

钟艳琳,李正森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人民医院 新生儿科,广东 茂名 525200)

0 引言

机械通气是保障患儿呼吸畅通,为机体充分供氧,避免窒息的主要治疗方式,机械同时能促使肺泡扩张,降低肺血管渗出,以免出现酸中毒、低氧血症等风险,同时及时有效地机械通气还能促使因肺出血闭合的肺泡重新扩张,提升气道功能[1]。然而由于新生儿胃肠功能尚未发育完全,且无法自主进食,极易出现机体代谢紊乱[2]。若未能得以及时的营养供给,不但会导致其机体能量消耗,体重降低,出现营养不良症状,还会造成患儿机体抵抗力降低,不利于治疗的顺利开展,导致预后不良[3]。为此,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期间给予有效的营养支持极为重要。但目前有关新生儿的喂养方法尚未统一,临床常用的方式有全静脉营养和早期微量喂养,为寻求最佳的营养支持方式,本研究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接受机械通气的100例新生儿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100例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全静脉营养组与早期微量组,各50例,全静脉营养组男27例,女23例,胎龄32~36周,平均(34.31±1.27)周,入院日龄0.5~8h,平均(5.43±1.21)h,上机时间2~9h,平均(5.56±4.21)h,疾病类型:肺透明膜病18例、胎粪吸入性肺炎12例、肺出血6例、感染性肺炎10例、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4例;早期微量组男28例,女22例,胎龄32~36周,平均(34.47±1.31)周,入院日龄0.5~8h,平均(5.26±1.27)d,上机时间1~9h,平均(5.03±2.14)h,疾病类型:肺透明膜病16例、胎粪吸入性肺炎11例、肺出血8例、感染性肺炎12例、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3例。患者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机械通气标准,同时利用呼吸机辅助呼吸[4];②机械通气时间<3d;③无严重性内脏病和全身衰竭;④中途未退院或者停止治疗;⑤且患儿家属对本实验均知晓,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血流动力学波动的活动性出血者;②存在肝肾心等其他重要脏器有严重病者;③严重先天畸形、遗传代谢疾病;④未撤机即放弃治疗者;⑤对营养液存在过敏迹象的患儿;⑥有肠内营养禁忌证。

1.2 方法

全静脉营养组接受全静脉营养,于机械通气后24h内给予葡萄糖,浓度<12.5%,初始剂量为6~8g/(kg·d),视患儿情况逐渐加量,最大不超过16~18g/(kg·d),水乐维他(华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3002)1~2mL/(kg·d);脂肪乳采用20%英脱利匹特(华瑞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50mL/瓶,批号:国药准字H19993197),初始剂量为0.5~1g/(kg·d),视患儿情况逐渐加量,最大不超过2.5~3g/(kg·d),氨基酸选择Trophamine injection 6%(产自B Braun),连续治疗1周后,输注新鲜血浆1~2次/周,待患儿病情稳定,可选择开奶并逐步加奶。

早期微量组接受早期微量喂养,于机械通气6h后,观察患儿体征无明显异常且肠鸣音存在时,经胃管间断鼻饲配方奶,选择雀巢能恩早产儿配方奶,一般在生后8h进行开奶,间隔3~6h一次,并配合静脉营养,若听诊无肠鸣音,则停止鼻饲,直至肠鸣音出现再开始,处于病情急性期的患儿应缓慢加奶,奶量控制在<2~5mL/(kg·d),待病情稳定后逐步加奶,最大不超过<20mL/(kg·d)。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工具

①比较两组开奶时间、达到全量喂养时间以及体质量增长速率;②免疫功能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集患者静脉血样5mL各分装两个标本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等指标变化;③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坏死性结肠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④比较两组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全文数据使用SPSS 19.0软件计算,所有统计检验均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将采用“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根据资料类型,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多个样本采用F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2组临床指标恢复情况

早期微量组开奶时间、达到全量喂养时间明显短于全静脉营养组,体质量增长速率快于全静脉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2组临床指标恢复情况()

表1 对比2组临床指标恢复情况()

2.2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各免疫功能指标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8+、CD4+/CD8+以及IgA、IgG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早期微量组在CD3+、CD4+、CD4+/CD8+以及IgA、IgG等指标均高于全静脉营养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各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各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比较()

2.3 两组并发症对比

两组并发症对比差异显著,以早期微量组明显更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对比 [n(%)]

2.4 两组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对比

早期微量组的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比全静脉营养组更短(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对比(,d)

表4 两组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对比(,d)

3 讨论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建立与发展,危重新生儿的救治成功率逐年提高,而这其中绝大多数患儿需要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机械通气治疗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死亡率[5-6],但鉴于患儿的机体长期处于高代谢状态,且机械通气下患儿无法正常进食,导致患儿多伴有免疫功能低下、营养状况不良等症状,不仅增加感染的风险,更易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造成撤机困难,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为避免患者病情加重,需积极的改善患儿的营养状态,增强患儿的免疫功能[7-8]。

目前临床常用的营养支持方法可分为两种,即全静脉营养和早期微量喂养[9]。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100例新生儿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接受早期微量的患儿,其喂养的早期微量组开奶时间、达到全量喂养时间明显均短于全静脉营养组,且体质量增长速率快于全静脉营养组(P<0.05)。这主要是由于在微量喂养中,通过缓慢加奶,可改善患儿的喂养耐受性,缩短了达到全量喂养时间,加快体重增长速率,在最短时间内恢复至出生体重。T细胞亚群与IgA、IgG是参与机体内免疫反应的重要组成,当其水平降低说明机体免疫机能下降。本研究在免疫功能方面,治疗后早期微量组CD3+、CD4+、CD8+以及CD4+/CD8+、IgA、IgG等指标均高于全静脉营养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因早期胃肠道微量喂养的主要目的并非是要发挥营养作用,而是利用其生物学作用,因此,虽开奶时间早,但奶量极少,且更多是用于刺激胃肠道,通过改变调节胃肠动力的神经内分泌系统,来加速胃肠功能的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刺激胃肠道激素的释放和减少胃肠转运的细菌增殖有关,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10-12]。另外,两组并发症对比差异显著,早期微量组明显更低(P<0.05),且早期微量组的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比全静脉营养组更短(P<0.05)。由此可见,通过早期胃肠道微量喂养促进了食管和胃肠道蠕动,有利于新生儿消化道机构与功能的发育和成熟,改善胃肠道动力,使之较容易耐受以后的肠道喂养,减少了胃食管反流减少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同时,由于奶中含有静脉营养所缺乏的免疫营养素,因此,这与提高患儿机体免疫能力有关[13-15]。

综上所述,相比全静脉营养,采用早期微量喂养的优势更大,可有效改善新生儿机械通气期间的营养状况,提高其免疫功能,且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病情的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