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以前常说:“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今年,这个法宝变了。
今年的秋季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新政的第一个学期,教育部明确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年级从不同学科实际出发,可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要合理控制考试难度,严禁超课标超教学进度命题。要合理运用考试结果,学校期中期末考试实行等级评价。在新的形势下学生如何调整学习状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过程评价”替代分分必争
如今,用“过程评价”“等级评价”代替过去的分分必争。不再只看考试的结果,而是要关注整个学习的过程。
有的家长会担心没有考试这个“紧箍咒”,学生没有压力就不再爱学习了。这其实是狭隘地理解学习,把学习等同于学习课堂知识,把学习等同于考试考出好分数。如果把学习的效果只用考试的结果来衡量,就会分分计较,必然导致超前学习。甚至出现一些所谓的重点学校,在小学一年级入学考试的时候考出了三四年级的难度。这不是在选拔人,而是在为难人。
除了极少数孩子具有超常天赋,绝大部分小孩都应该遵循自身成长规律来学习。过早给孩子超出他能力的压力,并不会带来学习动力,反而适得其反。正由于忽视了人的成长,越来越多的孩子厌学,甚至会出现厌世情绪。
探索未知,开拓科学创新思维
广泛閱读,发展多种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课外没有了学科培训,不必在考试技巧上来回磨炼,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发展综合的能力,比如广泛的阅读、更多的生活体验,发现学科学习之外的更多的潜力。
在中国流传已久的“钱学森之问”,据称是钱老生前在不同场合不止一次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问题实际上钱老给出了答案:“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他说,培养具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才,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钱老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很注重全面培养,让他既学理科也学绘画和音乐。他认为艺术的修养对他日后的科学工作很重要,开阔了科学创新的思维。
学会自主安排,提高学习内驱力
减轻课业负担之后,孩子们多了自主安排的时间,可以用来增加阅读、加强体育运动,也可以参观博物馆、进行社会实践,甚至可以用来发呆。
俗话说:“只学习不休息,聪明孩子也变傻。”如今,一些家长往往见不得孩子娱乐和休息,要把孩子的每一分钟都安排得紧紧张张。但其实大脑科学研究发现,适当休息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时候人看起来在做无关的事情,其实大脑的后台在进行复杂的信息处理和加工。
(摘自《科技日报》)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