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多因素分析

时间:2024-05-15

岑俊威,郑丽梅,陈仕梅,陈亮任,黎静

(高州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广东 茂名 525200)

0 引言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消化系统疾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以直肠、乙状结肠等为发病部位,反复发作,病程漫长。溃疡性结肠炎在发病后出现呕吐、便血、腹痛、血性腹泻等症状,对于轻型患者,腹泻次数少,症状轻;对于重症患者,腹泻次数多,表现为血便、水泻,且腹部疼痛重,伴随发热现象[1]。临床在治疗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时多采用药物治疗,药物种类较多,且不同药物治疗效果不同。研究指出,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具有显著效果,但其治疗效果受到年龄、病程等因素影响。本文将以近年来(2019 年3 月至2020 年10 月)125例患者为对象,探究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效果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125 例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 年3 月至2020 年10 月,其中男71 例,女54 例;年龄26~65 岁,平均(40.48±4.29)岁;病程为4 个月至5 年,平均(2.46±0.79)年;分型:36 例初发型,53 例慢性复发型,36 例慢性持续型;病变范围:34 例乙状结肠,40 例左半结肠,51例全结肠;病理分级:73例3级,52例2级。

纳入标准:资料齐全;以《溃疡性结肠炎》有关诊断标准为依据,经实验室诊断确诊疾病;所有患者均熟知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排除标准:精神障碍;家族史;免疫缺陷病;不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所有试验者均实施基础治疗,并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使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每次200~300mg,每天1 次,持续治疗2~3 周;随后,使用强的松(生产厂家: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H33021207)口服治疗,每天1~2 次,每次5mg;使用甲泼尼龙(生产厂家:Pfizer Italia S.r.l.[意大利];H20150245)口服治疗,每次4~8mg,每天1~2 次。持续用药12 个月。

随后,详细统计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病变范围、病理分级、疾病分型,分析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

1.3 观察指标

分析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根据年龄、性别等进行分组,对比不同组别患者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

治疗效果:结合患者临床体征、症状等进行评估,由三个等级组成,即显效、有效与无效,其中症状消失,即为显效;症状改善,即为有效;不满足以上情况,即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 分析,计数资料、计量资料使用χ2检验、t检验,应用%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125例患者经过治疗,显效20例,占比16.00%;有效65 例,占比52.00%;无效40 例,占比32.00%;治疗有效率为68.00%,见表1。

表1 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n/%)

2.2 治疗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不同年龄、病程、病变范围、病理分级、疾病分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存在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治疗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2.3 多因素回归分析

使用Logistics 回归分析,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病程、病变范围、病理分级,P<0.05,见表3。

表3 多因素回归分析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即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属于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部位是大肠黏膜以及黏膜下层部位,以直肠、乙状结肠为主要病变处,或延伸至降结肠、整个结肠,病程漫长,反复发作,且发病在各个年龄段[2]。研究数据表明,溃疡性结肠炎为欧美国家常见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然而,随着疾病谱不断改变,我国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数量不断增多,增长速度约为3~4 倍,发病率是11.6/10 万人左右。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升高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关,同时也受到我国诊断技术更加先进的影响。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类型为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危重疾病,欧美国家研究数据指出,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约占15%~20%,在我国,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症状较轻,且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占比较少,然而,近年来我国有关研究数据提出,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约占21.7%,由此可见,我国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高,需引起人们的重视。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极易引起致残与死亡,在入院以后应当及时给予有效治疗,促使急诊手术率、病死率降低。近年来,随着糖皮质激素注射液临床使用与开展早期结肠切除术,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死率不断降低,其死亡率约为5%。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治疗难度较大,极易引起肠穿孔、出血等,且癌变发生概率增加,需及时给予有效治疗。

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为糖皮质激素,然而,因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反应存在差异,部分患者伴随糖皮质激素抵抗,治疗有效率为70%左右,对于首次治疗者,在2 个月中实施结肠切除手术治疗者为30%左右。欧洲克罗恩病与结肠炎组织在溃疡性结肠炎处理公式意见中表示,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无效时,可采用拯救治疗措施,如英夫利昔单抗、环孢素A 等。还有学者提出,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推荐使用糖皮质激素资料,在72h 内若病情无明显改善,且实验室参数、放射学、临床症状均无改善,提示了预后效果差,应当考虑采用手术治疗、二线药物治疗。由此可见,早期评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对通皮质激素的治疗效果进行预测,患者可在早期采用拯救性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

临床在治疗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时多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如甲泼尼龙、强的松、可的松等[3]。糖皮质激素为人体重要调节因子,影响着机体生长、免疫、发育、代谢等多种功能,可避免发生病理性免疫反应、组织免疫性炎症反应,实现疾病的治疗。有学者选取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研究,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证实了糖皮质激素具有显著治疗效果[4,5]。本次研究中,125 例患者经过治疗,显效20 例(16.00%),有效65 例(52.00%),无效40例(32.00%),有效率为68.00%(85 例)。与上述研究结果保持一致,证实了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治疗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有学者选取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对象,均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5~7d 以后,疾病完全缓解率是31.67%,部分缓解率是26.67%,无效率是41.67%;所有患者延长治疗时间,结果可见,在首次治疗部分缓解组患者、治疗无效患者疾病缓解率明显增加,由此可见,延长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时间,有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最终完全缓解所有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然而,随着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时间延长,转换治疗占比、手术治疗风险随之增加。

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效果的预测因素较多,如影像学指标、实验室生化指标、临床指标、内镜形态学指标等。国外研究指出,生化指标、临床指标有效预测因素有C-反应蛋白、腹泻次数、血便情况等,对于其他实验室生化参数,如肠外表现、病变范围、住院期间血沉水平、血红蛋白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水平等,是否可作为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预测指标还应当深入探讨。重度溃疡性结肠炎预测指标包括影像学表现、内镜形态学指标,有研究指出,内镜形态学、影像学检查与激素抵抗可能存在相关性,其中影像学检查黏膜岛形成、结肠扩张,内镜形态学包括假性息肉、广泛黏膜擦伤、纵行溃疡、深大溃疡等,但国内报道较少。

溃疡性结肠炎致病因素尚未明确,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其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较多。本次研究结果可见,不同年龄、病程、病变范围、病理分级、疾病分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存在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使用Logistics 回归分析,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病程、病变范围、病理分级,P<0.05。有学者[6]选取重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研究,实施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20~40 岁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0~41 岁患者,表明糖皮质激素治疗过程中治疗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为年龄。随着年龄增大,组织器官功能衰退,免疫力下降,极易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在用药治疗中可造成多种不良反应,使得患者耐受力下降,影响治疗效果[7]。另外,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变范围对治疗效果也产生影响,若患者病变范围较大,病情更严重,在用药治疗时治疗效果不佳[8]。有学者[9]选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研究,其中30 例患者病变范围为乙状结肠,10 例患者病变范围为全结肠,均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果可见,前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后者,表明病变范围越大,治疗效果则越差。除此之外,不同病理分级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存在差异,随着分级越严重,治疗效果将越差。有学者[10]选取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研究,根据病理分级进行分组,研究结果显示,病理分级为3 级组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明显低于病理分级为2 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

综上所述,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具有显著治疗效果,且治疗效果影响因素包括年龄、病程、病变范围、病理分级。在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之前,应当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加强健康教育,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并给予随访管理,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治疗效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