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家庭参与式管理模式应用于新生儿科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时间:2024-05-15

唐景芝,冼洁仪,刘巧红

(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科,广东 深圳 518172)

0 引言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是指出生时胎龄不足37 周且体重小于1500g 的活产婴儿[1],临床上多数早产儿出生后都需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行相关治疗与护理。而监护室管理严格,家属陪同照护机会少,故家属对其护理能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早产儿的生长发育[2]。为了促进早产儿的各项发育,不仅需要其在医院得到良好的照护,也需要其能在家庭中生长发育良好,则要求其家属需知晓其生长发育特点及相关护理知识和技能,故家庭参与式管理模式被推出,其弥补了常规护理中家庭照护的空缺。本文研究了在早产儿护理中使用家庭参与式管理模式的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3 月至2019 年4 月于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54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7 例。本次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且所有早产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28 周<胎龄<37 周者;②体重小于1500g 者;③新生儿评分(Apgar评分)[3]大于7 分者;④生命体征平稳且能维持24h 以上者。排除标准:①体重大于1500g 者;②有先天性疾病者,如畸形、心脏病;③智力发育严重障碍者;④有精神疾病家族史者。常规组男10 例,女17 例,平均胎龄(33.76±1.23)周,平均体重(1434.41±54.72)g,平均Apgar 评分(7.96±1.45)分;头围25~28cm,平均头围(26.41±0.79)cm;观察组男12 例,女15 例,平均胎龄(34.50±1.64)周,平均体重(1421.57±51.58)g,平均Apgar评分(7.28±1.19)分;头围25~28cm,平均头围(26.31±0.85)cm。两组早产儿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出生后,均将两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送入新生儿监护室行专人护理。常规组行生命体征监测、营养支持等常规支持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行家庭参与式管理模式护理。①准备阶段:首先选取我院5 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扎实理论基础、良好沟通能力的护师及以上职称的护士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是对该模式认知与态度的培训,加强医护人员对该模式的认知和理解;夯实医护人员的专业救治知识,培训期间开展多次考核,确保每位护理人员充分掌握培训内容。其次由考核合格的护士组成家庭参与式管理模式小组,由小组成员向家属宣教家庭参与护理在早产儿生长发育护理中的重要性,同时定期对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讲座培训,一方面帮助家属树立自身角色不可替代的信心,熟悉工作内容,同时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另一方面让其熟悉甚至掌握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生理特征、体征观察的重点、母乳喂养的技巧、日常生活护理知识、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措施以及出院随访的内容等,鼓励家属积极的参与到早产儿护理计划的制定中来,以保证家长遵医性;保持病室环境的清洁干燥,为早产儿家属准备充足的探视时间,情况较轻者可24h 陪护,严重者至少2 次/天,2h/次。②护理阶段:嘱家属严格遵守医院新生儿监护室的陪护制度,教会家属掌握基本非医疗性护理操作,如7 步洗手法以及洗手的原则,尽可能做到在无菌的情况下接触早产儿,防止交叉感染。小组成员向家属宣教病情观察的要点其中包括介绍NICU 相关治疗仪器的作用和基本操作方法,掌握相关仪器检测数值的意义和正常范围,记录早产儿体质量、身长和出入量变化。同时示范更换尿布、口腔护理、脐部护理、皮肤护理以及母乳喂养等新生儿基础护理的正确方式方法。告知家属抚触及互动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发育的重要性,并且对其进行抚触、向早产儿讲话、唱童谣等,在此期间观察并记录其哭声、饮食及精神等状况,如有异常需立即告知医生。③随访:协助家属完善出院手续、出院指导和出院后家庭护理计划的制定,与家属保持有效联系,及时帮助处理在家庭照护中家属不能解决的相关护理问题。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观察护理后两组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两组早产儿家属对护理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度及家属的满意度情况。

(1)早产儿生长发育情况:分别对早产儿的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及智力发育指数(MDI)进行比较,其中PDI 指数总分100 分,分越高,精神运动发育越好;MDI 指数总分100 分,分越高,智力发育越好。

(2)早产儿家属对护理相关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使用本院自制的知识问卷调查表,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早产儿家属对护理相关知识及技能的掌握度越高。

(3)早产儿家属的满意度情况。使用本院自制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在出院时对家属行问卷调查,分为十分满意、满意及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1.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生长发育情况、护理知识及技能评分)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家属满意度)采用百分数(n%)表示,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早产儿生长发育的比较

观察组早产儿的PDI 及MDI 评分均高于常规组,两组生长发育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早产儿生长发育的比较(分,)

表1 两组早产儿生长发育的比较(分,)

2.2 两组早产儿家属护理知识及技能的比较

观察组早产儿家属护理知识及技能评分均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早产儿家属护理知识及技能评分的比较(分,)

表2 两组早产儿家属护理知识及技能评分的比较(分,)

2.3 两组早产儿家属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早产儿家属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两组家属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早产儿家属满意度的比较[(n)%]

3 讨论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由于胎龄不足,其生长发育与正常新生儿相比不够完善,致其免疫力较正常新生儿低,极易发生感染[4],且呼吸功能及体温调节功能等均较平均水平低,严重影响其后续的生长发育。因此,临床更重视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护理方法。

常规临床支持护理满足了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在院内的照护需要,且多注重维持其正常生理的护理模式,往往忽略了家庭在其生长发育中的作用。而多数家属为新手父母,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正确喂养方法存在较多疑惑,且缺乏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照护经验,故不能满足其正常的生长发育需求[5]。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家庭参与式管理满足了新生儿在家庭中的护理需求。其主要是由专业知识丰富的专科护士对早产儿家属进行相关护理指导与培训,提高了家属的护理技能,使早产儿在院外能得到良好的生长发育。与此同时家庭参与式管理让家属全程参与到对早产儿的照护中促进了家属与早产儿之间的情感交流,不仅减轻了家属的担忧,提高其满意度,而且促进了患儿情感及沟通能力的发展。

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随着孕周增加而成熟,孕晚期则是胎儿大脑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但是早产儿未能在宫内完成良好的大脑发育,并且出生后随着母婴分离的发生,其精神运动以及智力发育均落后于足月儿,而且过度刺激以及不必要的医疗和护理程序,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其神经系统的发育不良状况[6]。PDI 及MDI 分别为精神运动发育指数和智力发育指数,其能直观的反映出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情况。研究示,观察组早产儿的PDI 及MDI 均高于常规组,说明与常规护理相比,家庭参与式护理能显著促进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可能的原因是在该模式中首先对护士进行专业培训,使其掌握更多专业的早产儿护理知识,进而精简以及优化整个护理过程,减少不必要的医疗以及护理程序,同时该模式还增加父母与早产儿的接触机会,可以提高母婴之间的反应敏感性,家长可更好地对早产儿的应激源反应进行辨识,进而减少情绪变化以及外界应激源对其不良影响;与此同时父母进入NICU中可给早产儿实施高质量的抚触,使得其交感神经兴奋减弱,防止海马结构紊乱,维持其神经系统的健康发育,进而促进其精神运动以及智力的发育[7]。

此外,观察组家属对相关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的掌握度和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说明与常规护理相比,家庭参与式管理有效提高了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家属的护理能力和满意度,进一步促进了其生长发育[8-10]。可能的原因是该模式中向早产儿家属予以相关知识培训,不仅使其了解模式的具体内容,增加依从性,还向其宣教早产儿相关护理知识,增加其护理经验,可以更好的运用住院期间以及出院后的护理中,并且与常规护理相比,家庭参与式护理在满足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基本生长发育护理需求的同时,满足了其对家庭的爱和关注的需求,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并促进了亲子之间的感情交流。而其家属护理能力的提升,满足了其在家庭中对生长发育的需求,进一步促进其智力、运动及精神的发育。

综上所述,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护理中运用家庭参与式管理模式的护理提升了其家属对护理知识及技能的掌握度,促进了其生长发育,且家属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