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老年核磁共振增强检查者接受全程精细化护理的效果分析

时间:2024-05-15

程玉卉,程震

(山东省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 泰安 271000)

0 引言

核磁共振是心脑血管疾病、良恶性肿瘤等疾病主要的诊断方式之一,对人体注射造影剂可增强扫描,帮助对部分疾病进一步确诊[1]。老年患者身体普遍体质低下,临床采取核磁共振增强扫描的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同时由于部分老年患者患病后行动不便,影响检查效果。全程精细化护理措施主要对老年患者采取检查整个过程的检查护理,最大程度地保证患者的检查安全,减少坠床、造影剂外渗等情况发生[2]。对此,本次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核磁共振检查老年患者采用全程精细化护理措施,旨在分析其临床价值,详见下文所示。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于2016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收集的1500 例采用核磁共振增强检查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750 例,男性370 例,女性380 例,最小62 岁,最大89 岁,平均(75.2±2.4)岁;对照组患者750例,男性386例,女性364 例,最小60 岁,最大85 岁,平均(75.3±2.2)岁;排除意识丧失、精神障碍以及心理异常疾病者;所有患者在护理前均知情研究内容并自愿加入研究。两组患者年龄等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方式,与患者及家属讲解关于检查相关注意事项以及检查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采用全程精细化护理措施,护理方式为:①检查前护理:护理人员需积极接待患者,检查时仔细核对患者的相关信息,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检查相关禁忌证,告知患者及家属检查时间,协助患者做好检查前准备,告知患者检查前应禁食4h,检查时全身应无金属配件,与患者及家属讲解关于检查中需要注意配合的相关事项,腹部检查患者需先进行呼吸训练,学会憋气,可让部分过于紧张的患者观摩他人的检查过程,减轻焦虑;最后检查前应仔细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药物过敏史以及疾病史;②检查中护理: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告知患者在检查中保证体位的重要性,腹部检查患者再次确认呼吸训练后检查,告知患者在检查中出现的正常身体反应。检查中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进行心电等监护措施,如注射中出现造影剂渗漏情况需立即停止注射造影剂并采取应对措施;③检查后护理:检查后可帮助患者缓慢下床,将患者安置在观察室内观察30min 后确认患者并无不良反应后拔除留置针;留置针拔除后指导患者按压穿刺部位至少5min,与患者及家属讲解检查后相关注意事项以及取片时间,确认患者并无异常后即可离开。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检查时间、检查不良反应(包括坠床、搬运二次损伤以及造影剂外渗)、心血管指标异常率(包括心率异常以及血压异常率)。

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较满意以及不满意,分值在0~100 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分值在80~100分为满意,对护理分值在60~79 分为较满意,护理分值在59 分及以下为较满意,护理总满意度为满意以及较满意总和。

SDS: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护理前后对检查的焦虑状态进行评分,总分为30 分,分数越低说明患者焦虑心理越低。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表示为(%)(),使用SPSS 20.0软件辅助计算,如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2.2 分析两组患者检查时间、心血管指标异常率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检查时间更短,心率异常以及血压异常率明显更低,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 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检查时间、心血管指标异常率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检查时间、心血管指标异常率对比[,n(%)]

2.3 分析两组患者检查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检查不良反应明显更低,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3 所示。

表3 两组患者检查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2.4 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 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SDS 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患者SDS 评分明显更低,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4 所示。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 评分对比()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 评分对比()

3 讨论

核磁共振增强扫描是指经由静脉注射某种药物后再进行一次的MR 扫描方式,其造影剂注入静脉后随着血液分布到人体各正常或异常组织,由于各组织的血液供应量以及血液供应的来源均不相同,因此,在核磁共振增强扫描中,对患者使用的对比剂的分布量、分布时间等均不相同,且在扫描完成后,造影剂的清除速度也不相同。因此,核磁共振增强扫描一直以来在临床检查中均具有一定的风险,在造影剂注射后由于个人体质原因可导致患者造影剂过敏后引起休克死亡,因此对患者造成一定的恐惧心理。此外,由于老年患者身体体质较弱,身体活动不便,因此导致在检查中较年轻患者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加重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3]。在这样的前提下,全程精细化护理措施逐渐广泛应用在核磁共振增强扫描患者的检查中。全程精细化护理措施主要是指患者从检查前到检查完成后的半小时全程给予患者身心两个方面的精细护理措施,不仅需要帮助患者完成检查前准备,同时也需要给予患者检查前后心理护理,在患者检查后也仍需对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保证患者检查安全。全程精细化护理措施主要针对患者在检查前对患者的信息进行核对后了解患者疾病史、过敏史等判断患者是否可能存在过敏的风险,并协助患者做好检查前准备,避免检查结果失误[4]。此外,在检查前针对过分焦虑的患者采取护理措施可帮助减轻患者负性心理情绪[5]。在患者检查过程中针对患者采取心电监护,指导患者采取正确体位,观察造影剂注射情况可帮助减少造影剂渗出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检查的有效性。在检查后将患者安置在观察室内观察,可避免部分患者在检查后出现过敏休克等不良事件,同时也可在检查后患者出现异常时能够及时对患者采取抢救措施[6-7]。在患者拔出留置针后告知患者取片时间和检查后注意事项,嘱咐患者多饮水可帮助尽早排出体内造影剂,避免出现不良反应[8-10]。有学者研究表明,在老年患者核磁共振增强检查期间对其采用全程精细化护理措施可明显减轻患者不良反应,保证患者检查安全,其相较于常规护理措施更有利于拉近患者和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11-13]。

本次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核磁共振检查老年患者采用全程精细化护理措施,研究表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检查时间更短,心率异常以及血压异常率明显更低(P<0.05),可见,全程精细化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患者心血管异常发生率,缩短患者检查所用时间;此外,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检查不良反应明显更低(P<0.05),由该项研究数据可见,相较于常规护理措施,全程精细化护理措施更有利于降低患者在检查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患者检查安全;不仅如此,在本次研究中还发现,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可见,对老年核磁共振增强检查患者采用全程精细化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

在陈红等[14]的研究中,将其收治的核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患者采用全程精细化护理措施,分析两组患者在分别护理后血压等水平的变化,研究可见,采用全程精细化护理措施的观察组患者心率异常率、焦虑评分、检查并发症发生率及检查时间低于对照组,检查配合度高于对照组。由该研究可见,对需要进行核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的老年患者采取全程精细化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患者心率异常率,其检查后并发症发生率更小,相较于常规护理措施更有利于保证老年患者的检查安全。

综上所述,在老年患者采用核磁共振增强检查时对患者采用全程精细化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降低检查中不良反应等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