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流浪精神病人合并肺结核X 线影像学表现及防治策略分析

时间:2024-05-15

刘汉群

(广东省英德市慢性病防治医院,广东 英德 513000)

0 引言

进入21 世纪,流浪人口逐年增长,尤其是流浪精神病人(指过去至少7天里生活在马路、公共场所、车辆、废弃的建筑物等场所,无劳动能力、无人监管的精神障碍患者)对社会治安、公共卫生危害越来越大,学术界开始逐渐重视对流浪人群中精神病学的研宄[1-2]。流浪精神病人群体构成情况复杂,且大多衣着不整、脏臭、满身污渍甚至赤身裸体,常有毁物伤人行为,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营养不良一定程度上造成免疫力低下[3]。流浪精神病患者的卫生状况及身体状况糟糕,研究表明[4-6],流浪精神病人合并躯体疾病(传染病、皮肤软组织损伤、感染性疾病、营养不良、骨折等)发生率为14%~56%,显著高于非流浪精神病者。尤其是对传染性疾病携带的流浪精神病人,因为居所不固定,接触人群较多,对其的防控较为不可控,而这其中以合并肺结核疾病最难掌控,因临床症状不明显,飞沫为传播途径,可控性较差。因此将我地区救治的流浪精神病人合并肺结核患者进行X 线的影像学表现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3》(CCMD-3)精神病诊断标准;符合《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肺结核诊断标准。居无定所确定为流浪人员。排除标准:其他肺部疾病。在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下,将在我地区福利院于(2018 年06 月至2020 年06 月时期)收治救治的流浪精神病人合并肺结核患者总计36 例设为观察组,男21 例,女15 例,年龄42~77 岁,平均(57.9±5.6)岁,其中精神发育迟滞者11 例、精神分裂症16 例、分裂样精神病4 例、癫痫4 例、其他1 例。并选取同期于医院接受治疗的常规肺结核患者36 例,设为对照组。男23 例,女13 例,年龄40~69 岁,平均(56.3±5.1)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相比,差异(P>0.05)有意义。

1.2 方法与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表现差异,分析观察组X 线影像学表现,并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对入组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并进行体格检查,统计分析临床症状表现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表现差异

两组患者均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的临床表现症状,而观察组患者存在19 例(52.78%)无症状表现,而对照组患者则有4 例(11.11%)患者为无症状变现者,差异(P<0.05)有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症状表现差异[n(%)]

2.2 观察组X 线影像学表现

观察组患者X 线影像学表现中,其中结核部位16.67%为左上肺,27.78%为右上肺,38.89%为双上肺,5.56%为中下肺,11.11%为广泛分布病灶。肺结核分型情况,2.78%为Ⅰ型肺结核,表现为结节阴影;2.78%为Ⅱ型肺结核,显示均匀分布大小、密度一致的粟粒样结节阴影;88.89%为Ⅲ型肺结核,显示多为片絮状或云雾状影,散在分布于锁骨上、下区,密度不均,边缘模糊;5.56%为Ⅳ型肺结核,表现为胸膜增厚、胸腔积液,详见表2。

表2 观察组X 线影像学表现

3 讨论

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差的流浪精神病人群的增加,给社会和谐稳定造成威胁:流浪精神病人文化程度低,随时可能发生不可预知行为,危害着社会公众安全[7]。且其生存环境恶劣,他们一旦感染传染性疾病,势必会对正常人群的身体健康产生重大的威胁。法律法规不断出台颁布,体现着政府对流浪群体的人文关怀[8]。但在实施救助管理过程中相关制度没有明确规定监管主体的职责分工,救助主体角色定义模糊,管理过程不规范[9-10]。由于不允许强制收容,对于无法正常沟通,无主诉、无代诉的流浪精神病人可否救助非常困难。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均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的临床表现症状,而观察组患者存在19 例(52.78%)无症状表现,而对照组患者则有4 例(11.11%)患者为无症状变现者,差异有意义(P<0.05)。可见流浪精神病人并发肺结核与正常人患肺结核相比,无症状患者占比有明显差异,考虑存在一定的认知障碍,精神症状和药物干扰,躯体不适常常不会引起相应的反应,缺乏主诉能力,极少主动就医。观察组患者X线影像学表现中,其中结核部位16.67%为左上肺,27.78%为右上肺,38.89%为双上肺,5.56%为中下肺,11.11%为广泛分布病灶。肺结核分型情况,2.78%为Ⅰ型肺结核,表现为结节阴影;2.78%为Ⅱ型肺结核,显示均匀分布大小、密度一致的粟粒样结节阴影;88.89%为Ⅲ型肺结核,显示多为片絮状或云雾状影,散在分布于锁骨上、下区,密度不均,边缘模糊;5.56%为Ⅳ型肺结核,表现为胸膜增厚、胸腔积液。可见采取X 线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可以帮助对肺结核的部位和分型进行有效的判断,获得对肺结核的诊断,并且可以接受早期的治疗[11-12]。研究认为对于流浪精神病人合并肺结核的患者的防治中,应加强社区精神病防治,从源头抓起,防止精神病人合并肺结核患者流入社会,降低其成为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可能性[13]。而对于已经成为流浪的精神病人,应动员相关力量,对其进行救治,将其及时送入精神病院救治,防止其继续流浪。进入医院救治的精神病人,除了对其精神类疾病的相关的救治行为,也应同时对其身体所携带的传染性疾病进行相应的同期的救治[14]。预后较好者纳入社区精神卫生和传染病管理,继续康复在社区,防止重新流浪社会,防止再次流入社会、重新成为传染源、传染途经和易感人群[15]。

综上所述,流浪精神病人合并肺结核患者中,临床表现无症状者或症状不典型者居多,但是具有明显的X 线下的表现。因此,通过广泛的筛查并采取针对性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规范化抗痨治疗,可对流浪精神病人合并肺结核的防控治疗做出贡献。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