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消化内镜下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时间:2024-05-15

陈艺,梁兴,罗海深,涂路娟,林坚雄

(广东省信宜市人民医院 内镜科,广东 信宜 525300)

0 引言

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急症,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具体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因非静脉曲张而导致的出血[1]。导致这一出血的主要原因有消化道溃疡、肿瘤、息肉等,是一种危险性高的疾病,如救治不及时有较高的病亡率[2]。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目前主要借助内镜完成治疗,其中主要的治疗方式有局部药物注射、药物喷洒、金属钛夹等,相较于既往采用的保守治疗,能迅速缓解患者出血症状[3]。在应用上内镜下止血具有止血迅速、创伤小等优势,受到临床及患者认可。以上治疗方式在临床均有较广泛的应用,其中药物注射与药物喷洒应用年限更长,而钛夹钳夹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技术,目前使用相对还较少[4]。本次研究对以上内镜下常见的止血方式进行对比,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 年2 月至2020 年9 月收治的124 例患者,对比局部药物注射、药物喷洒、金属钛夹钳夹的临床应用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4 例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以治疗止血方案的不同将其分成三组。36 例患者在内镜下局部注射药物止血治疗,作为A 组;55 例患者内镜下药物喷洒止血治疗;作为B 组,33 例患者内镜下金属钛夹钳夹止血,作为C 组。A 组中,男20 例,女16 例;年龄16~90岁,平均(46.18±8.49)岁;消化道溃疡史3 个月至6 年,平均(3.15±0.96)年;疾病种类:球部溃疡出血14 例,胃溃疡12 例,其它10 例。B 组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16~90岁,平均(49.25±8.68)岁;消化道溃疡史3 个月至5 年,平均(3.05±0.92)年;疾病种类:球部溃疡出血24 例,胃溃疡18 例,其它 13 例,其它13 例。C 组中,男18 例,女15 例;年龄16~90 岁,平均(49.11±8.40)岁;消化道溃疡史3 个月至5 年,平均(3.09±0.96)年;疾病种类:球部溃疡出血14 例,胃溃疡10 例,其它9 例。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5];②无心肝肾等重大疾病;③凝血功能正常;④知情研究,签署知情书,且符合医学伦理要求。

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破裂出血,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等出血类型;②采用其它治疗方案治疗患者;③相关研究资料保存不全。

1.3 治疗方法

入院后予以失血严重者输血、升压、扩容等基础性治疗,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依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治疗。

1.3.1 A 组

在内镜下局部注射药物治疗,置入内镜后明确出血的部位及性质,在观察到活动性出血病灶在,予以1:10000 单位的肾上腺素盐水局部冲洗,使视野变得清晰,在观察到出血点后每个出血点周围黏膜下,多点注射1:10000 单位生理盐水1.5mL,注射时黏膜肿胀、变白、变紫则停止注射。完成注射后,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等待10min 后再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

1.3.2 B 组

在内镜下药物喷洒治疗,置入内镜观察出血情况后在出血的大体部位喷洒8%冰盐水去甲肾上腺素溶液(远大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1301)20~80mL,具体情况视患者的出血情况而定,同时喷洒适量凝血酶。

1.3.3 C 组

在内镜下使用金属钛夹钳夹止血治疗,手术前准备和备用一次性使用夹,以消化内镜对出血部分进行观察,同时以1:10000 肾上腺素盐水局部冲洗,用量20~50mL,获得良好术野好使用一次性使用钛夹,经活检钳管道置入,在距离病灶3cm 处张开金属夹,对准出血灶,深压钳夹周围病灶组织后快速收紧,闭锁钛夹,截断血流;有必要时可重复开闭钛夹以观察夹闭效果,夹闭效果满意之后,依据出血实际情况,选择使用1~4 枚钳夹,再观察到无活动性出血后拔出内镜完成治疗。

三组患者在止血成功后均予以质子泵抑制剂、黏膜保护剂等,并予以患者饮食安排或建议,住院观察。

1.4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不同治疗方案下患者的首次止血成功率、总有效率、再出血率以。其中首次止血成功定义:即在完成相应治疗5min 后无活动性出血,患者生命体征稳定,血红蛋白、红细胞数量等指标稳定,无血液液体渗出。总有效定义:首次止血失败后再次以相同方式止血后成功止血。再出血定义:在成功止血后,院内观察或出院后3 个月再出血。②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症状缓解时间。③对比不同治疗方案患者结局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 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患者的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应用t、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不同治疗方案的应用情况对比

如表1 所示,A 组、B 组、C 组的止血成功率、总有效率、再出血率对比中,C 组表现最为理想。

表1 两组不同治疗方案的应用情况对比[n(%)]

2.2 三组不同治疗方案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对比

如表2 所示,B 组、C 组呕血消失时间、潜血试验转阴时间、引流变清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不同治疗方案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对比()

表2 两组不同治疗方案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对比()

注:t1、P1 为A 组vs B 组,t2、P2 为A 组vs C 组,t3、P3 为B 组vs C 组。

2.3 三组不同治疗方案的结局对比

如表3 所示,A 组转外科手术率11.11%(4/36),死亡率0.00%(0/36);B 组转外科手术率3.64%(2/55),死亡率0.00%(0/55);C 组转外科手术率0.00%(0/33),死亡率0.00%(0/33)。

表3 三组不同治疗方案的结局对比[n(%)]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作为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一般是其它疾病的伴发症状,如消化性溃疡、肿瘤、胃粘膜病变等,其中最常见的发生原因是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短时间大量出血可导致患者休克甚至死亡,因此及时有效的止血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基础原则[6]。在治疗中既往多采用抑酸、止血药物进行药物治疗,但疗效较差,许多患者需要转外科手术治疗。而手术治疗存在着创伤大、并发症风险高、恢复时间长的缺点。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内镜在疾病的诊断、治疗中发挥越来越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内镜具有较大优势,已基本成为上消化道出血诊断、治疗的首选方案。内镜下诊治上消化道出血首先能明确出血具体情况,并且具有理想视野,可对出血病灶进行针对性治疗,止血迅速且成功率高。在李雪梅[7]的研究中将内镜用于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中,患者预后更好,再出血率更低。而内镜下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主要方法有局部药物注射、药物喷洒、钛夹钳夹等,均有较为广泛地应用[8]。但既往的研究缺少对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对比,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124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局部药物注射、药物喷洒、钛夹钳夹止血的临床应用情况。结果显示钛夹钳夹的首次止血成功率、总有效率、再出血率分别为96.97%、100.00%、6.06%,表现好于药物局部注射、药物喷洒。钛夹钳夹作为一种内镜下止血新方式,随着钳夹的型号不断发展,已有应用于直径>3mm 血管止血的钳夹,其适用性也在不断提升[9]。相较于钛夹钳夹,药物喷洒或局部药物注射具有操作简单,治疗成本低的优势[10]。

综上所述,消化内镜下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较好,其中又以钛夹钳夹的表现最为突出,在临床应用上可首先采用内镜下对上消化道出血进行诊治,视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止血方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