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急性阑尾炎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

时间:2024-05-15

廖淑英,袁德汉,温志雄,曾科

(广东省东莞市石碣医院 普外科,广东 东莞 523290)

0 引言

目前临床通过对阑尾解剖、病理学、手术技艺研究认识和发展,现已将手术作为治疗急性阑尾炎的首选方法[1]。手术治疗中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open appendectomy,OA)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两种较为常见。近年来,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已被证实与OA 相比可提升疗效,并确定其为急性阑尾炎患者的首选方法,但因急性阑尾炎涵盖单纯、化脓、坏疽、穿孔等分型,且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会遇到更为复杂的问题,阻碍LA疗效。因此,临床上对两者的术后结局仍存在争议。本研究为进一步分析LA 在急性阑尾炎的疗效及对术后结局的影响,现与OA 术式进行参照,为阑尾炎腹腔镜术式探究提供相关数据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集2018 年1 月到2020 年1 月本院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急性阑尾炎患者60 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经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等确诊为急性阑尾炎患者[2];②年龄在20~56 周岁,性别不限,本研究使用麻醉、抗生素药物无过敏史;③所有患者均签署手术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影响疗效判定或其他生理、病理者,②研究对象为既往行开腹手术者;③伴有严重脏器系统性疾病。随机将其分为LA 组(L 组,n=30)和OA(O 组,n=30)。L 组 男性14 例、女性16 例,平均年龄为(38.4±12.2)岁,平均体重为(61.02±12.01)kg;O 组男性12 例,女性18 例,平均年龄为(38.6±11.8)岁,平均体重为(60.98±12.71)kg。两组患者上述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存在可比性(P>0.05)。

1.2 方法

L 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三孔法),取平卧位,气管插管全麻,患者脐部上缘做一弧形长约10cm 皮肤切口,气腹针从切口刺入腹腔内,建立气腹,维持气腹压力12mmHg,置入10mm Trocar 建立观察孔,置入腹腔镜。探查腹腔表面未见异常,并观察阑尾周围是否存在炎症。遂腹腔镜明视下分别于耻骨上及反麦氏点作二个套管针穿刺,分别置入5mm、10mm Trocar,改头低脚高左倾30°,用抓钳提起阑尾,电凝凝闭阑尾动脉,游离阑尾系膜直至根部,分别于阑尾根部及距回盲部1cm 处套扎阑尾,距回盲部0.5cm 处切断阑尾,残端电凝烧灼。取出阑尾后,检查腹腔未见出血,结扎线牢靠后,吸引器彻底吸除腹腔渗液,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后,依次缝合各穿刺口,术毕。

O 组: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麻醉体位与L 组一致,麦氏点切口,找到阑尾后结扎阑尾系膜,距回盲部0.5cm 处切断阑尾,常规消毒残端后结扎,在盲肠壁作荷包缝合包埋阑尾残端,蘸干腹腔内渗液,检查无活动性出血,清点器械、血垫如数,常规关腹,术毕。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各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3]:主要包括: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发热时间、术后抗生素治疗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②观察各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第3天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③不良反应发生率[4]:术后对各组患者进行心率、呼吸、血液及血常规、二便、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观察其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并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 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代表,采用t检验。当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患者围手术期各项指标对比

L 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发热时间、术后抗生素治疗时间、总住院时间及住院费费用均低于O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患者围手术期各项指标对比()

表1 各组患者围手术期各项指标对比()

2.2 各组患者手术前后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比较

术前两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L 组上述指标均低于O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各组患者手术前后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比较()

表2 各组患者手术前后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比较()

2.3 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术后L 组总并发症发生率3.33%明显低于O 组23.3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3 讨论

阑尾作为依附在盲肠后内侧的管状器官,如腔内异常物质阻塞致内压增高,阻碍静脉和毛细血管运输,同时动脉在不受影响下不断充血、肿大,最终导致阑尾腔内压力超出动脉压出现粘膜溃疡,大量细菌进入溃疡组织,引发阑尾壁出现急性化脓性阑尾炎[5],临床主要表现为右下腹急剧疼痛。在临床治疗上,急性阑尾炎的治疗方式多为阑尾切除术,阑尾动脉位于终末部位,当该部位发生病变时,容易发生血液阻塞,造成阑尾坏疽穿孔,同时产生阑尾肿胀,组织粘连的状况,严重时可致人感染性休克,甚至引发弥漫性腹腔炎,危及患者生命。乡镇医院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主要采用开腹手术,此方式疗效明显,手术技术较为成熟,并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但是手术视野局限、手术探查范围有限,手术切口长,术中清除肠道、盆腔内积液难度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及腹腔出血的几率较高,临床应用风险较大。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腹腔镜手术系统逐步推广并应用到基层医院,加之微创视觉设备及理念的发展和推广,腹腔镜技术具有腹内干扰低、创面小、术后胃肠恢复快等优势,其中三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避免了麦氏点切口,既可开阔术野,降低误诊和漏诊率,且对于疑似急性阑尾炎者还可做到诊断与治疗并行[6-8]。在腹腔镜手术中,能够更广泛的探查疾病,这可能是因为腹腔镜的操作视野广阔清晰,对术中患者阑尾位置、状态、大小更加准确定位,并做好阑尾病变部位的切除处理,手术带给患者的损害更小、对于胃肠的刺激性也更低,所以应激反应较小,在手术后患者的疼痛感也相应减少,这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快速恢复起到了促进的作用,与常规的开腹手术治疗相比较,优势明显。裘满满等[9]研究将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术式进行比较,发现腹腔镜技术可减少术后止痛药物剂量,降低术后并发症,且对于肥胖患者而言,操作术野更为清晰,疗效更加。

本研究结果显示,L 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发热时间、术后抗生素治疗时间、总住院时间及住院费费用均低于O 组(P<0.05),这表明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和预后恢复时间,且医疗费用低。此外,L 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低于O 组(P<0.05),这表明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可有效控制术后感染,降低术后炎症反应,降低术后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这与闫平钊等研究结果相符[10]。而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术后总并发症低于O 组考虑与腹腔镜创面小、对腹腔内干扰低,加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操作熟练程度提升和进步,可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症[11-12]。

综上所述,根据上述研究数据表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